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泉友社区 (http://bbs.jibi.net/index.asp) -- 『 币 市 聚 焦 』 (http://bbs.jibi.net/list.asp?boardid=19) ---- 看《金银币大全》讲故事(1979)(陈景林) (http://bbs.jibi.net/dispbbs.asp?boardid=19&id=116736) |
-- 作者:冬日MM -- 发布时间:2007/11/18 9:05:00 -- 看《金银币大全》讲故事(1979)(陈景林) 本稿刊载于2007年11月上旬出版的第二十一期《钱币》报(博览会特刊)上,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www.jibi.net),谢谢! 题记:本文是笔者通过欣赏《中国现代金银纪念币大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出版)中的1500多枚币,将个人在近二十年收藏历程中的一些见闻和心得与广大收藏爱好者分享。文中难免有误差或疏漏之处,敬请收藏界和金币行业的先进们提出指正和建议。 古人云:“饮水思源”。作为一名金银币集藏者,在此,我
1979年 在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间,我国造币厂一直在大量铸造设计相对简单,工艺技术要求比较低的铝分币,造币界有很多杰出的设计家、雕刻家英雄无用武之地。直到文革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国家有关当局才有发行贵金属纪念币的构思,当时主要是希望盘活黄金市场,出口金银币,赚取外汇,支持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 这个思路确定以后,国家当即派了考察人员前往英国的伯明翰造币厂参观学习,并带回了精铸的银币和纪念章。回来以后,我国造币界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了——按照当时领导审视以后的评语:“达到国际水平的纪念银章”。这枚银章于1977年完成生产,其主题为“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纪念”,银章正面是华国锋题写的“毛主席纪念堂”六个字和纪念堂图案,背面是纪念堂中的毛主席坐像。随着这枚银章的铸造成功,国家组织了更为系统的造币班子,准备为发行建国三十周年金币再做一次演练,即北京风光精制纪念章的设计和铸造。 北京风光纪念章一套4枚,每枚是1/2盎司,当时发行了2000套。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精制纪念章的包装,以当时的条件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北京风光纪念章采用了透光率高而又无花纹的塑料币壳,外包装盒是一个木盒,上面镂空雕刻了一个飞天的形象,而且用颜料上色;盒子的铜扣质量也比较高,刻有精美鱼形图案。可以说,盒子本身已经是一个艺术品。此后我国发行的贵金属纪念币中有很多精致的包装盒,“清明上河图”方银币的包装是笔者极为欣赏的。这套币使用了一个长方形、古色古香的木盒,外配锦盒。里面除放着银币,还有一个空位,放着一卷缩小的《清明上河图》复制画。这套币的包装不光是很吸引收藏者,也吸引了很多高品质礼品需求者的关注。。此外千禧年纪念币的象征时间锦囊的金属罐包装也堪称创意典范。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币盒精致与否,也是影响金银币销售成败的重要一环。 “北京风光”由香港宝生银行经销,发售的头一个晚上即引起排队购买,第一天就出售了1500套。这套纪念章发行于1979年1月,售价为4400港币,当时港币兑美元的汇率是1:4.78,约合920美元。这在香港当时相当于一名高级白领的月薪,因此这么高的价格取得圆满的销售是很惊人的。这个结果无疑给中国的造币界注了一支强心针。 随着北京风光纪念章的销售成功,国家更有信心地着手于建国三十周年纪念金币的发行。