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兑换 广告

泉友社区☆ 品 牌 专 栏 ☆『 古玩杂项 』 → 内蒙古发现汉代铸币作坊遗址 发掘出140万枚古钱


  共有663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内蒙古发现汉代铸币作坊遗址 发掘出140万枚古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Destiny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大铜章记者
等级:版主 帖子:3705 主题:311 积分:5549 精华:0 注册:2009/10/8 11:03:00
内蒙古发现汉代铸币作坊遗址 发掘出140万枚古钱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26 16:23:00

内蒙古考古研究所近日公布一项最新考古成果――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霍洛柴登

古城内发现了距今2000多年的汉代铸钱作坊遗址,清理发掘出7000多斤的古钱。按每斤大

约200枚计算,初步估算有140万枚。

  本报记者连续两天追踪采访考古团队,努力揭开这座古城和成堆古钱背后的信息。

  因盗而考,呈现完整铸钱作坊遗址

  2012年8月,杭锦旗霍洛柴登古城内发生了惊动公安部、国家文物局的古钱币窖藏被盗案件。

在犯罪人员被缉

    拿归案的同时,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杭锦旗文物管理所对该处盗坑地点的抢救性发

掘也在有序进行。

  2013年10月挖掘全部结束,在这里共发现3处钱币窖藏。经清理发掘以及公安追缴,先后出土

古钱币7000多斤。这批钱币大多为“货泉”,另外还有少量的“大泉五十”“小泉直一”“货布”

“布泉”“五铢”钱等。

  让内蒙古考古所所长陈永志博导惊喜的是,原以为这里只是钱币窖藏,但他们又发现了铸币窑

址4座。窑室平面主要为长方形,窑室一侧有火膛、火道、窑门、排水沟等。4座窑址分布井然有

序,窑址附近还发现制晒坯场地。考古人员同时发现了陶器、铜器、铁器、石器及大量铜铁炼渣、

动物骨骼等。

  判断是不是铸钱作坊的一个重要依据是看有没有钱范(磨具)。他们很快在窑室及附近文化层

中发现了150余块钱范(陶母范)、其他陶范20余块。其中有9块有确切纪年的钱范,上有文字“始

建国元年三月”“钟官工……”和“大泉五十”“小泉直一”等字样。而“始建国”就是王莽年

号,即公元9年。

  有确切纪年的钱范虽然残缺但非常珍贵,因为习惯上铸钱后必须要“毁版”。

  内蒙古考古所第一研究室主任连吉林是本次考古的队长,他所带的团队据此准确断定,他们发

现了完整的汉代铸钱作坊遗址,年代应该在汉武帝以后至新莽时期(公元前110年至公元14年左

右)。时间跨度百年以上。

  同时他们推断,这里出土的铜钱由于大部已残半,未经打磨修整,应该是在该处铸币窑址铸造

后直接存放于3个钱币窖藏,未曾流通使用。这个炼、铸、存一条龙的铸钱作坊,当时应是统一规

划建造而成。如此完整,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

  目前,整个铸钱作坊遗址发掘区已盖起塑钢房罩保护起来。

  古钱背后的历史

  连吉林向记者介绍,从本次发掘出土的西汉“半两”“五铢”铜钱及“大泉五十”“小泉直

一”钱范、窖藏“货泉”“货布”“布泉”“五铢”等铜钱来看,再次证明王莽货币改革是中国古

钱币发展史上一个特殊时期。

  连吉林说,王莽币制改革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上极有影响。王莽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币制就有四

次大的变动。王莽在居摄时期,始铸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大泉五十;始建国元年,进行第二次

币制改革,悉废错刀、契刀、五铢钱,另铸小泉值一,与大泉五十并行,同时“又遣谏大夫五十

人,分铸钱于郡国。”此次发掘证实鄂尔多斯地区当时已有铸币机构及地点,并且同时铸造多种货

币,说明王莽时期改变了汉武帝时期郡国不能铸钱的制度。

  这一时期的钱币为何多称以“泉”,收藏界有一说法。因为王莽相信谶纬之学,他夺了刘姓天

下,而“刘”字繁写,由“卯、金、刀”组成,所以避讳“刘”字,同样忌讳“金、刀”两字,钱

字有“金”便用了“泉”字来代替。

  王莽币制改革因多而繁造成混乱而失败,但因铸币形制别具、制作精良,历代以来始终为收藏

者所青睐。其中闻名遐迩的是“一刀平五千”,俗称金错刀。“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

