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兑换 广告

泉友社区集币文化收藏论坛 → [原创]名画与金银币


  共有775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原创]名画与金银币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艺海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8983 主题:2986 积分:13548 精华:1 注册:2003/8/11 21:0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9/16 15:00:00

精彩文章,百读有益!!!


竹解虚心。水能淡性。积善成德。滴水穿石。
集币在线博客 http://blog.jibi.net/u/571/index.html
分享到: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城闲人
  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212 主题:282 积分:255 精华:1 注册:2002/12/3 22:53:00
[原创]名画与金银币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9/15 23:39:00

名画与金银币(一) 名画题材金银币的形式类型 在我国现已发行的金银纪念币中,有许多币品取材于中国传统名画,其表现形式多为转移型和转换型二种基本形式。转移型即完全模仿原画,尽可能将原画的平面艺术效果完美地再现到金银币平整的币面上,如5oz彩色银币《国虢夫人游春图》等,这种形式单纯直接,设计参与的成分比较少,侧重点显然在于工艺,即在底材的转换过程中如何突破工艺的局限性,以降低失真率;转换型则是将原画的平面艺术转换成立体艺术,运用浮雕等表现手法来再现原画的内涵,如1oz本色银币《戏婴图》等,这种形式比较适应金属材质的工艺流程,使设计参与和发挥的空间大大增加,侧重点显然在于设计,即如何设计出源于原画而又别于原画的新型艺术效果。从转移型和转换型各自的特征来看,原画的艺术效果是转移型形式的终极目标,但却是转换型形式的起点,转移型形式更能体现金银币的工艺水平,而转换型形式则更能体现金银币的设计水平,因此,名画题材与浮雕形式的转换,是设计者体现金银币设计水平的主要环节,也是收藏者鉴别名画系列金银币精品或垃圾的要点所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上图为5oz彩色银币《国虢夫人游春图》,属转移型,其鉴赏要点是印制工艺还原原画的水准;下图为1oz银币《戏婴图》,属转换型,其鉴赏要点是设计转换平面艺术形式的水准和制作工艺还原设计的水准。


实事求是    平淡从容
分享到: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城闲人
  3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212 主题:282 积分:255 精华:1 注册:2002/12/3 22:53:00
[原创]名画与金银币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9/15 23:42:00

名画与金银币(二) 中国画的基本特征 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它运用独特的观察方法和笔墨技巧来表现自然的结构和色彩,在平面艺术中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理解和把握这些特征,是我们鉴赏名画系列金银币的首要条件。本人以为,中国画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十六个字,即“散点透视、计白当黑、笔墨为先、随类赋彩”。“散点透视”是中国画的取材特征,是相对于西洋绘画的焦点透视而言的,它是指以多个视点来表现同一个对象,或是在同一个画面上表现不同视点的多个对象。“散点透视”打破了西洋绘画所遵循的空间和时间的特定性,采用移动的观察方法,将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变化的素材融合于同一个画面,使画面不仅最大限度地延伸了空间,而且更趋人文化,画家的情感得到了更有力的表现。“计白当黑” 是中国画的布局特征,是中国画处理虚实关系的独特方法,它是指合理地运用人们的生活经验和心理感受,以“空白”来表现空远的或次要的对象。在构图布局时,中国画将现实的远近关系理解为画面的上下关系,近不挡远,并用“计白当黑”的虚拟手法来表现画面层次,这种平面式的布局不仅更全面地反映了对象,而且似无胜有,在“空白”中融进了更多、更深远的内涵,主题更突出。“笔墨为先” 是中国画的结构特征,它是指笔的勾勒技巧和墨的晕染技巧是中国画形体造型的基本技法,所谓“笔为骨,墨为肉”。在中国画的形体结构中,由勾、皴、点、染构成的笔法,将特定光源下所形成的明暗关系转化为线和点的变化和韵律,而由干、湿、浓、淡所构成的墨法,则完整地反映了大面与色彩的全部精髓,笔法和墨法的有机结合,不仅使画面产生了极强的形式美感,而且可以将表现对象描绘得栩栩如生,意韵非凡。“随类赋彩” 是中国画的色彩特征,它是指依据对象的固有色来赋色,而不受特定光源的影响。中国画的赋色不注重光与色的科学变化,而注重画家对自然色彩的感受和取舍,因此在理解自然的固有色时,也常常因画家的情感和臆想而变化,写意性很强,“计白当黑” 的布局理念又使得画家“惜色如金”, 用色单纯简练,追求画面整体的色彩效果和意境,使画面更具装饰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中国唐代画家周舫的绢本画《簪花仕女图》。该画将不同时段、不同装束、不同动态的仕女容入同一个画面,显示其“散点透视”的特征;环境背景的舍略空白,显示其“计白当黑”的特征;轻快流畅的线条和柔和滋润的墨色,显示其“笔墨为先” 的特征;单纯简练却极富装饰性的色彩,显示其“随类赋彩” 的特征。