纪念币图案面向社会专业人士公开征集,最终选用的是造币厂提供的图稿,采用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为背面图案,正面则使用国徽,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三十年建设的伟大成就。这套金币设计、铸造上乘,抛光的镜面非常明亮,没有闪金光、斜纹(在不同角度光线下观察,镜面呈现不明亮斜纹等)的问题。同时证书、包装也都相当考究,很精美,表现了一流的国际水平。包装盒是一个传统木盒,带有手工雕刻,盒盖上面还镶嵌着天安门和华表的木刻,木盒外面还配有带“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花纹的纸套。这套币的木盒有两个版本,分为原木原色和彩色;烫金的证书是一开四折,彩色印刷,印有币盒本身照片,花朵及中英文介绍等。 作为我国的第一套现代金币,“建国三十周年”的发行有着非凡的意义,这套币尽管发行量较大,7万套,售价也高达7000港币,相当于当时香港普通工人月薪的三倍以上(美国克劳斯《世界硬币标准目录》,下称《目录》,载为1600多美元的发行价),但销售相当顺利。此中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因为当时的销售渠道大大拓宽了,国外市场由伦敦中国银行经销,而香港由宝生银行经销。当时的很大一部分的销售是在香港,而香港人很多是帮海外华侨买的。买这套币的人大概有三种,首先是对金银币本身感兴趣的人和爱国人士;第二是投资者,看到这套币的非凡意义和精美的铸工,认为将来必然会自然增值;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当时金价处于向上暴涨的走势,很多人认为是黄金投资的“黄金期”。(1978年,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原油再度飙涨,导致金价1盎司涨到244美元;又因为苏联对阿富汗出兵,至1980年元月21日达到巅峰的850美元。 提到黄金走势,北京风光纪念金章与建国三十周年金币同为一套4枚,重量均为1/2盎司,成色也相同,都是91.6%,后者发行量远大于前者,售价却反而相差近3000港币(约600多美元),除了后者主题的重大与币章的区别,材质价格在年内的巨幅变动即是主要原因。 由于大量黄金投资者的涉入,也使得建国三十周年金币的现存量扑朔迷离。据币商反映,因1980年前后国际黄金价格的巨幅震荡,很多投资者在1980年后金价上升到历史高位或逐渐下挫时将持有的金币卖给金铺,并被回炉了,存世量已远不足7万。此外,据史劳斯《目录》记载,建国三十周年金币实铸量仅为2万多套(但在我国,官方与民间收藏者公布数字均为7万)。实铸量方面笔者做了一些考证,然而最终未果,至于存世量则更是已无从考究。总之,这套币5、6年前笔者在香港的一些金铺、金店还频繁的发现有二手的摆卖,但随着后来金银币收藏的不断兴起,现在则已基本绝迹了。 这里提到实铸量,我们在收藏与研究过程中感觉到,官方实铸量数据的缺乏,给我们对金银币的研究造成了较大阻碍。笔者等收藏者曾就这一问题在不同场合向发售机构有过反映,据悉,由于机构与人事变更及资料分散等历史原因,早期金银币实铸量的考证相对艰难,但目前已着手在今后公布实铸量的研究。根据笔者个人的收藏经验以及与藏友交流心得,我们认为,公布实铸量一则可以增强透明度、国家信誉、人民银行货币的公信力;另外,还可以增加集藏者兴趣,刺激购买,增强价值体现,实铸量的公布会让收藏者惊讶于早期币的稀少,使早期币的价值大幅度回归,其中前期玄机早已在葛祖康先生的《目录》中有所披露;此外,今后发行新币种可以通过分别公布“最高发行量”与“实铸量”的形式,根据市场实际情况,有效需求调节铸造量,否则,如遇到销售相对困难的项目,经销商、币商因资金周转低价抛售,集藏者和投资者也形成惯性,不断等候低价购买,则容易导致恶性循环。 回到1979年。由于“建国三十周年”销售情况特别好,而且质量也受到国际同行所认可。所以,联合国货币组织在设计“国际儿童年”纪念币的项目时,邀请中国也参加发行。这套币是国际性同题材的金银币工程,有十多个国家参与在这项工程中,中国造币界锋芒毕现,赢得较高的国际声誉。 我国的国际儿童年金银币铸工很精细,在币的背面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国际儿童(IYC)的徽志比较小,难于表现,但我国雕刻技师却将其刻画得相当到位。 