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没出息,想了半天,不得不拿人家的歌词来作题目。
喜从何来?
从2002年底开始,隐隐约约觉得,邮政希望重新振兴集邮事业,从公布的2003年新邮减量、推出小版到不准订大户政策看,均理解为这是邮市向好的信号,可惜,人生怕揭旧伤痕,稍不小心又添新痛,因此,我也只犹犹豫豫的订二十套小版,春节过后,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明朗化,邮市终于云开日出,更喜包裹贴用、破版销售、封库上交、查处违规等大手笔,更增加对后市看好的信心。
这不,新春伊始,京沪邮市便红红火火起来,那久违了的“建仓”“要量”“原包”“主力”等术语又不绝于耳,四面八方的资金源源不断的涌来,行情向好的消息又传到天南地北,邮市向好无疑,集邮重新蓬勃发展,并非虚言。
打折的时代快到了尽头,增值怡情的日子已为期不远。这对传统集邮者来说,岂不是喜从天降?
不喜待何时!
赚钱未敢忘忧市。
忧从何来?
四月中旬来到京城邮市,让我的欢喜打了折扣,轻松飞扬的心突然沉了下来,重重的回落到很实际的现实中。
邮市向好,我坚信,集邮重新兴起,我也信,只是感到,要恢复昔日的辉煌,还要走很长很长的路,且这路会走得很艰难,会坎坷不平,步覆蹒跚。
这是基于对市场有以下几点的感慨:
一、集邮者热情调动不起来,进市稀稀:尽管行情如火如荼,但引不起集邮者的兴趣,没有前来配套者,早期精品成为昨天黄花,不知新邮精品为何物。
二、投资思维的错位:原包原箱新品成为参与者崇拜的对象,“有量”成为投资手段,涨到一定价位后等待别人高位接盘成为理想的最终目的,殊不知,人人都聪明,谁来当傻子?
投资手段各不相同,无可厚非,那是每个人的权利,本身就是个性化的搏奕市场,只是,收藏品是个比较特殊的市场,最终得看收藏需求的眼色,如果投资者都把目光放在日后的收藏需求上,选择题材好、量少、受收藏者欢迎的品种投资,这样才能玩得更久。但现在太多的人想打短平快,甚至预测到某年某月涨到何价就全部抛出,人人都这样计划,谁又来接盘呢?集邮者虽然是个弱势群体,只能说他们在资金、环境方面欠缺,但并不能认为他们就傻瓜,当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会用默默地远离这个方式来保护自己,没有收藏者的分散沉淀,邮币卡又有什么投资价值?
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又没几人愿意当个长线思维的投资者,都相信自己会跑得比别人更快,岂不是收藏品市场的悲哀?
三、背靠大树好乘凉思维:这里说的大树,指庄家,庄家,是近几年来从股市里引进的时髦词汇,把“背靠大树好乘凉”的自然环境给人的享受,和投资活动中紧跟有实力资金一起操作以达到较好的收益,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便有了紧跟庄家这种思维,对个人而言,有条件的话,紧跟庄家资金的运作流程来投资,不失一个好方法,可是,对大多数却不适用,如果人人都赚钱了,庄家赚什么?天下没有如此窝囊的庄!因此,没有条件的散户,最好不要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思维。
在收藏品投资市场里,与其紧靠大树,不如紧靠森林,收藏队伍是一片森林,这片森森也许是由一株株小树组成,但众多的小树凝聚在一起,互相依存,即使没有参天大树,足可以遮荫庇雨,而没有收藏者参与的市场,庄家只不过是沙漠中的一棵大树,孤另另的存在,周围一片荒芜,让人多少心里不踏实。
四、过分依赖公共信息:网络信息的迅速传播,为远离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很多有参考价值的素材。特别对整个大势有直观的表达,使远离市场的散户能够通过筛选过滤而确定操作方法,但是,很遗憾,有不少散户们过份依赖公共信息,尤其对一些名家的投资分析、推荐品种的文章的依赖,2000底,我在月坛视界的论坛里曾写过一个贴子,题目叫“网上推荐黑马日,正是别人满仓时”,我认为,这个观点现在还适用。