瑶”,可见其为古钱收藏之极致。遗憾的是本次考古并没有发现。

  鄂尔多斯也曾水草丰美

  霍洛柴登古城位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旗政府所在地锡尼镇西北20公里。古城址平面呈长方形,

长1400米,宽1100米。城内地势较平坦,北部地势略高,现大部为草场和农田。

  城内地表遍布陶片及砖瓦等,本次还出土了铠甲片、铜箭头等。连吉林说,这座古城是当时汉

抵御匈奴侵扰的驻军重镇,方圆1.5平方公里的古城驻军规模可达几万兵马。

  鄂尔多斯地区地处黄河南岸,古称河南地。秦汉时期,为了抵御匈奴侵扰,秦汉王朝曾多次派

重兵攻取、驻守鄂尔多斯地区。从发掘出土的钱范、钱币实物情况看,可能是就地解决当时军事、

经济方面的费用。

  在古城北约10多公里处,就是古代“朔方郡”治下的一处大型城址(今磴口县哈腾套海苏木境

内),也是军事重镇。另外30公里处有阿鲁柴登匈奴墓葬群(今杭锦旗阿鲁柴登村)。1972年这里

出土金器218件,其中的国宝重器“匈奴金冠”,重1202克,是迄今为止仅见的匈奴金冠。

  连吉林说,现在这些古城都被风沙淹没。当时这里众多的城镇群和驻军,建有相当规模的铸钱

作坊遗址,都说明西汉至新莽时期鄂尔多斯地区是其直接管辖而且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遥想当

年秦始皇在此修筑“秦直道”,王昭君路经北上和亲,成吉思汗落鞭指为长眠之地,鄂尔多斯也曾

水草丰美。(本报记者高平)

  延伸阅读

  中国古钱币散发中国魅力

  本报记者 高平

  研究中国古代钱币可以说是考古工作者的必修课和硬功夫。因为出土文物中常伴有古代钱币,

而这些钱币都有纪年文字,是他们断代推测的重要实物。

  内蒙古考古所第一研究室主任连吉林研究员介绍,中国古钱数量之大,品类之盛,分布之广,

世所罕见。中国古代钱币承载和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民俗等方面的历史,其精美的文字书

法和铸造技艺独具中国魅力。

  中国铸币始于商周,统一于秦。考古发现,1971年出土于山西保德商代墓中的“保德铜贝”,

是中国铜铸币之鼻祖,也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铸币。“秦半两”统一货币后,天圆地方成中国古

代钱币通用形态。“汉五铢”与过去不修边幅的钱币相比,有了标准化规范之美,沿用700余年。

公元621年,唐高祖废五铢,行“开元通宝”,使钱币名称同钱币重量完全分离,向符号化、抽象

化、信用化演变,中国钱币进入了年号钱阶段。宋代铸造多种多样的铁钱,钱文艺术可谓登峰造

极,真、草、隶、篆、行各种书体介入钱文,为当时许多书法家乃至皇帝所热衷。明清渐归于银锭

银圆。

  中国古代钱币称谓繁多。根据《通志?食货略二钱币》记载:“自太昊以来,则有钱矣。太昊

氏、高阳氏谓之金,有熊氏、高辛氏谓之货,陶唐氏谓之泉,商人、周人谓之布,齐人、莒人谓之

刀。”可见,货、泉、布、刀等都是钱的别称。其中把钱称“泉”,是取“泉”的“流布”(流动

散布)之意。从本次发掘出土的“大泉五十”“小泉直一”“货泉”“货布”“布泉”等铜钱品种

名称看,都是这些词的排列组合。



姓名:祁超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人民中路399号财通证劵9层
电话:0575-85128728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 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分享到: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