实事求是    平淡从容
分享到: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城闲人
  4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212 主题:282 积分:255 精华:1 注册:2002/12/3 22:53:00
[原创]名画与金银币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9/15 23:44:00

名画与金银币(三) 浮雕的基本特征 浮雕是介于全立体的圆雕和全平面的绘画之间的一种半立体的造型艺术,它依据其表面凹凸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高浮雕和低浮雕。圆雕属于360°全方位雕刻,具有强烈而实在的体积感和现场感,但是,圆雕不适宜表现大的背景空间,它的环境和意境,主要是通过主体对象的动态和表情给人们所产生的联想来表现的,因此,圆雕通常只有主体,没有背景。浮雕属于180°方位的雕刻,高浮、低浮、阴刻三大层次和平面的背景板块是浮雕的基本特征,它既可以运用高浮雕来保留立体雕刻原有的体积感,又可以运用低浮雕和背景板块上的阴刻来直接表现平面绘画中的空间层次和环境意境。在立体造型艺术中,浮雕所具有的表现手法与平面绘画更趋接近,因此在金银纪念币的设计制造中,通常把浮雕作为名画题材的转换形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左图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的著名圆雕《大卫》。该雕刻没有背景,显示了圆雕的特征;平静的表情和藐视的眼神,显示了战胜巨敌的信心;强壮的身体和夸大了的双手,显示了战胜巨敌的能力;搭肩而拿的甩石机,使人联想起那个时代的战争场面,人物环境油然而生。 右图为我国北魏时期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北壁的立佛浮雕。该浮雕运用几乎接近圆雕的高浮雕来突出立居画面中央的佛祖释加牟尼,以显示其尊严,运用次高浮雕来表现佛祖二侧的胁侍菩萨,以显示其高贵的地位,二个层次既有前后大小的变化,又被高浮雕统一为画面主体;该浮雕运用低浮雕来表现众神和谟拜的场景,运用平刻来表现更空远的背景,形成了一个虚实有间、场面宏大的衬托环境,从而在背景板块上拓展了无限的空间,浮雕的特征把握得十分完美。


实事求是    平淡从容
分享到: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城闲人
  5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212 主题:282 积分:255 精华:1 注册:2002/12/3 22:53:00
[原创]名画与金银币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9/15 23:48:00

