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从〈中国传世名画〉一书摘抄下来的,题目是布衣所加。
中国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从7000年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彩绘陶画,到明清时期形式繁多的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几千年来,中国绘画在不同时期形成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技法,并经过不断的演变,提高及推陈出新,形成了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特色的中国绘画艺术。
中国古代绘画,不论是绘画形式、艺术风格,还是表现技法都有一个发展过程,经历了从萌芽形成、到初步发展乃至高度成熟的阶段。商周以前的远古朝代,人们在劳动中创造了岩画和陶绘,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到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就已经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地应用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之中。从流传下来的两幅楚墓帛画《龙凤人物图》、《人物御龙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已形成了传统绘画的基本形式。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绘画一度变成经学的附庸,但政治、经济的强盛,使绘画仍显示出豪迈雄浑的气魄。这时期的绘画主要分成三类:其一为表彰功臣、劝诫贤愚的宣教之类壁画,其二为装饰宫殿、衙门、学馆、神庙的壁画,其三为神怪图、墓室壁、帛画、画像砖等。可以看出当时绘画造型艺术的内容及形式都大得到提高和丰富。
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挣脱了正统儒学的精神羁绊,个性得到张扬,绘画艺术也得以蓬勃发展,壁画、漆画从技法到形式都趋于成熟,人物画进入了一个发达时期,花鸟画已开始萌芽,山水画了从作为背景的人物画中开始慢慢独立出来,这个时期卷轴画开始兴起,东晋的顾恺之、戴逵,南朝的陆探微、张僧繇,北朝的杨子华、蒋少游等一批优秀画家脱颖而出,成为划时代的艺术大师。他们的作品主要是与文艺佳篇相配合的故事画或以现实为题材的画作。例如现存的宋人摹本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梁元帝萧绎的《职贡图》、杨子华的《北齐较书图》等,都反映了当时绘画的不同风格以及表现技法的丰富多彩。在这一时期绘画 理论的研究也已开始发端,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和品评标准,成为历代主画的准绳,而宗炳等人也阐述了山水画的理法,这些画论著作的出现不能不说是绘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的里程碑。
隋唐绘画秉承前人遗脉并加以发扬,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山水画发展成熟,形成专门画科。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作是展子虔的《游春图》,他开了青山绿水一派,又由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发展成为“金碧山水”一格,画中赋色古艳,笔墨遒劲超逸,显现出大唐气象。人物画则以宫廷生活为主,强调个性独具、丰腴硕美的风姿容貌,形成了唐代特有的风范,作品以阎立本的《步辇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周肪的《簪花仕女图》最具代表性。花鸟画开始作为一个专门题材出现,尤其以鞍马为主的动物类题材在这一时期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我们所能见到的韩斡的《照夜白图》、韩晃的《五牛图》以及戴嵩的《斗牛图》等,都反映了当时的作品将写实的风格与传神的笔法相融合的特点,充分体现出画家们的不凡功力。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