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兑换 广告

泉友社区☆ 海阔天空副版 ☆『 财 经 纵 横 』 → 美国高级外交官称:以中国为敌是美国的偏执


  共有1085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美国高级外交官称:以中国为敌是美国的偏执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殷敏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爱心天使
等级:贵宾 帖子:13759 主题:7686 积分:24511 精华:6 注册:2003/5/9 12:24:00
美国高级外交官称:以中国为敌是美国的偏执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16 16:40:00

 
  许多美国领导人都把中国视为崛起中的峦病5缑拦呒锻饨还俨樗肌·弗里曼所说,中国很可能将永远不会对美国的全球军事优势形成巨大挑战。美国处理同财富和权力不断增长的中国之间的关系的最好方式不是刺激它,而是接触并合作。

  “9·11”以后,大多数美国人,无论主动或被动,都支持美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采取专横的军国主义和意识形态的解决之道。如果推进在全球军事和意识 
形态领域的支配地位真的是美国的追求,我们用忧惧的眼光看待中国就不足为奇了。于是,两个问题出现了,我们是否应该担忧中国?如果是,那我们所担忧的是对还是错?

  随着财富和权力的回归,中国看起来像是唯一一个有能力将美国从最强大军事和政治地位拉下马的国家。当我们的长期敌人消失后,我们一直体验着“敌人消失综合征”这种病态的感觉。而现在,中国成了我们的绝佳解药。

  根据目前美国的流行心态,大多数美国人都将中国的崛起视为零和游戏。左派人士抱怨,中国人偷走了美国人的工作。掌权的右派人士认为中国是军事威胁。很明显,原本为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敌人准备的F-22战斗机和“海狼”核潜艇需要一个新的目标。如果不是中国,又会是谁呢?

  面对与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我们的商务部并没把重点放在如何促进中国对美国产品的进口上,而是对那些希望将产品出口到中国的美国公司施加出口控制。

  现在,我们已达成全国性的一致:我们所面临的来自中国的挑战是双向问题,或是工作机会问题或是军事问题,或两者都是。但我认为,这些判断做得太早了。中国在经济水平、科技成就和政治影响力方面将是对美国全球优势的长期挑战,而非简单的双向问题。

  来看看我们是如何误解这些问题的吧!首先,美国制造业就业机会的不断减少并不像大家认为的那样——中国在以我们的损失得到更多就业机会。事实是,中国同样也在丢失制造业的工作机会,而且丢失的速度比我们快,规模比我们大。

  1995年到2002年,美国丢失了200万个就业机会,中国则丢失了1500万个。而且,两国丧失就业机会的领域也相同。在这段时间,我们丢失了纺织业的20.2万个就业机会,而中国则丢失了180万个纺织业就业机会。

  目前的状况是,就像之前的农业领域一样,技术和资本正在迅速代替制造业领域的劳动力。在这个问题上无端指责中国人、印度人或其他移民或许是很好的政治策略,但它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战略,并不能为在经济转型期间被替代下来的美国蓝领工人解除痛楚。

  其次,美国把中国当作继续对先进军事设施进行投资的正当理由。但中国还未达到我们给它分配的同等竞争者的地位,即使它有这个兴趣——事实表明它也无意于此。我们应恰当而不夸张地看待中国相对落后、以防守为主的军事部署。

  美国国防情报局对中国的军事预算持怀疑态度。中国对外公布的军费预算为351亿美元,而国防情报局的中等预测为700亿美元,最高预测为1050亿。

  这些数字并非美国国防情报局虚构。它有一个复杂的推断方法。国防情报局首先拿来中国公布的国防预算数字,把它乘以二得出中等预测数字,把它乘以三得出最高预测数字。

  为什么?因为二比一大,三比二大。这就是我们推断“中国威胁”的方法论,而这也是我们需求F-22战斗机和其他主要武器系统的首要动因。

  我们的边界并没有大国或传统敌人,我们同其他大国也没有领土争端,也没有敌方舰队或空军挑战我们的国防。谁在威胁谁?这个问题并不像许多人想象中那样清晰。中国并没把我们当作敌人,它的表现也说明我们不是它的敌人。

  给中国挂上“敌人”的标签被证明只是我们自我满足的偏执狂的表现。中国可能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同等级的竞争者,而非苏联那样的敌人。

  总之,中国现在不会也许永远不会成为美国全球军事优势的一个挑战。半个世纪之前,中国就已经不再仿效苏联,苏联的解体也没能促使中国改变决定。

  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工业就业机会的减少,中国正在体验着与我们相同的压力。解决这个问题以及其他全球经济问题的方法将更可能是和中国进行合作,而不是将所有问题都归结到中国身上。(摘自12月13日美国《全球主义者》杂志,原题:在美国的政策争论中,中国被当作了军事恶魔)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查思·W·弗里曼(傅立民),伊文译  选稿:马俊 



电子邮件:yinmin@jibi.net 或:yinmin99@vip.163.com  QQ:386321403,6376052,手机:18657599008,15301887979,办公室电话:0575-85122766,                       传真:0575-85222118
分享到: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