名画与金银币(四) 绘画题材与币面浮雕的形式转换 在名画题材金银币中,设计者需要把握的重点是站在立体艺术的角度来审视和表现平面艺术,以浮雕的形式来传承和发展名画的精髓,因此,如何理解东方美术和西方美术之间的差异,化解平面思维与立体思维在美术表现上的不同点,是绘画和浮雕形式转换成败的关键。 1. 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的融合取舍: 焦点透视是立体造型艺术的基本观察方法,这种方法与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是一对矛盾体。在将名画题材转化为浮雕时,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融合取舍的要点是整体的散点和局部的焦点之间的统一变化,即保留原画散点透视的整体格局,以传承名画的传统特色,而在每个具体的视点上强化焦点透视,各个视点之间谋求层次秩序,以体现浮雕的立体造型本色,便于浮雕技法的运用。在我国传统的石刻艺术瑰宝中,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如五代的《乐伎》等。 2. 计白当黑和全景背景的融合取舍: 全景背景是西方美术布局中环境意境表现的基本形式,浮雕作为一种立体造型艺术,原本遵循西方美术的空间理念,也具备全景背景布局的条件。浮雕运用全景背景可以最大限度地深入刻画,以体现其精湛的工艺,但同时也容易因此而失去中国画计白当黑的特征,因此,全景背景与计白当黑是一对矛盾体。在将名画题材转化为浮雕时,全景背景与计白当黑融合取舍的要点是充分发挥浮雕的立体空间拓展功能,适度保留原画空底的传统特色,即将原画的上下平面布局转换为前后立体布局,运用高浮雕、低浮雕、平刻三种手法来把握三度空间层次,以便每个层次都能够精心雕琢而又不至于喧宾夺主;在背景层次中留置部分空白,并用平刻手法合理地切割空白,使其相互融合,使背景层次体现出无限的空间想象,虚幻和空远的意境油然而生。 3. 笔法技巧和刀法技巧的融合取舍: 笔法是中国画的形体表现技法,它通过笔锋的聚散正侧,笔力的轻重缓急,来描绘变幻无穷的形体世界;刀法是浮雕的形体表现技法,它通过刀锋的进出倾直,刀路的抑扬顿挫,来再现形形色色的形体世界。笔法和刀法虽属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却有着相似的表现技巧,因而在将名画题材转化为浮雕时,这一对矛盾体比较容易化解和转换,原画的笔法技巧应当在浮雕的刀法中能够得到较好的体现,因此,笔法技巧和刀法技巧的融合取舍的要点是运用浮雕刀法的各种技巧来对应转换原画的笔法,以此较完整地反映原画的形体塑造风格,保持中国画的基本特征。 4.色彩关系和明暗关系的融合取舍: 由于目前金银币色彩印制能力的限制,彩色只能印制在平面上,因而目前将名画题材转化为浮雕时,通常只能转化为直观无彩的本色浮雕。本色浮雕在直观上虽然无彩,但并不等于它不含有色彩关系,它只是将色彩关系中的冷暖对比和纯度对比通过虚实这个共同点,将色相对比通过色调这个共同点,转化和集中到了明暗关系中,以便于技法的发挥,因此,色彩关系和明暗关系的融合取舍的要点是紧紧把握虚实关系,运用凹凸层次和粗细精简的对比所映示出的色调和明度来体现色彩关系的全部内涵。事实上,有许多设计者在其本色作品中欠缺考虑色彩关系,致使本色作品的设计不够深入,更有许多收藏者认为只有彩色作品才具有色彩关系,这显然是片面的和错误的,我国五代以后的中国水墨画完整地蕴涵了全部色彩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国五代时期的石刻《乐伎》。该石刻将吹、奏、舞三个不同地点的人物形象置于同一画面中,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散点透视和平面布局的特征;每个人物个体运用高浮雕来塑造,人物形象生动活泼,立体感强,体现了西方美术焦点透视的影响;人物背景全部空白,虽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计白当黑的特征,但空白面积过大,显得有些单调,因此,如果将低浮雕和平刻等手法运用进去,占据部分空白,那么整个画面就会更丰富,成为东西方艺术的完满结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国北宋时期的画家范宽的绢本水墨画《雪景寒林图》。该画峰峦起伏,萧寺掩映,古木结林,寒泉萦回,生动地展现了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势;在色彩方面,画家以墨代色,运用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变化来表现各种不同色彩的感觉,所谓“运墨而五色具”,使整个画面不仅具有强烈的空间感,而且比追求客观色彩的西洋绘画更具有灵气和人文性。


