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兑换 广告

泉友社区集币文化收藏论坛 → 唤醒记忆的“第二人民币”


  共有511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唤醒记忆的“第二人民币”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晓范
  1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荣誉顾问 帖子:11246 主题:25558 积分:26637 精华:0 注册:2003/4/2 10:55:00
唤醒记忆的“第二人民币”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3/22 10:12:00

  曾被称为“第二人民币”的粮票,1993年退出市场流通,结束了它的特殊使命。但它独特的收藏价值,近年来备受收藏家的重视,获誉收藏界的“最后一座金山”。今年2月,四川首家经营民间粮油票证等藏品的“德厚诚”公司亮相蓉城,正式营业。   这家由四川收藏家协会等多家单位共同组建的公司投入运营,标志着粮票收藏和买卖,在我省正式登上了大雅之堂,并且渐成人们的新宠。   当年谁人不识“君”   说到粮票,使用过的人们总会有一种化不开的浓浓之情。在计划经济的年代,没有谁能够不与粮票打交道。从每月买米买面,到访亲串友、外省出差,都需要事先准备好粮票。如遇粮食不够吃,则还用高价去买粮票,因而粮票也被称为“第二人民币”。1993年,由于粮、油等生活物资的极大丰富,实行了近40年的粮票宣布作废,但因其见证了那些艰难岁月,而成为可贵的藏品,被一批收藏家慧眼识珠,纳入囊中。近年来,加入粮票收藏的人不断增加,粮票藏品的价格在目前低迷的收藏市场稳中有升,业内人士认为,粮票收藏是尚处婴儿胚胎期的收藏板块,有较大的增值潜力。   最大面值达千斤粮票作为一种“年龄”不大的新兴收藏品,自有其独特的历史内涵。记者在“德厚诚”看到,几十种不同主题的粮票定位册,把散落于民间的各时期、各区域的不同种类的粮票整理成册,其设计的独特和装潢的考究,赢得众多爱家的青睐。在这里,藏品面值最大的是1000市斤,最小的仅0.1市两,各价值10元到几千元不等。“文革”粮票在这里独领风骚,收藏时间跨度为1966年至1976年,最受粮友的喜爱。一套名为《中华粮缘》的屏风式的收藏册,是“德厚诚”的镇山宝,它全长5.6米,里面叙述了一个完整的粮票故事,收集了全国通用、军用及省、市、自治区的粮票,其中较独特的是一套军用粮票,它分为大米、面粉、粗粮和马料,其最小单位是50市斤,最大面值为1000市斤!据“德厚诚”的董事长徐宝朝介绍,此套粮票升值潜力极大,现价已远超当初的收购价。而一套《丰衣足食》的珍藏版更是包装华丽,价值上万,把说不尽的粮票故事融在方寸之间……   掘开粮山有真金粮票,物证了中国的一段特殊历史,和一套特殊的经济运行体制。它经历过发行、使用、消耗、停用、销毁,再到收集、投资、升值的过程。粮票收藏历时十年,而今价值渐显,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粮票所具有的深刻的收藏意义。徐宝朝介绍说,成套和成册的粮票收藏定位册的推出,使川粮收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使其从原始地摊买卖,走进了规范市场,原先的私下交易,也发展成公司化的运作。他们希望能通过公开展示、正规营运等活动,把那些对粮票收藏还是“雾里看花”的收藏者,带引入门,共同挖掘这收藏界的“最后一座金山”。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何茜

分享到: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