尽管年号为1979年,但这套币是在1980年3月才正式发行的。这套币有5个品种,分别是加厚版金币、薄版金币、加厚版银币、薄版银币和喷砂版(MATTE PROOF)银币,它们的打造工艺都很精美,达到建国三十周年金币的高水平(但笔者发现加厚版币的镜面相比薄版,在强光下能察觉出较多的斜纹)。这套币中,喷砂版银币在《中国现代金银纪念币大全》无记载,但市场上有发现,据称是当时美国的经销商(派拉蒙公司,PARAMOUNT LTD),在原币发行若干年后订制的,发行量为1000枚(美国克劳斯《目录》有记载),是比较珍稀的。国内最近有藏家深入造币厂了解,得出的结论是,实铸量没有1000,可能只有几百枚。最后顺带提一下,《大全》银币的图案有误,刊登的银币是喷砂版,而非镜面的精制版。 为了隆重庆祝国际儿童年和与世界接轨,人民银行首发行了加厚币,而当时世界上加厚币还并不是很多。中国金银币的铸行尽管起步比较晚,但采取的很多策略是很先进、富于创意的。加厚币起源于十三世纪法国,系巴黎造币厂为分发样币,同时又能区别于市面流通品种而铸造。在国际钱币市场,加厚币一般发行量少,有一种特殊的厚重感,得到很多钱币爱好者的重视和珍爱。儿童年加厚币的发行,体现了我国造币界的慧眼。 儿童年加厚版金银币的存世量极少,据美国一位专门经营当代中国金银币的钱币商介绍,他20年来经手过的金币不超过4枚,银币不超过5枚。笔者分析,存世极少的原因首先当然是因为本身发行量小(官方公布的发行量金币为500,银币为2000);此外,当时发行价非常高,金币价格约为4000美元,银币也达到500多美元,而且大部分与十几个国家的币成套出售,十几个国家的品种集中在一起,其售价之高是可想而知的,因此销售不佳,很多没有销售出去的币据说在金价高点时被熔掉了。儿童年加厚版金银币是很昂贵的,要购得中国版式的品种,必须成套购买才能从中获得,因此也使收藏这枚币的成本和难度大大提高了。这套币最近的成交价格,加厚金币在6万元左右,银币2万元左右,而且极少有出售的;薄币则相对升值要小得多,实际上也很难见到,因为全世界销售很分散,以这套币的上乘铸工与发行年代的久远,笔者认为将来很有升值潜力。 |
-- 作者:lajyzj -- 发布时间:2007/11/18 11:30:00 --
|
-- 作者:大老虎2000 -- 发布时间:2007/11/18 11:39:00 -- ![]() ![]() ![]() ![]() |
-- 作者:快乐收藏6688 -- 发布时间:2007/11/20 10:57:00 -- 以下是引用冬日MM在2007-11-18 9:05:00的发言: 本稿刊载于2007年11月上旬出版的第二十一期《钱币》报(博览会特刊)上,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www.jibi.net),谢谢! 题记:本文是笔者通过欣赏《中国现代金银纪念币大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出版)中的1500多枚币,将个人在近二十年收藏历程中的一些见闻和心得与广大收藏爱好者分享。文中难免有误差或疏漏之处,敬请收藏界和金币行业的先进们提出指正和建议。 古人云:“饮水思源”。作为一名金银币集藏者,在此,我
1979年 在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间,我国造币厂一直在大量铸造设计相对简单,工艺技术要求比较低的铝分币,造币界有很多杰出的设计家、雕刻家英雄无用武之地。直到文革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国家有关当局才有发行贵金属纪念币的构思,当时主要是希望盘活黄金市场,出口金银币,赚取外汇,支持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 这个思路确定以后,国家当即派了考察人员前往英国的伯明翰造币厂参观学习,并带回了精铸的银币和纪念章。回来以后,我国造币界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了——按照当时领导审视以后的评语:“达到国际水平的纪念银章”。