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新乡小冯
-- 发布时间:2009/6/12 1:21:00
-- 【探索与发现】1979年-1992年,中国没有神仙币!
深夜,胡思乱想:
1979年-1992年间,我国陆续铸造发行了数种精美的神仙题材的金银章,如:观音、弥勒、文武财神、寿星、关帝、八仙、福禄寿喜四仙、天坛大佛等章,这些章都是没有面值的,这段“漫长”的时间内,我国却没有发行神仙题材的币!这与后来的多次发行妈祖、观音等“神仙币”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这其中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我推测如下:仔细思考会发现,1993年,神仙首次出现在了币上面:福禄寿三星太极图金银币(严格说应属于古代科技类)。紧接着的几年,陆续发行了多组神仙币,如:观音、妈祖等。看看这个时间段,1992年正是很重要的一年,是中国真正开始开放的一年。八十年代,中国金银币铸造发行日趋成熟,但主要还是要外销,熊猫币已经创立了品牌,什么才能更吸引老外和港台人士和海外华人同胞呢呢?毫无疑问,除了熊猫,中国传统文化是很好的题材宝库,港台同胞超级喜欢这类题材的金银币章(国内民众当然也喜欢,但那个年代民众经济水平还不行,金银币这些奢侈品还是主要外销的,国内的普通民众对之也知之甚少)。那么,由中国传统题材开拓境外市场是个再好不过的途径了。所以,国家集中精干力量,制造少量此类题材的贵金属币章,应该正是此意。这期间铸造的金银章,枚枚经典,雕刻铸造可与币媲美,甚至胜于后来的有些币,早期币章多经由香港和美国,销往世界各地,国内大陆却很少。问题来了,这些神仙题材的贵金属章(包括古代名钱金银章)为啥不加面值呢?(注:如镇库系列金银章,证书上印的是“钱”“币”,但我还是将之归为“章”类)我分析可能是以下原因:当时给神仙加面值,是不是觉得“不敬”而不适宜加面值,而用“通宝”“库金”或只标重量?!一面是神仙,一面刊铸“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是否合适?!是不是原来有计划发行神仙币,但领导没有批准?!这些都似乎无从考证,但猜测有时也许可能接近事实。1992年以后,国家开放了,大家思想也放开了,“神仙币”也顺应潮流地出来了。总之,这些早期精品章,是展示国家造币水平和设计水准的一个载体、是吸引国外分销商和客户的一个极佳的手段,有着特殊的“使命”,不论它们有没有面值,其地位、权威性是1998年以后五花八门的“产品章、礼品章”所永远难以企及的,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此章非彼章。年初,曾有一位陌生的币友从新加坡打我的手机交流早期章,他对中国早期章很喜爱;美国市场的中国早期官方章也越来越少、越来越贵,可见早期章在海外很受重视,国内还在起步阶段。国内几位币界老前辈曾说,早期贵金属章是钱币藏家“进阶”时会反过来涉猎的香饽饽。我不是钱币高级藏家,只是个爱好者而已,我喜欢章,也喜欢琢磨研究。虽耗费了很大精力,但所知还是远远不够的,但愿各位泉友批评指导,更希望泉界老前辈、造币厂当年的工作人员讲讲币章当年的那些事儿。
河南省新乡市 冯晶晶 原作于 2009.6.9 夜 今修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5 9:36:0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