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兑换 广告

泉友社区集币文化收藏论坛 → 鉴宝价值反差敦促藏家更新观念


  共有495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鉴宝价值反差敦促藏家更新观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柳群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爱心天使
等级:版主 帖子:57629 主题:41234 积分:428686 精华:5 注册:2003/9/16 16:28:00
鉴宝价值反差敦促藏家更新观念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12/27 9:21:00

  (收藏拍卖导报)收藏者对自己藏品的估价与实际价值相去甚远,这一现象出现的越来越多。这不单单是收藏知识的匮乏,更显收藏理念上的滞后。 中央某权威媒体最近一次现场“鉴宝”,让众多的民间收藏者大跌眼镜:家藏多年的收藏品的市场价值与收藏者自估价值的巨大反差,冲击着民间收藏领域多年来潜在的一种滞后观念。 5个收藏者讲述的故事 5位收藏者在“鉴宝”现场拿出家传的或是从市场淘来的“宝贝”,先是自报自估价格,然后再由国家级专家鉴定,给出一个市场价。于是,便出现以下一幕幕戏剧性的场面: 收藏者林先生拿出一个高8厘米、直径3厘米黄铜制成的显微镜,放大倍数可以看到细胞。说:“这是他做过医生的外祖父留下来的物品。这台显微镜应该是舶来品,具体产地不详。给出15万元的价格。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黄靖远鉴定后认为:这台显微镜是18世纪欧洲国家的制品,它采用手工制作,制造工艺精良,数量有限。但这台显微镜技术性能不算太好,应用价值也已经过时,但是其作为工业革命早期的精致产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纪念价值。因此,最后专家鉴定团的估价是1000元。 收藏者常先生的青花龙纹大缸是他1985年从北京郊区的一个香油作坊买的,后来一个偶然机会,他在定陵地下宫殿里发现一件几乎完全相同的器物,于是这件青花大缸在他眼中的价值陡增。常先生自认为这件器物的价格应该在150万元以上。北京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杨静荣鉴定后认为:这件青花龙纹大缸是明代嘉靖官窑产品。从明代初期开始,景德镇设立专门烧造大缸的官窑,因为有龙纹所以俗称“龙缸窑”,至明代嘉靖万历时期达到鼎盛。其传世品大多存于宫中,流散到民间的作品很少。这件大缸由于器身上有几处裂纹,而且还有剥釉,所以价格大打折扣。最后专家鉴定团给出的估价是55.8万元。 收藏者张女士的瓷佛像是3年前同学送的一件礼物,大概是接受了前面两位收藏者过高地估价的教训,她报了个低价位:2000元左右。北京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杨静荣鉴定后指出:这件藏品造型生动,应当是南宋晚期到元代的。从胎、釉,还有上面画的褐彩的做法,全是景德镇窑的。而且这个形象,在所有发表的资料里面没有见到一件同样的,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它的研究价值非常高。如果是成套的,这件东西的价值会更高。最后专家鉴定团给出的估价是2.7万元。 收藏者李先生的9层镂雕象牙球,外直径5.5厘米,一共有9层;最外层雕有两条龙纹,每层都可以转动,是李先生的曾祖父亲手制作的,他认为值200万元。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李久芳鉴定后认为:9层牙雕最早见于《格古要论》一书中记载,当时作为送往内府之物,被称做鬼功球,比较稀有。清代乾隆时期已经能雕出13层。这件作品上雕刻的龙头较短,眼睛和前额比较突出,具有清代晚期的典型特征,大约同治年间出自广东的制品。由于雕工一般,所以价值不高。最后专家鉴定团给出的估价是1200元。 收藏者赵女士拿来朋友的水晶笔洗请专家鉴定。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淑芬鉴定后认为:这件作品属于文房清供品,一个雕刻成桃形的双联水盂。在文房里边这种东西比较多,但是真正作为水晶来说,它应该是清澈、玲珑透剔,一点杂质都没有。这件器物的材质不是很好,内有杂质,并不像人们常说的水晶,非常清透,一点杂质都没有,所以估计是近百年的作品。专家鉴定团给出的最后估价是800元。而收藏者的估价竟达到了500万元之巨。 不同价值反映不同收藏观念 在今天的收藏活动中,爆出个把“天价”已经见怪不怪。