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泉友社区  (http://bbs.jibi.net/index.asp)
--  收藏论坛  (http://bbs.jibi.net/list.asp?boardid=20)
----  收“旧货”收到的宝贝[转帖]  (http://bbs.jibi.net/dispbbs.asp?boardid=20&id=5895)

--  作者:柳群
--  发布时间:2003/12/26 9:36:00
--  收“旧货”收到的宝贝[转帖]
日前,上海民间收藏涌现了一个新现象,传统的古玩文化市场已不在是一花独放了,旧货市场、旧货商店也渐渐成为收藏者淘货的宝地。 在徐汇区一家旧货店里,最近爆出了一条新闻。这家店前些日子来了一位“跑筒子”(走街串巷收旧货的),从包里取出一枚高约10厘米\\边长6厘米见方的老印章,上面刻着印文及边款。这方印章是他花了500元钱买下的,“跑筒子”不误识古玩奥妙,只晓得这是有了年纪的老东西,便向旧货店老板要价5000元,结果老板给了“跑筒子”3000元便买下了老例子章,但也不识其身价,凭着做旧货有加价的习惯,就将老印章以30000元卖给了一位淘旧货的老顾客。这位仁兄倒有点古玩经验,辨认出它是田黄,并经几位行家证实后,认定这是一块货真价实的田黄印章,于是就又将它以12万元卖给了东台路一位古玩商。古玩商连夜将印章卖给另外一位同行,捧回了25万元。一个月后,又传来消息,那位古玩同行将田黄印章出手了,卖价高达100万元。 田黄乃珍稀之物,清代就有一两田黄六两黄金之说,现代就异常珍贵了。然而更为奇特的是,这方印章出自清代浙派纂刻大家赵之谦之手,赵在章边留下了边款,共70余字,名石加名家再加名作,这是何等的珍贵?100万元并不算贵,以当前艺术品市场行情来看,将它追捧到二三百万也不成问题。 如今的旧货行业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先星罗棋布的国营旧货商店,也不像以往那么风光了,甚至有一些则销声匿迹了。人们现在应把目光投向那些颇具特色的旧货商店,这些以个体为主的旧货商店,名称有的叫旧货店,也有的称寄售店,不少店还有一个十分雅致的堂号,如“××轩”、“××斋”、“××堂”等,还有如华联特种商品店寄售店,更是实行了连锁化经营。这些店最大的特色是不像以前的国营旧货店那样大而全,而是小而精,并纷纷转向经营旧工艺品与艺术品。他们各有各的经营项目,有的经营老红木家具,有的经营照相机、钟表、珠宝,有的经营古玩和西洋摆件,这些店铺大多设在卢湾、静安、徐汇、黄浦等地,由于经营机制灵活机动,也比较有特色,因此时常会爆出让上海收藏界为之一振的消息,并成为当今上海滩民间收藏觅宝的好去处。 与上述艺术品,旧工艺品类旧货商店相对应的,还有一类旧货商店,即卖低档、旧的生活用品,俗称“垃圾市场”。此类市场常常被一不屑一顾,大多是地摊式的,例如交通路的大洋桥、中华路的会稽路、光复西路恒丰路桥堍等旧货交易市场。经营者大多来自外地,主要出售一些破旧家具,废纸旧报、五金零件等。 粗一看,这些“垃圾市场”不能与“××堂”之类的旧货商店相比,但在这里同样有宝可觅,只是比前者更需要眼光。这些“垃圾市场”的业务主要是那些拖着劳动车、摇着铃走街串巷的人,像废旧报刊、塑料罐、废铜烂铁、废旧家电等,都在收购之列。但就在这些旧生活用品中,常常隐藏着宝贝疙瘩。一些物品因岁月的流逝,渐渐被人们遗忘了,平时就扔在墙角旮旯儿里,而且随着城市不断改造扩建,那些物品也会随着垃圾一起被清扫出门。 垃圾堆里会有什么宝贝呢?有人曾在会稽路市场觅到几枝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派克、犀飞利美国老牌钢笔,平均每支5元,但现在的市场价,每支都有在四五百元以上,有的甚至数千元。也有人在类似这样的市场里,花了32元买了一件满身油污的小橱,回家用碱水反反复复擦干净后,那清晰雅致的木质纹肌显示出,这是一件明代的黄花梨家具,其价格不菲。更甚的是,一个小贩从交通路大洋桥旧货市场驮回了三麻袋废纸,回家后,将发出霉腥味的废纸经过整理,其中的纸质品五花八门,时间跨度从上世纪50年代初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是一家名剧团的处理物,有各种表格、资料档案、剧本草稿,更重要的是有200余封名人往来的信函,其中有郭沫若、梅兰芳、田汉、夏衍、马连良、金少山、张君秋等名家,这些名人手札可是市场上的奇货,这种惊喜恐怕很难觅到。但不管怎样,藏家一向对淘宝乐此不疲,旧货市场、旧货店里的宝,看来也不容忽视。
--  作者:许少华
--  发布时间:2003/12/28 20:21:00
--  
是啊!!我多少好东西,要等人去发掘呀···
--  作者:Hades
--  发布时间:2004/1/13 4:39:00
--  
这些记者的话不可信。
--  作者:高高兴兴
--  发布时间:2004/1/21 9:07:00
--  
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