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中国人民银行成立70周年!惊鸿一瞥人民券
2018年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70周年。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宣告成立到2018年、人行共发行五套人民币。将人行发行的货币称作人民币、这种叫法大家都觉得很自然、感觉一直都是这样。
但鲜为人知的是:人行在成立之初发行的钞票、当时的主流叫法是“人民券”而不是“人民币”!
一、中国人民银行溯源
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又称红色货币)是指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中,由中国共 产党领导或影响的金融机构、经济组织以及政权、军队、团体等所发行的纸币、布币、金属货币等各种类型的货币。最早的红色货币是1926年12月在湖南省衡山县柴山洲成立的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发行的壹圆面值的竖式布币、现仅见文字记载、未发现实物。
中国人民银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江西省瑞金市叶坪村成立、第一任行长为毛泽民。如果把中国革命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中国共 产党是头、左膀是钱袋子(国家银行)、右臂是枪杆子(人民军队)、左腿是工人、右腿是农民、躯干是革命根据地、缺一不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成立意味着我党真正有了自己的钱袋子。
1935年10月19日,国家银行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同年11月下旬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与原陕甘晋银行合并,改组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简称西北分行),林伯渠兼任行长、曹菊如任副行长,行址初设在瓦窑堡。1936年7月国家银行西北分行迁到保安,更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
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国共协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建制、1937年10月1日西北分行改组为“陕甘宁边区银行”(简称边区银行),总行设在延安,曹菊如担任行长。1948年1月、西北农民银行与陕甘宁边区银行合并,仍称西北农民银行。
1948年4月12日,冀南银行与晋察冀边区银行迁至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1号联合办公、7月22日两行合并为华北银行。1948年12月1日,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南汉宸为第一任总经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成为新中国的国家中央银行、南汉宸为第一任行长。从人行的历史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筹建及成立
1946年6月26日、草头将军撕毁《双十协定》对解放区展开全面进攻、却被反手一巴掌打的满地找牙、8个月后不得不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我国北方的解放区逐渐连成一片,各解放区的人员交往、物资交流日益频繁。但长期以来、由于革命根据地一直处于被敌人分割包围、严密封锁的情况,其货币发行一直实行“统一领导、分散发行”的方针。各个解放区的钞票不能相互流通、货币比价也不一致。货币不统一成了影响各解放区经济发展、人民日常生活、解放军运动作战的一大障碍。
为了统一和协调华北各解放区的财经工作、1947年3月华北财经会议在河北邯郸召开。在邯郸会议期间、1947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及任命董必武为主任的决定》。
邯郸会议后、1947年8月1日董必武向中央上报了《华北财经办事处组织规程》,其中的第五项任务是:筹建中央财政及银行。这便是最早明确见诸于文件的关于建立中国人民银行的文字信息。关于中央银行的名称、董必武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协商、最终采纳了晋察冀边区银行副行长何松亭的建议、把银行的名称定为“中国人民银行”。
1947年10月2日董必武致电中央、建议成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银行的名称拟定为“中国人民银行”。当时毛泽东同志正率中共中央前委转战陕北、住在佳县的神泉堡村。毛泽东说:“目前建立统一的银行是否过早一点(进行准备工作是必要的、至于银行名称、可以用中国人民银行)?”10月8日中央回电董必武,董必武接到回电后立即找到南汉宸商议银行的筹备工作。12月下旬、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正式成立、南汉宸担任筹备处主任。
筹备处成立后、南汉宸请董必武题写了新币票版上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名等字。关于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最早开始设计工作的是晋察冀边区印刷局,最早的人民币设计人员是王益久和沈乃镛。最初在新币票面设计稿上绘有毛主席像、但上报中央后毛主席坚决不同意。董必武和南汉宸商议后决定票面设计改用解放区工农业生产情景图案。
1948年6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上报《关于发行中国人民银行券的补充意见》、并附5个品种、7种版别的设计稿件。这是首批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审查批准的票样。1948年6月华北财经办事处改组为中央财政经济部、董必武任部长。10月2日、董必武主持召开财政经济部第一次会议,决议中就有:“中央既已确定成立人民银行,发行人民银行券,我们即可着手组织,并准备发行。人民银行券定于明年1月1日发行。今年的三个月为准备阶段。在印刷上力求精美,防止造假。”
