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兑换 广告

泉友社区☆ 熊 猫 币 专 栏 ☆『 熊猫币大家谈 』 → 追寻——熊猫金币设计师罗永辉访谈录


  共有578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追寻——熊猫金币设计师罗永辉访谈录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本网观察员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27 主题:26 积分:135 精华:0 注册:2012/9/5 12:08:00
追寻——熊猫金币设计师罗永辉访谈录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9/7 1:23: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第一部分:因为有今天,才可以坦然面对当时的幼稚

早期熊猫金币的得奖,并不是熊猫金币得奖,而是熊猫得奖,当时全世界很给中国熊猫面子,这是我的观点。从早期到现在的综合提高,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没有当时的铺垫,一定不会有现在的辉煌。

问:您是新中国第一代钱币设计师,亲历了熊猫金币的发展历程,早期的熊猫金币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当时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罗:
还没有做熊猫金币的时候,朱纯德曾经跟我私下聊过,看看熊猫金币有没有比较好的表现手法,可以区别熊猫的黑毛和白毛。这是设计和工艺处理上最大的难点。黄金没有黑与白,而生活中的熊猫有黑白两色,这也是熊猫最根本的特点。它不是近似的颜色,它是绝对的对比关系。它的黑为什么好看,是因为他的白,它的白为什么好看,是因为它的黑,黑与白互相衬托,他们之间的对比太绝对了。老虎、斑马身上有斑纹,只需要把它们身上的块面表现出来就可以了,斑纹上的颜色是可以被忽略的,但是熊猫不可以,熊猫一定要有极致的黑和极致的白,没有这种极致,就不是熊猫。

1982年以前,朱纯德和我一直在探讨,我当时的思路就是用不同的纹理组织来区别不同的两种区域,但在当时,这种处理肯定做不到我们想要的黑与白,包括设计和技术、手段、思路都无法完成。熊猫在币面上的姿态、造型都不难解决,关键在于如何表现黑与白,这很难克服,也是遇到的最大困难。

问:熊猫金币发展三十年来,您觉得其中最大的变化在哪里?

罗:熊猫金币走到今天三十年了,很漫长的一段岁月,三十年最大的特点是多,熊猫金币多,熊猫金币上的熊猫就更多。这三十年呈现出来的熊猫千姿百态,活泼可爱,熊猫金币也声名远扬,风靡世界。

早期和现在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说其中最大的变化,我个人认为熊猫终于从自然环境走上了金币,成为了人们越来越认可的艺术形象。早期的熊猫金币,在造型、加工技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至少在当时条件下做到了最好,因为在实际应用上解决了问题。

1982年熊猫登上了金币,那时候取得的成功,还真不是说我们的熊猫金币做得有多好,而是全世界欢迎熊猫这样一个形象。1983年熊猫金币的得奖,也并不仅仅是熊猫金币得奖,而是熊猫得奖,当时全世界很给中国的大熊猫面子,这是我的观点。

而现在的熊猫金币,可以更好地显示先进的加工技术、加工水平,包括我们设计师的理念、能力、技巧,跨越三十年,这是一个全方面的提高。经历多了,慢慢有一种自觉自信,后期在熊猫金币的策略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更多的设计任务交给更擅长做熊猫金币的人去做。

综观熊猫金币的发展历程,就像一个人一样,从最开始的新鲜亢奋,逐渐进入疲惫挣扎,有些熊猫金币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力不从心,但慢慢绝处逢生,让人看到欣欣向荣。我们回顾历史,对于早期的熊猫金币,更应该从爱护、公正、客观的态度去对待它。从早期到现在的综合提高,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没有当时的铺垫,一定不会有现在的辉煌。

第二部分:没有工艺上的进步,设计就无法突破

没有工艺上的进步,设计上就无法突破,这是相互消长的关系。如果设计师永远都按照设计的可加工性来设计,金银币包括熊猫金币永远不会进步。设计必须要超越工艺,逼得工艺进步来实现设计的目的。

问:熊猫金币三十年,什么时候想要变了?