在我的感觉里,有两类评论文章,第一种是散户们出自内心的观点,真实而朴素,没什么企图,随口说说自己的看法,不管对错,对市场并无多大影响,第二种则比较复杂,或受人之托,按别人意图而写,或自己早已满仓,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分享”宴席而写,但这种宴席的前半段已被人享受了,后面参与进来的人或只能喝点汤或干脆不得不干收拾残席的苦差。一般而言,凡参与投资的评论家,不会傻到研究出黑马后自己不建仓而推荐给别人、自己建仓别的品种的地步。
我投资不多,充其量每次只是万把块钱,但历经85、91、97、01年的炒作风云,也得到一些教训,体会最深的是:凡是看到别人推荐某某品种很热闹时,跟进的话,几乎是亏损的,如97年的风光片、01年的飞船,03年的金银币,但在没人推荐的品种中,自己看好了,毫不犹豫买,则收益较高,如93年3元买的车工两元钞,94年300元买的全套及各种低价的流通纪念币、95年面值买的梅兰芳磁卡,91年6元买的白暨豚小本票,380元买的鸡版,02年一千多买的大富贵银币、两千左右的戴胜鸟金币,去年订的0三小版,且购买时全是作中长线以藏养准备的,这些在不经意中有较大的收益。
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投资的品种,越热闹,特别几乎是某几个人在反反复复推荐的某个品种,我反着看,他们越说有前途,我就越远离,别人怎么说是人家的事,我只静静地看,但最终得自己拿主意。
五、盼望政策救市太迫切:应该承认,邮币卡市场现在是一个政策市,政策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参与者的利益,但是,我们是否反思过,我们是不是急功近利了些?我们的投资思维是否理性了?石玩、瓷器、名画、古董等并没有政策的干预,盈亏自负,照样有不少人参与,如果谁感到没有投资价值了,就会默默地离开,并没有怨声载道的现象。
现在政策志在恢复集邮事业的蓬勃发展,出了不少利好政策,有人就以为是我们的媒体我们的名人奔走呼号的结果,是功臣,我看未必,充其量只是个中介作用,推动作用,真正的功臣是伤心地、默默地离开邮票的千千万万个集邮者,是大量的集邮者离开动摇了当局大量发行新邮的政策,是广大集邮者的离开断了他们的财路,这种无声的抗拒比又想呆在市场不走搏一把又怨不给好政策的呐喊强得多。我曾在月坛视界论坛发贴说过,炒家们在骂邮政圈钱,破坏邮市,其实,他们也是破坏邮市的帮凶,要是大家都认为邮票没有一点投资价值,都远离了它,邮政还年年如此大量的发新邮吗?
当局想造市,商人在做市,散户在盼市,收藏者在观市,谁都想市场尽快好起来,但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欲速则不达。
六、对利好政策理解的偏差:减量、贴包裹、封库、破版,这些利好措施不可谓不大,邮票投资价值又日益凸现,很多人又认为,利好政策是投资炒作的尚方宝剑,可以在邮市大显身手了,迫不及待的抢筹要量建仓,预期短时内达到某某价位就抛出,这期望值未必高了些,且利好政策是否就是尚方宝剑?我看未必。
我理解的利好政策是,扶持恢复集邮活动的繁荣,并不是扶持邮票的投资行为,至少短期内不是这样,这从控制新邮货源、破版销售,给订新邮者赠送猴票,都是把利益向集邮者倾斜,而不是向投资倾斜,对新邮炒作 的抑制甚是明显。
邮票有投资价值,但价值有大小,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谁都听说,只有选准投资对象和品种,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什么时候整件整箱整包的邮品消失得差不多了,这种风险系数才能降到最低点。
个人观点,纯属探讨,不针对任何人,不妥之处,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