这枚银章于1977年完成生产,其主题为“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纪念”,银章正面是华国锋题写的“毛主席纪念堂”六个字和纪念堂图案,背面是纪念堂中的毛主席坐像。随着这枚银章的铸造成功,国家组织了更为系统的造币班子,准备为发行建国三十周年金币再做一次演练,即北京风光精制纪念章的设计和铸造。 北京风光纪念章一套4枚,每枚是1/2盎司,当时发行了2000套。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精制纪念章的包装,以当时的条件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北京风光纪念章采用了透光率高而又无花纹的塑料币壳,外包装盒是一个木盒,上面镂空雕刻了一个飞天的形象,而且用颜料上色;盒子的铜扣质量也比较高,刻有精美鱼形图案。可以说,盒子本身已经是一个艺术品。此后我国发行的贵金属纪念币中有很多精致的包装盒,“清明上河图”方银币的包装是笔者极为欣赏的。这套币使用了一个长方形、古色古香的木盒,外配锦盒。里面除放着银币,还有一个空位,放着一卷缩小的《清明上河图》复制画。这套币的包装不光是很吸引收藏者,也吸引了很多高品质礼品需求者的关注。。此外千禧年纪念币的象征时间锦囊的金属罐包装也堪称创意典范。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币盒精致与否,也是影响金银币销售成败的重要一环。 “北京风光”由香港宝生银行经销,发售的头一个晚上即引起排队购买,第一天就出售了1500套。这套纪念章发行于1979年1月,售价为4400港币,当时港币兑美元的汇率是1:4.78,约合920美元。这在香港当时相当于一名高级白领的月薪,因此这么高的价格取得圆满的销售是很惊人的。这个结果无疑给中国的造币界注了一支强心针。 随着北京风光纪念章的销售成功,国家更有信心地着手于建国三十周年纪念金币的发行。纪念币图案面向社会专业人士公开征集,最终选用的是造币厂提供的图稿,采用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为背面图案,正面则使用国徽,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三十年建设的伟大成就。这套金币设计、铸造上乘,抛光的镜面非常明亮,没有闪金光、斜纹(在不同角度光线下观察,镜面呈现不明亮斜纹等)的问题。同时证书、包装也都相当考究,很精美,表现了一流的国际水平。包装盒是一个传统木盒,带有手工雕刻,盒盖上面还镶嵌着天安门和华表的木刻,木盒外面还配有带“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花纹的纸套。这套币的木盒有两个版本,分为原木原色和彩色;烫金的证书是一开四折,彩色印刷,印有币盒本身照片,花朵及中英文介绍等。 作为我国的第一套现代金币,“建国三十周年”的发行有着非凡的意义,这套币尽管发行量较大,7万套,售价也高达7000港币,相当于当时香港普通工人月薪的三倍以上(美国克劳斯《世界硬币标准目录》,下称《目录》,载为1600多美元的发行价),但销售相当顺利。此中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因为当时的销售渠道大大拓宽了,国外市场由伦敦中国银行经销,而香港由宝生银行经销。当时的很大一部分的销售是在香港,而香港人很多是帮海外华侨买的。买这套币的人大概有三种,首先是对金银币本身感兴趣的人和爱国人士;第二是投资者,看到这套币的非凡意义和精美的铸工,认为将来必然会自然增值;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当时金价处于向上暴涨的走势,很多人认为是黄金投资的“黄金期”。(1978年,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原油再度飙涨,导致金价1盎司涨到244美元;又因为苏联对阿富汗出兵,至1980年元月21日达到巅峰的850美元。 提到黄金走势,北京风光纪念金章与建国三十周年金币同为一套4枚,重量均为1/2盎司,成色也相同,都是91.6%,后者发行量远大于前者,售价却反而相差近3000港币(约600多美元),除了后者主题的重大与币章的区别,材质价格在年内的巨幅变动即是主要原因。 