实事求是    平淡从容
分享到: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城闲人
  6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212 主题:282 积分:255 精华:1 注册:2002/12/3 22:53:00
[原创]名画与金银币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9/15 23:52:00

名画与金银币(五) 名画题材金银币实例剖析 在我国早期发行的金银币中,名画题材的金银币通常选用不设背景层次的单一主体作为素材,在技法上也大多采用单一的低浮雕,这种做法回避了东、西方艺术的矛盾,简化了形式转换的技术参数,其意显然是以降低技术难度来获得更大的把握性,使金银币在形式转换的过程中避免设计的困扰而静心于雕刻工艺的深入,因此,这一时期名画题材的金银币主要体现制作工艺的强弱,期间比较精湛的品种有源自于唐代著名画家韩滉的名作《五牛图》的8克生肖牛金币,源自于当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的名作《双喜鹊登枝图》的0.6oz十二边形银币,等等。当然,在此期间也有一些金银币开始注重设计的应用,在表现技法上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使这些币品成为具有艺术再创性含量的阶段性精品,如1oz本色银币《冬日戏婴图》等。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金银币的设计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浮雕的表现技法也越来越完善。例如,1/2oz彩色金币《闹天宫》运用浮雕的平刻技法切割空白底面,整个背景层次既丰富,又统一在本色之中,极大地提高了币面的艺术效果;又如,2oz本色银币《龙门石窟》集浮雕的各种技法于一身,为了使币面不过于突出而采用倒置法,将高浮雕变为深浮雕,真是匠心独具。但是,由于彩色金银币的出现和迅猛发展,这一时期名画题材的金银币以转移型的彩色移印为多,而真正能够体现当代设计水平的转换型币品则尚未得到同步发展,因此九十年代进行艺术再创性尝试的阶段性精品,仍代表着转换型名画题材金银币目前的水平。 实例剖析:1oz本色银币《冬日戏婴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在早期发行的金银币中,1oz本色银币《冬日戏婴图》是设计参与成分较多的币品,设计者在将原画转换成浮雕时作了许多有益且成功的尝试,从而使该款币成为为数不多的具有艺术再创性含量的早期精品。例如,原画中山石花木的色彩与前景人物对比强烈,与底色背景协调有加,因而尽管其面积远远大于前景人物,也只会融合于背景之中,主体人物响亮突出,但是当其转换为银色浮雕时,前景与中景客观上倒置的面积对比就成为一个很大的障碍,因此设计者大胆地夸大了主体人物的面积,缩小了山石花木的面积,以此反映原画中二者的层次关系,使主体人物在形式转换后仍能保持响亮突出;又如,在色彩的轻重关系中,浅色底上深色重,深色底上浅色重,原画中显然是主体人物的响亮色彩感觉更重,设计者依据这一原理,以大面来处理主体人物,使其显得很厚重,而山石花木则安排更多的线条和镂空点,以减轻其份量,以此来进一步体现主次关系。然而,该款币也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币面上主体人物与山石花木的面积太相近,尽管二者已有轻重,但没有拉开距离,如果山石花木的浮雕更低一点,甚至将其上三分之一部分运用平刻或阴刻技法来表现,币面的前后层次就显得更分明,更丰富;又如,原画中二个人物虽然都比较响亮,但变化也很大,前面的女孩面积大于后面的男孩,色彩明度也高于男孩,因此在转换成浮雕时,适度加强二个人物浮雕高度的区别,可以更深入地体现原画的内涵;再如,币面上面值、动物、人物、币名、山石花木五部分互不相连,空底较匀,因而感觉布局略散,如果借鉴原画中白梅与人物的色彩呼应,运用阴刻技法将花木延伸至人物背后,使二个大面相连,就可以加强松紧对比,同时,不同的表现技法又可以保证主次层次不受干扰。 (全文完)


实事求是    平淡从容
[本帖被加为精华]
分享到: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