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泉友社区 (http://bbs.jibi.net/index.asp) -- 『 机制币 』 (http://bbs.jibi.net/list.asp?boardid=230) ---- 著名收藏家李银话开国纪念银币 (http://bbs.jibi.net/dispbbs.asp?boardid=230&id=255263) |
-- 作者:上海丁昌 -- 发布时间:2013/12/24 11:08:00 -- 著名收藏家李银话开国纪念银币 一、关于孙像二角银币的初铸时间 目前泉界普遍认为孙像二角银币的初铸时间是民国元年8月。其主要依据是财政部南京分厂(原财政部南京造币总厂,笔者注)民国四年报告书。该报告书载:“四月……铸纪念铜币,镂五谷纹,记以开国字样,五月铸纪念银币,成。八月续铸二角纪念新币,二角金币。以二角银币一千枚,金币十枚呈财政部”[i]。笔者以为,该报告书“五月铸纪念银币,成”中的“纪念银币”,不单单是指主币。从后文“八月续铸二角纪念新币”知,五月铸造的纪念银币中含有二角币,否则不会用“续铸”二字。 《中国钱币》杂志2007年第1期刊登了 笔者注意到孙像二角银币正面周边英文是“开国纪念(中华民国诞生纪念)”,而孙像下五星银币背面周圈上的英文是“中华民国”。正是因为孙像下五星银币背面英文没有开国纪念之意,与正面汉字“开国纪念”不符,没能正确表达当时铸币的意义,才会有后面的孙像上五星、六角星银币。依照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逻辑思维关系推理,孙像二角银币应当铸于孙像下五星银币之后。但是,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就不那么简单。比较图一和图二,不难发现孙像二角银币与孙像下五星银币设计风格迥异,字体差异较大,可以判定不是同一个人所为。不同的人在同一件事上,一个出错,一个不出错,是很正常的事。不妨设想当时两种钢模付诸铸币,铸造完毕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两种银币的汉字一样,但是英文却不一样,仔细观察才发现了问题,之后向有关当局反应,再之后问题得了到纠正。由于黎元洪免冠开国纪念银币仍然沿袭了孙像下五星银币的错误,有理由认为,至1916年,上述问题可能还未被发现,至少是未被重视或是未被纠正。 受到一定的局限,李伯琦《中国纪念币考》手稿并非白璧无瑕,亦存在瑕疵,我们应当区别对待,正确引用。民国十四年李伯琦才供职南京造币厂,未能亲身经历孙像二角银币及孙像下五星银币的铸造过程。但是他能接触到造币厂的相关文档资料。手稿中凡是叙述详尽、语气肯定的内容,应该视作其依据文档资料写的,这部分内容应当不会有错。对于含混不清或是依据个人判断所写的那部分内容,就很难言对错了。因为他没见过的文档,不等于造币厂没有。时过多年,造币厂积累文档甚多,也可能是他没有查到。该手稿对初铸的孙像二角银币刻画细致入微,甚至说出了具体铸造数量,显然是依据了造币厂的文档资料,相关的叙述应当可信。 “八月续铸二角纪念新币”中的“新币”该如何解释?笔者认为应该解读为民国版货币,而不能简单地解读成首次铸造的新币或是在原版基础上更换的新版币。理由有三:其一,民国成立初期,各造币厂继续铸造前清货币,当时为了与前清版的旧币区分,同时也是为了体现一个新的时代,民国版货币亦称为“新币”,此说法在当时比较流行;这里的“新币”更多意义上是做民国货币或新时代货币讲,而不是特指首铸币;有时为了强调“新币”的时代特色,也有称作“民国新币”的,民国早期的货币文档中经常有此称谓。其二,虽然“新币”也可以做初铸(初印)的货币解释,但是具体到财政部南京分厂民国四年报告书却不通,因为“续铸”和初铸本身就已经矛盾,逻辑上不通,续铸的币不可能是首次铸造的新币。如果“报告书”中的二角币确系首铸,那就该写作“八月铸二角纪念银币”;这样写言简意赅,添上一个“续”字,不仅画蛇添足,而且容易引起误会。其三,新币有时也指新版币,这种“新版”是指同一性质的币更换新的版式。由李伯琦《中国纪念币考》手稿中对初铸的孙像二角银币的描述知,与现在存世的孙像二角银币(如图一)版式无异。图一所列币品相上佳,但是在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上仅以10,080元成交。由存世量分析,该种版式的孙像二角银币当年铸造量绝对在十万枚以上。依据该手稿,孙像二角银币初铸仅三百枚,也就是说,目前存世的孙像二角银币不可能都是初铸币,绝大多数应当是民国元年8月份铸造的。即5月铸造的孙像二角银币与8月铸造的版式相同,这就排除了前文“新币”是“新版币”的说法。由于初铸仅三百枚,估计系样币。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⒈孙像二角银币的初铸时间是1912年5月,且铸于孙像下五星银币之前。 ⒉1912年5月铸造了三百枚,8月续铸了十万枚以上。 二、关于孙像下五星银币的停铸时间 关于孙像下五星银币停铸的时间,目前泉界没有统一的说法。只是笼统地说铸造时间不长。多数人都将财政部南京分厂民国四年报告书中的“五月铸纪念银币,成”,解读为5月成功开铸纪念币。 依据原大总统令,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铸量当在一千万元。如果不折不扣地执行原大总统令,以南京造币厂当时的铸造能力,确实须近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但是,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远未铸足一千万元。目前泉界公认的孙像下五星银币铸量约为十万枚。为什么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铸造那么少就停铸了?估计自民国元年4月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以后,北洋政府大幅度削减了原来的计划铸量,只是象征性地铸造一些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以安抚南方革命势力。据《南京金融志》载,南京造币厂民国元年共铸造主币23,803,009枚。平均每月铸造近二百万枚。以此铸币能力推算,区区十万枚孙像下五星银币,如果开足马力,一天半就能完成。如果黎像带帽银币的铸量是四十七万多枚,那么孙像下五星银币的铸量则可能达到六十万枚,就是以这个量估算,南京造币厂有十天就能铸完。以上分析说明,将“五月铸纪念银币,成”解读为“5月铸纪念币,并完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孙像下五星银币停铸的时间是民国元年5月。 三、黎像带帽银币是否系臆造品,如果不是,系哪个造币厂铸造,铸于何时 先不说北洋政府一直敌视南方革命势力,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后,其“大总统令”有多大的法律效力。单就“大总统令”前半段财政部原呈文“拟另刊新模,鼓铸纪念币,就中一千万元上刊第一期大总统肖像”这句话来说,财政部拟鼓铸的纪念币不仅仅是一千万元,只是拟将其中的一千万元上刊第一期大总统肖像。“所请以一千万元上刊第一期大总统肖像,以为纪念一节,应准照行”一语,应视作仅对该提案的一个批复。也就是说,总统令的前半段是针对个案,并未规定所有纪念币都必须刊大总统肖像。这就好比总统对一个政治犯下达了特赦令,不等于赦免所有政治犯。因此,武昌造币厂当年铸造黎元洪像开国纪念币亦无不可,这在法理上是说得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