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追逐时尚、追求个性的年代。
风尚不断变幻,潮流开始向传统寻求灵感。
对于京剧的关注始于去年深秋的一次画展---《学院·唯美》,这是我们策展的一个小型油画展,得到了中国美院油画系主任杨参军教授的学术支持,拿到全部80幅作品后,我一下子被李青的《旦影》吸引住了,这位80后的大学生作品娴熟地具象表现,戏剧的美信手拈来,色彩、动感、层次都是上佳的,我“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开展前就将这个作品收入囊中。(作品见贴末)
2006年11月末,保利的秋拍在亚洲大酒店举行,刘溢先生的《戏船》以122万成交,这位早年中央美院的高材生(杨飞云的同学),成名很早,89后旅居加拿大,《2008-北京》至今仍是互联网上点击率最高的作品。刘溢先生最近的创作灵感在京剧了,《戏船》后的新作是非常精彩的《贵妃醉久》(没打错字,是醉久不是醉酒,可通过baidu搜索相关资料)。
然后又是一些KTV的新歌,比如《北京一夜》、《苏三说》等等,不断加深着我的印象----京剧这个传统的国粹,开始被时尚的流行音乐所青睐。
这是很有意思的回归,不是纯粹的怀旧,而是一种个性的张扬,似乎京剧成了艺人的一种底蕴。连“无与伦比”的周杰伦《霍元甲》居然也开始了京剧的旋律---
小城里岁月流过去
清澈地涌起
洗涤过的回忆
我记得你
骄傲地活下去
霍霍
霍霍霍
霍霍霍
霍家拳的套路招式灵活
艺术风尚青睐传统不是偶然的,中国经济经过将近30年的高速成长,越来越具有自信,特别是对于80后的一代,他们没有“落后”的包袱,平等的看待西方和中国传统文明,我们当年接受的教育是“全盘西化”,他们则不同,是“西化”后重新对中国传统文明产生兴趣。
这实际上也说明,中国的传统艺术是永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