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泉友社区  (http://bbs.jibi.net/index.asp)
--  币市大家谈  (http://bbs.jibi.net/list.asp?boardid=70)
----  黄河文化系列(第二组)“陶瓷匠艺”银币  (http://bbs.jibi.net/dispbbs.asp?boardid=70&id=285110)

--  作者:陈酒
--  发布时间:2023/9/2 10:18:00
--  黄河文化系列(第二组)“陶瓷匠艺”银币
 黄河文化系列(第二组)“陶瓷匠艺”银币

  
  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黄河文化系列(第二组)金银币,其中金币两枚,主题均为神话故事“后羿射日”,银币五枚,主题分别为:嫦娥奔月、青铜铸艺、钱泉流长、汉字书法、陶瓷艺匠。
【陶瓷艺匠银币发行信息】
质量:精制;重量(克):27;直径(毫米):38.6;面额(元):10;成色(%):92.5;发行量(枚):10000;铸造单位:上海造币厂。
【设计雕刻创作】
1.正面图案:汉砖团龙图;设计:胡福庆;雕刻:陈坚。

2.背面图案:陶瓷艺匠;设计雕刻:顾杏宝。
设计雕刻师顾杏宝的设计到雕刻,还是把笔墨的重点,落到“艺匠”身上。虽然只是概念化的场景交待,但两位“艺匠”的形态与神态,却有栩栩如生的完美。构图是一个精妙角度,制陶者的位置,一正一侧,整个制作泥胎的过程,有了相对完整地展示。制陶者的躯体,既有劳作者的清瘦,同时也有劳作者的强健。二者腰板挺直,目光专注,沉浸于一种忘我的工作状态。虽为相同工艺,但制作的泥胎在形态上有一定区别。从画面看,“艺”的成分略小,而“匠”的色彩则相对浓烈。
币面或“陶”或“瓷”的选择,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画面结构考虑,一是器物形制区别。至于体积大小,形态异同,以及具体功用,包括烧制难易程度等,都围绕这两个核心点而展开。不同形制的6件器物,陶与瓷似各为一半,形态包括尊、鼎、罐、缸、瓶等,多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的文物。因为多,因为杂,浮雕制作也只能做外在的轮廓勾画,至于陶瓷内在魅力,包括表面或明或暗的精美纹饰,等等,没有更进一步的刻绘。
以流云状的线条勾分上下的构图,事先创作群体之间有过沟通。虽细节各有个性的处理,但基本形态大致相同。不同区域的底面,锃亮镜面者,整体明净而通透;拙暗喷砂者,画面厚重而质朴。简简单单地断分,却形成完全相异的意境:或“陶”或“瓷”器物,是时光流淌的沉淀;“艺匠”制作过程,是技艺演绎的记录。传神之笔在于,币面左端缀有烧制陶瓷窑口的淡淡轮廓。窑口浓烟升腾,正好与“陶瓷艺匠”主题,形成关联的呼应。
中国陶瓷发展,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先开始只是为生活所用,或为容器,或为餐具。后揉进质朴的装饰色彩。到殷商初期,随炼制技术与烧制温度的提升,瓷器初具雏形。又经数千年的发展,至明清,中国陶瓷进入灿烂辉煌时期。其中仅色彩,就包括蓝釉、豆红釉、黄釉、孔雀绿釉、黑釉等多种。中国陶瓷是黄河文化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构成。

【参考文献】《中国现代贵金属币赏析》第三册...

--  作者:芭比娃娃
--  发布时间:2023/9/28 17:50:00
--  

中国陶瓷是黄河文化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构成。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海哥
--  发布时间:2023/10/11 11:04:00
--  
以下是引用芭比娃娃在2023/9/28 17:50:00的发言:

中国陶瓷是黄河文化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构成。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经典评论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