北京一位收藏者李先生感叹道:现在的真东西越来越少,“天价”反而越来越多,你完全不能从价格上来判断,也更难于从技术上得出结论。 记者在3天前京城的一次拍卖会上,看到一件外观与收藏者李先生的9层镂雕象牙球类似的镂雕象牙球,直径10厘米左右,将内雕的网格状圆球对齐后用牙签细数,共有40层,雕工十分精巧。这件器物以2.6万元拍出,与李先生对9层镂雕象牙球估出的200万元相差了一大截。 在某次拍卖会上,一位来自华南地区的收藏者送拍了一件“犀角杯”,他开价30万元,结果在拍卖会上叫价1000元都无人应价。他愤愤不平地指责拍卖行:为什么这么稀有的物品却卖不出价来?而经专业人员鉴定,这件角杯只是一件塑料杯,根本谈不上是犀角杯,价格不过几十元。 从三五千元到三五十万元、再到三五百万元,收藏者对自己藏品估价的巨大落差,反映出他们对自身的藏品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有观念上的差异。低估了瓷佛像价格的张女士认为:“这是同学送的礼物,是人家的一片心意,要留作纪念。虽然没有想到它还值那么多钱,但并不会因此就卖掉它。” 而出价最高的赵女士和李先生听到最后的估价与自己的心理预期价相去甚远时,脸上立刻流露出失落的表情。他们说:“还是不太相信我的藏品那么不值钱。我这件宝贝与某某拍卖会三五百万元拍出的东西一模一样。” 这“一模一样”的评价,恰恰道出了如今相当多收藏者收藏知识的贫瘠和收藏理念的滞后。 不仅是知识贫乏更是观念的滞后 记者几天前采访了日本的中国瓷器收藏家中谷岩。中谷先生对记者说:“日本人喜爱中国瓷器,主要是喜欢它的形制和其内在蕴含的抽象给人以无限想像空间的美。虽然很多日本收藏者喜欢中国宋明两代的瓷器,但并不局限于年代,主要是从个人的欣赏角度出发,以这样的心态去收藏,才会真正体会到收藏的乐趣。” 天津的一位收藏者张先生前不久特意开车进京参加一场拍卖会。他从拍卖会上花6000元买走了一只仿青花的瓷瓶。他说:“我以前每月必逛天津的沈阳道、北京的潘家园、古玩城,我拼命地在摊上寻找老的东西,我觉得收藏就是要收有年代的器物,年代越久收藏的价值越高。但通过参加拍卖会,我发现仿瓷也是那么漂亮,不但制作工艺一点不差,而且价格相对便宜,买回家一样收藏。而且现在流传下来的老古董越来越少,我买的这件仿瓷放久了不也变成老古董了吗?收藏就是一种情趣,享受到文化的美才是根本。” 一位北京的收藏者李先生潜心收藏几十年,他说:“我最大的乐趣就是逛收藏品市场,周六去报国寺、潘家园、古玩城,周日便到西单图书大厦找一些美学的、历史的书看看,这对于我收藏瓷器很有好处。” 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馆馆长、著名古陶收藏家路东之的业余时间全都被读书所占据。他在西安读大学的时候,从无意间脚下踏到了一块古陶片,进而到欣赏、研究更多的古陶片,再到收藏起古陶文明的灿烂精华。他说:“完全是一次偶然的兴趣所致,决定了他今后的收藏。如果没有收藏的兴趣,对于古陶文明的研究是枯燥的;但如果仅停留在偶然流露出的兴趣上,不可能有更丰富的收藏。现在看来,恐怕要用毕生的精力来寻找古陶文明的历史遗迹。” 兴趣是无价的 前不久,著名学者、文物鉴赏大家王世襄收藏的140余件文物珍品亮相拍场,这是王世襄、袁荃猷夫妇60年的珍藏。王世襄夫妇的收藏因件件有价而引来世人关注。但收藏的背后,是王世襄对家具、漆器、竹刻、匏器、书画、铜佛、玩具杂项等收藏品几十年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明式家具的研究,奠定了该学科的研究基础。几十年来,王世襄先生著有《中国画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书目》、《竹刻艺术》、《髹饰录解说》、《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中国古代漆器》、《说葫芦》、《锦灰堆》、《北京鸽哨》等著作。凡是王世襄玩过的东西,差不多都有研究心得流传于世。收藏的过程,就是对某一段历史和某一类文化知识的深入了解的过程,是很难用价钱来衡量的。 众所周知的收藏大家如马未都、路东之等,他们所藏的古典家具、明清瓷珍、秦代封泥、燕国瓦当等等,都是价值不菲的藏品。但收藏大家却没有仅以金钱来衡量收藏的价值。 所以,当我们回到“鉴定”现场,再去感受个人收藏品的实际价值的时候,你会因为它由“200万元”跌落到1200元而鄙弃你的家传之物吗?其实,对于一个真正的收藏者来说,实际的市场价值固然重要,但比价格更重要的是“只要你喜欢”。


管理员:闫柳群
竭诚提供代购代销、交易所开户等服务
地址:上海市局门路600号卢工新大楼一楼B005
电话:021-53070816  13917110811  
邮箱:479197361@qq.com QQ:479197361
佛曰:原谅他人,宽容他人,为他人谋利就算被误解也能做到问心无愧。
分享到: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