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上海丁昌
-- 发布时间:2013/3/14 23:23:00
--
民國二十一年金本位幣半圓
幣制紊亂的現象非中國獨有,而改革至遲卻屬少見。前清時,朝廷就對此狀況十分頭疼,在銀本位、金本位間搖擺不定。由於當時各國幣制多半已放棄銀本位而改行金本位,使金銀間的兌價差距拉大,慣用白銀的中國在對外貿易及賠款償付上非常不利,但中國又沒有實施金本位的條件,故金匯兌本位主張甚囂塵上。爭議過後,無論是1910年(宣統二年)頒佈的《幣制則例》,還是1914年(民國三年)頒佈的《國幣條例》皆暫以白銀為本位,惟財政當局始終念念不忘推行金本位或金匯兌本位制。
1929年(民國十八年)國民政府聘請美國經濟專家甘末爾(Edwin
W. Kemmerer)來華,協助調查財政幣制等狀況,並代立法案。此由專家組織的甘末爾設計委員會隨即擬就《中國逐漸實行金本位幣制法草案》,建議中國應實行金本位制,該幣制僅須規定貨幣價值的單位而沒有必要發行金幣,等於是金匯兌本位制。草案制定發行代表黃金單位的信用銀幣,每單位含純金0.601 866克,價值相當於0.4美元;因為其單位代表的黃金價值超過銀幣本身的材質價值,故稱“信用銀幣”。與此同時,新建的上海造幣廠亦竣工,並開始進行新國幣的設計。新國幣正面的孫中山肖像採用比稿時的義大利版圖樣,背面雙桅帆船則參考上海中央造幣廠美籍總技師赫維特(Clifford Hewitt)所設計的竣工紀念章上的形式,模具委託美國費城造幣廠總雕刻師辛諾克(John
Sinnock)製作。辛諾克於模具運出後於1931年11月10日給赫維特的信函內特別提到“金本位幣壹圓及半圓幣模已于數周前運出,半毫及貳仙幣模亦於11月5日交運”。
1931年世界經濟蕭條,銀價大跌,2月按原方案草擬的新幣單位價值已跌至0.2 美元,此刻中國若對外交易以銀兌金,成本加倍,雪上加霜。同年9月,英國率先放棄金本位制,隨後日本、美國、加拿大等相繼廢除或停用,金本位幣制開始崩解。甘末爾的金本位幣制計畫因不適合中國國情,遭致各界反對而未冒然施行。新國幣到正式發行時又改回銀本位制,《草案》遂不得實施。
------------節錄自孫浩著《百年銀圓》
1932民國二十一年金本位半圓樣幣 UNC 珍稀品,版底鑄紋清楚,難得品相品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3-15 11:32:3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