-- 作者:南京浩洋
-- 发布时间:2007/12/9 13:33:00
-- 工业复制品的增值仍是拼量小
工业复制品的增值仍是拼量小
——兼评2007上海东方国拍首届钱币专场拍卖会
从我接触中国现代金银币的第3年即1996年开始,有17短暂历史的中国现代金银币正式步入艺术品类的拍卖舞台。记得当时我们这些狂热的金银币爱好者闻之后,真的是好一阵欢呼雀跃啊!至今,我还珍藏着早期的那几届拍卖会的《拍卖目录》(如图),我快要将这些目录视同一些珍贵钱币了。 今年秋季以来,中国现代金银币中的稀有币市价开始逐步上扬,按讲话幽默朋友的说法,即便是在2006年表现平平的稀有币到了今年下半年时,其市价已“看不懂了”,更不用说五年前、十年前的黄金价和白银价的币了。近日,在各家钱币论坛交流中,许多朋友都惊叹于这一悄然的变化。我感到这个现象是正常的,是合乎收藏规律的,正是金银币的希望所在!但稀有币的价值仍未完全体现出来,制约的因素还存在着,以后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昨晚,我与币友电话煲了这个现象,同时谈了什么样的金银币得收藏投资,以及哪些币的市场表现好等问题。自本人2006年上网交流以来,就和许多人士一样,极力倡导将稀有币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了,产生亮点、扩大影响力。就目前稀有币的市场表现来看,其增值势头是令人鼓舞的。当代铸币虽然是现代工业制品,与手工艺品有所区别,但又有相通之处。在中国现代金银币中,会不会有稀有币像一些珍贵手工艺品一样,产生价值连城的轰动效应?我的看法是肯定的!体现现代工业复制品的艺品价值的因素之一也是拼量小,这一点相当重要。手工艺术制品拼的是名气、艺术含量和存世数量小,金银币也是如此。工艺美术史告诉我们,现代金银币铸造的前半部分,可以讲是对造币行业设计雕刻艺术家们的挑战,艺术大师们会积极应战的,往往是忘我投入,这一点只要大家拜读上海造币厂罗永辉大师撰写的许多设计体会就可以感受到。尤其是创意、构思、雕刻等程序,凝聚着钱币设计师们的心血,是手工艺术的价值再现。当机制币模完成并投入批量铸造起,现代金银币成品的性质就不同于书画等手工艺术制品了,不过由于金银币是严肃的国家货币,铸造技术是国家最顶端的,又是限量的,因此它们肯定会增值。可以说,金银币从设计、铸造到包装,设计人员和每一道机制程序的工作人员都是认真对待的。除极少数残次品外,金银币的品质基本上是相同的,经质检合格后的钱币就是工业复制品。但因题材、规格、数量等不同,以及钱币爱好者个人的偏好,现实中某些稀有币的价值会有一时体现不出来的现象,但这并不影响其价值的发现,只不过就是时间上的问题。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就在今年夏天,发行量500枚(套)的稀有币市价表现好转,价值开始显现,已不是工薪阶层承受得起的了,也着实让一些白领人士勒紧了腰袋。在发行量在500-1000枚的钱币中,仍有极少数的币,老是绕来绕去的,特别是999枚的银币较多,这正是补藏的好时机。我赶紧补了以前我看不上的一些币,等再瞄准1000枚以上2000枚之下的时候,许多币价已上去了,也因手头紧没再追赶,比如晃荡于各个钱币网络交易线上的三国题材的某银币。我认为,我们还不要小看这个银币,现在市面是多,或许两年后,不是消失了就是价格高了。 再过18天,上海东方国拍公司将在沪上举办2007年首届大型钱币专场拍卖会,这又是今年钱币界的一大盛事。虽然我还没有收到拍卖图录,已从预告中得知将亮相的有“1995年台湾光复50周年”之“1号”大全套等顶尖币,还可目睹同时展出部分新中国贵金属样币:“1979年建国30周年”铜样试铸币、“1985年联合国妇女10年”金样币、“1990年20OZ龙凤”出样银币等,深信通过此次顶级拍卖会,将更进一步巩固现代稀有币的地位和增值示范效应,同时也是钱币理论家、实战家黄瑞勇等人士努力探索我国高档稀有金银币如何合理交流模式的积极尝试,其结果与2007北京钱币博览会精品钱币拍卖会一样值得期待! 总之,我们对稀有币价值的不断发现以及其在拍卖市场的优异表现,还不能简单地解读为“量少价高”,其积极意义还在于表现了今人对中国金币事业的信心和对金币文化内涵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孙景龙2007年12月9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9 13:37:5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