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泉友社区 (http://bbs.jibi.net/index.asp)
-- 学术研究 (http://bbs.jibi.net/list.asp?boardid=212)
---- 邓小平"低手"----------错版之首-???? (http://bbs.jibi.net/dispbbs.asp?boardid=212&id=261319)
|
-- 作者:错中错
-- 发布时间:2014/6/14 15:36:00
-- 邓小平"低手"----------错版之首-????
错版
中国流通币------错版之首
邓小平"低手"-------(“低首”)----?????
J版精制流通纪念币---------首版-------胎死腹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29 19:32:02编辑过]
|
-- 作者:错中错
-- 发布时间:2014/6/14 15:38:00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552_07071391696709e50630497853741.pn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552_f95614006485373d89a2133873628.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552_60c8140065115620139543fb6ab00.jpg
|
-- 作者:错中错
-- 发布时间:2014/6/14 15:39:00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552_341f1400651126ed1def40475b5bf.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2828-1jiuuh.jpg
一枚币两个“邓小平”,真奇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24 20:20:39编辑过]
|
-- 作者:错中错
-- 发布时间:2014/6/14 15:53:00
--
”平“字不平,见刀恨,断笔清晰可见。
“邓”怎么解释呢?--------“又”字怎么会错呢?“手·首”相关,(“右手-右首”)。
“邓”怎么解释呢?--------“(右)手” + “邑(国)” == “邓” , (《说文解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15 8:27:38编辑过]
|
-- 作者:错中错
-- 发布时间:2014/6/14 15:57:00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552_b9fa1400648041e63c423f5df252d.jpg
|
-- 作者:沉默的眼睛
-- 发布时间:2014/6/14 15:58:00
--
|
-- 作者:错中错
-- 发布时间:2014/6/14 16:05:00
--
改革开放三十年内的“四次大争论” (http://wenku.baidu.com/view/133c1068a98271fe910ef932.html) ……《交锋三十年》(作者马立诚)历数改革以来的四次重大争论 ……这本书的特色是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分成四次大争论,第一次是1978年前后,争论的中心问题是要“两个凡是”还是要改革开放?第二次大争论是1992年前后,中心问题是要计划经济还是要市场经济?第三次大争论是1997年前后,中心问题是私营经济是“活水”还是“祸水”?第四次大争论是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中心问题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不是搞错了? …… 书中记录从2004年以来,一些反对改革的力量逐渐聚*集起来,以改革当中出现的问题为理由,从各种角度痛心疾首咒骂改革开放、否定改革开放。其激烈程度前所未有,达到了公开指名批评邓小平理论,说今天的中国是5000年来最坏的社会,要求再来一次文革这样的地步。部分网站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语汇,更助长了这种气势汹汹的攻击,颇有一些人公开提出质疑,中国的改革是不是搞错了?第四次大争论就此展开。 争论的开端从学者郎咸平开始,马立诚分析这位来自台湾,在香港中文大学任职的明星学者,究竟如何掀起质疑改革的巨浪。郎咸平当年批评内地国企产权改革的方向是错误的,说国企效益不比私企效益差,指名道姓痛斥许多人借国企改革之机,侵吞国有资产,引起了轰动。围绕着“郎旋风”展开的争辩,成了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大争论的起点。 紧接着,经济学家内部分化,姓“社”、姓“资”风波再起,代表人物是前社科院副院长刘国光。2005年7月,在网上流传了一万多字的文章,是《刘国光谈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当中的一些问题,这引发了经济学界内部路线争论的重磅炸弹。 刘国光批评当时西方主流经济学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边缘化令人担忧,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声音正在复苏。这种想法引领一派学者支持,当然,猛烈的“刘旋风”受到了多方的质疑。第四次争论当中的代表性人物还有北京大学教授巩献田,同样也是在2005年8月份给全国人大写了一封信,叫停一部《物权法草案》,也导致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14 16:15:07编辑过]
|
-- 作者:错中错
-- 发布时间:2014/6/14 16:09:00
--
记忆2004交锋
2004-2006中国第三次改革论争始末 2006年3月17日09:00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李 梁 □实习生 许桐珲 ■自2004年起社会上关于改革问题和方向的激烈争论,被认为是继1982年到1984年的第一次大争论、1989年到1992年第二次大争论之后的“第三次改革争论” ■在许多观察家看来,争论关键性的认知差异在于,一方认为问题是由于市场化改革所致,因此必须全面后转;而另一方认为,这是改革不彻底、不配套所致,因此必须加速推进改革,方向不能动摇
3月14日上午,“两会”新闻发布会现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开场白中说,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尽管有困难,但不能停顿,倒退没有出路。”他谈到20个字,“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 一周前的3月6日,一篇新华社消息贴到了各大网站的头条。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参加“两会”上海代表团讨论时明确表示,“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定和信心。”字字铿锵有力,各媒体纷纷转载。 中央最高层两次高调谈论改革,在很多人看来,针对的是自2004年起社会上关于改革问题和方向的激烈争论。这场争论由国企产权改革发端,从经济学界迅速扩展到整个学界,并通过网络等媒介,上升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一场关于改革开放何处去的大讨论。 舆论普遍认为,这次大讨论是继1982年到1984年的第一次大争论、1989年到1992年第二次大争论之后的“第三次改革争论”。 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争论全面走向公开,化为全社会的一次反思,并引起海外对中国改革方向和力度的争论和解读。 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次有益的争论,当真理和误解都暴露在阳光下时,社会发展的前路逐渐清晰。 “郎旋风”不期而至 2004年8月,香港教授郎咸平就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炮轰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拉开了这次改革争论的大幕。 出生台北、留学美国的郎咸平,风格与内地学者迥然不同,他放言无忌,如“国企改革是一场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 ,并对内地主流经济学家进行了高调批评。…… …… ……
|
-- 作者:错中错
-- 发布时间:2014/6/14 16:19:00
--
奇妙的中国汉字
(断笔)“平” = “不” + “丁”
(丁:拼音zheng)
歪 = “不” + “正”
(正:拼音zheng)
|
-- 作者:蓝色郁金香f
-- 发布时间:2014/6/14 16:36:00
--
汉字博大精深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