1948年9月解放军发起对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9月24日华东野战军攻克山东省会济南,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解放郑州、开封,11月9日东北全境解放。东北野战军举兵入关、和华北军区部队一道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进行了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平津解放在即。
当时平津周围主要有八种解放区的钞票在流通,名称各异、比价不一。若让各解放区的钞票一起进入平津市场、势必造成“八国联军围平津的混乱局面”。
为此中央决定把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和统一发行本位货币的时间提前到12月1日。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发布《金字第四号布告》、决定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式宣告成立。
三、第一套人民币曾用名及名称变迁
中国人民银行在刚成立时、不管是《华北人民政府金字第四号布告》、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发字第一号通告》都未将人行发行的纸币正式叫做人民币、而是笼统称其为中国人民银行钞票(下称新币)。这就使得第一套人民币在当时有多种不同叫法。
1、新币。中国人民银行是由冀南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陕甘宁边区银行合并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成立后、将人民银行的钞票称作新币、将原来解放区银行的钞票称作旧币以示区别。
1948年10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刷人民银行新币问题》,和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金字第四号布告》中都将第一套人民币称作新币。1949年1月1日、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局发行加盖“暂作新币壹元”和“暂作新币贰元”改值邮票。新币指的就是第一套人民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40.webp.jpg
2、人民券。人民券是中国人民银行券或人民银行券的简称。
人行在筹建期间、除了把要发行的钞票称作新币、还将其正式叫做中国人民银行券、简称人民券。1948年6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上报《关于发行中国人民银行券的补充意见》、并附5个品种、7种版别的设计稿件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批。人行刚一成立、总经理南汉宸就亲自组织工作人员编写了快板《大家爱护人民券》、通过口头传唱的方式对人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40.webp.jpg
人民券这种叫法在当时的银行票据、發票、收据、邮票等得到了广泛运用。笔者收集到的就有:中国人民银行西北区行汇票、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汇票、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支票、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支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汇款水单、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送款簙回执、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支行活期存款送金簙;天津东莱银行支票、北京荣长厚钱庄保本保值定期存款存单;武汉市人民政府税务局房产税缴款书、郑州市房地产公司手续费收据、江西省立赣州中学1949年第一学期杂费收据、保定电信局电话费通知单、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供给部收据、察哈尔省雁北专区供销合作社發票、大同市专营批发工商业统一發货票、天津广济医院收据、北京市总工会会费收据等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40.webp.jpg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上海市军管会在“金字第一号”布告中将人行发行的钞票称作人民币。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亚洲金融中心、影响巨大。“人民币”这种叫法逐渐替代“人民券”成为主流、但“人民券”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北方地区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如1954年印制的大同市专营批发工商业统一發货票就依然使用“人民券”字样。1955年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后、“人民券”这种叫法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宛若惊鸿一瞥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3、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在筹建及成立之初、并未出现“人民币”这种叫法。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记载“人民币”的是《新华日报(太行版)》民国三十八年二月十三日刊载新华日报编辑部采通部的通知:“本报增加稿费启示:……每千字改增人民币三十元(冀钞三千元)。”1949年5月1日、苏南邮政管理局发行加盖“华中解放区改作人民币”改值邮票一套六枚。以上报纸、邮票虽然出现“人民币”的叫法、但影响不大。