由于大量黄金投资者的涉入,也使得建国三十周年金币的现存量扑朔迷离。据币商反映,因1980年前后国际黄金价格的巨幅震荡,很多投资者在1980年后金价上升到历史高位或逐渐下挫时将持有的金币卖给金铺,并被回炉了,存世量已远不足7万。此外,据史劳斯《目录》记载,建国三十周年金币实铸量仅为2万多套(但在我国,官方与民间收藏者公布数字均为7万)。实铸量方面笔者做了一些考证,然而最终未果,至于存世量则更是已无从考究。总之,这套币5、6年前笔者在香港的一些金铺、金店还频繁的发现有二手的摆卖,但随着后来金银币收藏的不断兴起,现在则已基本绝迹了。 这里提到实铸量,我们在收藏与研究过程中感觉到,官方实铸量数据的缺乏,给我们对金银币的研究造成了较大阻碍。笔者等收藏者曾就这一问题在不同场合向发售机构有过反映,据悉,由于机构与人事变更及资料分散等历史原因,早期金银币实铸量的考证相对艰难,但目前已着手在今后公布实铸量的研究。根据笔者个人的收藏经验以及与藏友交流心得,我们认为,公布实铸量一则可以增强透明度、国家信誉、人民银行货币的公信力;另外,还可以增加集藏者兴趣,刺激购买,增强价值体现,实铸量的公布会让收藏者惊讶于早期币的稀少,使早期币的价值大幅度回归,其中前期玄机早已在葛祖康先生的《目录》中有所披露;此外,今后发行新币种可以通过分别公布“最高发行量”与“实铸量”的形式,根据市场实际情况,有效需求调节铸造量,否则,如遇到销售相对困难的项目,经销商、币商因资金周转低价抛售,集藏者和投资者也形成惯性,不断等候低价购买,则容易导致恶性循环。 回到1979年。由于“建国三十周年”销售情况特别好,而且质量也受到国际同行所认可。所以,联合国货币组织在设计“国际儿童年”纪念币的项目时,邀请中国也参加发行。这套币是国际性同题材的金银币工程,有十多个国家参与在这项工程中,中国造币界锋芒毕现,赢得较高的国际声誉。 我国的国际儿童年金银币铸工很精细,在币的背面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国际儿童(IYC)的徽志比较小,难于表现,但我国雕刻技师却将其刻画得相当到位。 尽管年号为1979年,但这套币是在1980年3月才正式发行的。这套币有5个品种,分别是加厚版金币、薄版金币、加厚版银币、薄版银币和喷砂版(MATTE PROOF)银币,它们的打造工艺都很精美,达到建国三十周年金币的高水平(但笔者发现加厚版币的镜面相比薄版,在强光下能察觉出较多的斜纹)。这套币中,喷砂版银币在《中国现代金银纪念币大全》无记载,但市场上有发现,据称是当时美国的经销商(派拉蒙公司,PARAMOUNT LTD),在原币发行若干年后订制的,发行量为1000枚(美国克劳斯《目录》有记载),是比较珍稀的。国内最近有藏家深入造币厂了解,得出的结论是,实铸量没有1000,可能只有几百枚。最后顺带提一下,《大全》银币的图案有误,刊登的银币是喷砂版,而非镜面的精制版。 为了隆重庆祝国际儿童年和与世界接轨,人民银行首发行了加厚币,而当时世界上加厚币还并不是很多。中国金银币的铸行尽管起步比较晚,但采取的很多策略是很先进、富于创意的。加厚币起源于十三世纪法国,系巴黎造币厂为分发样币,同时又能区别于市面流通品种而铸造。在国际钱币市场,加厚币一般发行量少,有一种特殊的厚重感,得到很多钱币爱好者的重视和珍爱。儿童年加厚币的发行,体现了我国造币界的慧眼。 儿童年加厚版金银币的存世量极少,据美国一位专门经营当代中国金银币的钱币商介绍,他20年来经手过的金币不超过4枚,银币不超过5枚。笔者分析,存世极少的原因首先当然是因为本身发行量小(官方公布的发行量金币为500,银币为2000);此外,当时发行价非常高,金币价格约为4000美元,银币也达到500多美元,而且大部分与十几个国家的币成套出售,十几个国家的品种集中在一起,其售价之高是可想而知的,因此销售不佳,很多没有销售出去的币据说在金价高点时被熔掉了。儿童年加厚版金银币是很昂贵的,要购得中国版式的品种,必须成套购买才能从中获得,因此也使收藏这枚币的成本和难度大大提高了。这套币最近的成交价格,加厚金币在6万元左右,银币2万元左右,而且极少有出售的;薄币则相对升值要小得多,实际上也很难见到,因为全世界销售很分散,以这套币的上乘铸工与发行年代的久远,笔者认为将来很有升值潜力。 从1979年开始讲故事,这个形式真的很赞,必将成为更多新人的灯塔 向陈老师致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