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兑换 广告

泉友社区☆ 休 闲 分 类 ☆历史版面精品赏析 →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第三组纪念币赏析(上)


  共有3934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

主题:“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第三组纪念币赏析(上)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幸星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邮卡记者
等级:版主 帖子:24221 主题:7070 积分:40121 精华:9 注册:2006/2/6 14:26:00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第三组纪念币赏析(上)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9/29 9:18:00

本稿来源于《钱币》报,如需转载,请务必署名,并注明摘自“中国集币在线”(www.jibi.net)的字样!
 
劳动创造世界。1994年推出的金银币“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第3组,以“蚕丝”、“船桅”、“龙骨车”,为它做了最好的说明。
 
    “蚕丝”背面图案由3部分组成,其中主画面,是一位有纯朴之美的农家女子,在地头采摘桑叶。她的脸上,淡淡浮着大方而满足的笑,纤纤兰花指,似乎不忍摘下青翠欲滴的枝上新桑。左右两株桑树,将她夹在中间,衬托出了她的清秀和善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和丝织的国家,而发明者,就是画面上的主人公,黄帝的妻子嫘祖。但按“蚕丝”背面图案上的文字,蚕丝的出现,是在“公元前四世纪”, 吴江梅堰袁家埭良渚文化遗址中,就有丝绸物出土。遗址中还有一件带柄灰陶壶,腹下部绕器壁一周,刻有5条头向一致的蚕纹,其头部和身躯,都与现代家蚕酷似。从这个角度,嫘祖也只能是一个泛指,她是千千万万劳动者智慧的化身。“蚕丝”背面图案的另两个部分,右边为饲养家蚕的画面,左边是机织丝绸的场景。二者与采摘桑叶的主图,构成种桑、养蚕和丝织的全过程。桑蚕丝与野生柞蚕丝、葛麻丝不同,它的颜色洁白,上浮光泽,摸上去手感柔软。制成的丝绸,更是华美柔顺,舒适飘逸。长江下游是中国蚕丝起源的地区。桑蚕的饲养,以及先缫后织的技术发明,应该说是古代先民一项伟大创造。“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选此为题材,无可厚非。
 
    “船桅”是竖立于船舶甲板上的长杆,材质或圆木或金属。有的在下部做成人形、三角形。船桅在帆船上主要用以扬帆,在机动船上用以悬挂设备。中国古代的木制帆船以风力为航行动力,风帆一侧固定于船桅之上,航行者通过调整风帆的角度,以获得最大的风力,加快航行的速度。因此船桅的发明,对人类征服水面,具有重大的历史性的意义。船桅也是中国古代先民在劳动中发明的伟大成果。“船桅”背面主图的设计,参考了《天工开物》对船桅的描述,“船每十丈,有两桅”。而远处在海上航行的船,大小应为2000料,长8丈,3桅。自宋至明,中国船只多用“料”为容积单位,以“石”为衡量单位(大体1料=1石=92.5斤)。郑和当年下西洋的帅船,5000料,长约26丈,至少有四个以上主桅。金银币“船桅”上,铸有“船桅 1403”字样,如果以此来断定船桅发明的时间,应该是不准确的,至少缺乏相应资料。船桅的发明时间,远远早于此。这也是“船桅”设计的不严谨之处。
 
    现在在农村,“龙骨车”已经很少看见了,但至上世纪70年止,这种俗称“翻车”的水车,仍然是农村灌溉的主要工具。据王充《论衡》介绍,龙骨车出现于公元80年左右。龙骨车由带有提水的方形板叶环式闭链而构成,通过人力,可以把水从低处提到高处。到公元828年,龙骨车制定标准形式,史载“大和二年二月,皇宫发布标准水车样品,皇帝命令京兆府制造大量水车,发放给住在郑白渠沿岸的百姓,用于灌溉。” 金银币“龙骨车”主图上,远处是牛在田中耕作,近处则是农人在踩车抽水。从画面我们可以看到,在横轴上方另有设木架,农人手扶木架,用力齐步踩踏横木上的踏脚板,划水板依此循环转动,水便由低处提到了高处。方形板叶链式抽水机(龙骨车)是由我国流传到整个世界的最有益的发明之一。正因为如此,“龙骨车”为“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第3组5个选题之一。
 
    “蚕丝”、“船桅”、“龙骨车”分别为1金1银1铂,共3枚,其中金币面额50元,规格27毫米,由重量1/2盎司、成色99.9%的纯金制成,发行量各只有1200枚;银币面额5元,规格36毫米,重量22克,各发行了15000枚;铂币面额25元,规格22毫米,重量1/4盎司,发行量各为500枚。金币和银币由沈阳造币厂生产,铂币交由澳大利亚加工制作。
 
作者:张健初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媒体内容运营。毕业于宁波大学信管系,2006年入职中国集币在线,开始接触钱币收藏,担任中国集币在线官网内容运营、版主。
分享到: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