直到上海解放后、1949年5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金字第一号布告”——《关于使用人民币及限期禁用伪金圆券的规定》:“(一)中国人民银行所发行之人民币,为解放区统一流通之合法货币。自即日起,所有完粮纳税以及一切公私款项收付,物价计算,账务,债务,票据,契约等均须以人民币为计算及清算本位。不得再以伪“金圆券”或黄金银元及外币为计算及清算本位。”“人民币”伴随着上海金融中心的巨大影响力逐渐替代“人民券”成为全国的主流叫法。
从上海解放初期的發票、收据实物看,6月份既有用“人民币”、也有用“人民券”,6月10日前还有用美金、银圆计价的。6月过后基本全用“人民币”。
4、中国人民银行钞票。1948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发出《关于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的指示》。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金字第四号布告》:“二、于本年十二月一日起、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下称新币)定为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本位货币,统一流通。”都将第一套人民币称作中国人民银行钞票、但这种叫法仅见于文件和布告中、在实际的银行票据、發票、收据、税单税票中未见应用。
5、人民票。《华北人民政府训令 财制字第十八号》(1948年12月18日):“为发展贸易,繁荣市场,沟通我区与友邻区物资交流起见,经与陕甘宁、山东、晋绥民主政府协商,同意以中国人民银行钞票(以下简称人民票),为华北、西北、华东三区本位货币,” 《中央关于平稳物价的几项建议》(1949年1月26日):“人民银行新币发行,时值平津、淮海两大会战,太原尚未攻下,战争供给空前巨大------现在人民票即已发行,不管情况如何,各地必须以全力支持----- ” 《中央关于财政经济工作及后方勤务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1949年3月20日):“三、中央掌握除东北以外的人民银行货币发行权。东北的货币发行计划须经中央批准。东北以外各解放区得发行小额的人民银行票,或发行地方货币,作为人民银行票的辅币,其发行计划亦须经中央批准。” 《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布告 财融字第壹号》(194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钞票发行后与中州农民银行钞票为一比三,即人民票一元等于中州票三元。”从以上四份文件、布告中可以看出、人民票是中国人民银行钞票和人民银行票的简称。
6、国币。国币是国家法定货币的简称。
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十六日、清政府颁布谕令:“中国国币单位,著即定名为‘圆’,暂就银为本位,以一圆为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实行银本位制度。之后开铸壹圆银币,币面镌刻袁世凯头像,民间俗称“袁大头”。1928年10月10日、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国币条例草案》再次把银元定为国币。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颁布《财政部改革币制令》、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后加入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沿称国币。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又实行币制改革、蒋介石以总统名义发布“财政经济紧急令”并公布“金圆券发行法”,以金圆券取代法币,并强制人民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新中国的国家中央银行、虽然在成立初期的布告、公告中没有把第一套人民币称作国币,但几年前却有一种早期奇异品在人行销毁物中被有心人抢救出来并流传于世——中国人民银行国币支票。该支票为竖式单面印刷、字体为手写体、采用中华民国纪年、币种为国币。卖家曾托朋友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博物馆查询、确为真品,支票手写体的字是南汉宸书写的。银行汇票用于异地、支票用于同城。加之当时处于战时、国统区对解放区进行严密的经济封锁,而解放军每解放一地、即宣布原国统区货币作废并限期收兑、不会让人们把已作废的币存了又取。所以对于该支票、我个人判断应该是人行在筹建期间印制的,印好后由于种种原因未实际应用。但“国币”二字已凸显当时中国人民银行是作为未来新中国国家中央银行而筹建的。2017年10月6日、“国币之尊 艺术之美——人民币硬币发行60周年全国巡展”在上海图书馆开幕。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40.webp.jpg
四、人民币符号¥和货币缩写。
民国时期、国统区的银行票据多采用国币、货币符号$或$都有。各解放区的银行票据多采用本解放区的货币、如边币、北海币、抗币或本币,多数没有使用货币符号,少数有的用$。伪满洲国的银行票据多采用国币、满洲国币,货币符号M.¥。
人行成立后、中央暂以华北人民银行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总行,各地方银行转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分行,但各地方银行仍归各解放区自己领导,进行原来业务。所以在人行刚成立时、各解放区银行并没有在第一天就统一使用中国人民银行字样的银行票据、而是沿用原来的老单据、有的甚至用到新中国成立。人行各区行、分行、支行正式成立后、银行票据开始多采用人民券、后用人民币,货币符号$。1951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秘字第三七六号通知》:“一、‘元’之英译名统译作(YUAN)。二、符号统一规定为‘¥’。”、人行将货币符号改为¥、即人民币和¥。但山西省分行和河北省分行仍沿用老叫法、即人民券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40.webp.jpg
人民币的缩写在上海刚解放时为JMP、现在是RMB。
来源于钱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