罗:熊猫金币开始设计的时候,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熊猫金币这个领域到底能走多远,只是很兴奋很好奇,特别是产生了凹刻法,是解决了早期怎么把熊猫的黑与白区别开来的很实用解决办法。

等到做了5年、6年、7年以后,设计熊猫金币渐渐成为了一种负担。发觉走不出来了,只有姿态的变化,如果这样做下去,做100年熊猫,谁还要看么,没有让人觉得兴奋和被认识的价值了,这个时候才发觉,熊猫金币不好做,很不好做,非常想要寻找到一种更好的解决办法。

第一次对熊猫金币表现方法产生影响的大概是1986年我们与英国皇家造币厂合作的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成立25周年金银纪念币。当时英方的雕刻师用写实手法雕刻了大熊猫,和我们用凹刻法雕刻的石膏型存在很大的不同。他们还原了更加真实的熊猫,熊猫身上这边鼓起那边凹下,这里边是有情感的东西,而我们的熊猫就是一个大白片在底面,只有一个身体的轮廓,是缺乏表现力的,从艺术表现上来说不够丰富,不够客观,不够真实。当然艺术可以不真实,但是我们的熊猫币艺术追求的真实应该是需要一种令人信服的真实。

他们给了我们一些新的启示,我们也从中找到了一种新的思路,但是当时我们还没有采取实际突破的行动,只是被迫接受了西方人对于熊猫的诠释,我们还没来得及深层思考,还只是局限于当时取得巨大成功的思维里面。其中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革新的思潮虽然已经兴起,但是工艺技术处理无法满足新的思路,所以仍然坚持走在自己的道路上,这样咬牙又走了好几年。

那么当年为什么能够接受英国的雕刻,也是因为我们的熊猫金币成立了,站住了,才到了可以接受这样的诠释的时候,它是建立在一个系列的连贯的状态上才可以被接受的。

问:那熊猫金币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变革出现在什么时候?工艺上有了本质变化么?

罗:熊猫金币的第一次根本性变化应该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是因为我们在工艺技术上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早期我们只能用平底镜面抛光来表现熊猫的黑白区分,20世纪90年代后期有了凸亮工艺,就可以用浮雕来解决问题,可以让币上的熊猫在比较真实还原自然形态的情况下依然表现出它的黑与白,熊猫金币完全回归到它的体积状态,更接近于熊猫本身。

凸亮工艺也被称为反喷砂,通俗地说,就是可以把突起的浮雕部分做亮,这样熊猫身上的黑色就可以是黑毛了,不是铁丝,不是一个片,从视觉上看有毛感同时又很黑,磨亮的这块浮雕体积,有时是最亮最白的,更可以是最深最黑的,这样就完全解决了区分熊猫黑与白的问题,为更好表现熊猫的形象特点提供了更好的技术保障。

(编者注:我国最早是在1992年版“中国熊猫”金币的“天坛”面上应用了反喷砂工艺。以后又在1995年版的“中国熊猫”金银纪念币的“熊猫”上应用反喷砂工艺来反映熊猫的黑白毛色,取代了原先的用凹凸雕刻法反映熊猫黑白毛色的手法。)

原来的凹凸雕刻法就这样走出了熊猫金币的历史,今后可能只有在回顾历史的时候把它作为一个设计素材来使用了,但它是熊猫金币发展的必经道路,没有当年的凹凸雕刻法,也就不会有熊猫金币显赫的声名。

问:所以您认为熊猫金币的变革,不仅仅是设计理念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生产工艺的进步?

罗:我们的设计去适应工艺技术的能力,要远大于工艺技术来适应设计的能力,设计马上可以变,但是没有工艺上的进步,设计上就无法突破,这是相互消长的关系。

如果设计师永远都按照设计的可加工性来设计,金银币包括熊猫金币永远不会进步,设计必须要超越工艺,逼得工艺必须要进步来实现设计的目的,技术加工提高以后,又为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让设计师再去摸索一种新的方式。所以设计是提课题的,而技术是为设计拓宽舞台的,就是这种关系。

熊猫金币第一次变革更关键在于生产工艺取得了重要进步,熊猫金币未来一定还会变,未来的第二次变革,可能就是以设计理念、生产工艺在内综合在一起促成的了。因为我们现在的设备已经是世界一流的,我们的设计团队也要向世界一流靠拢。最后拼的还是理念,这和早期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人力物力财力完全相等的条件下,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设计,设计可以真正决定钱币作品的艺术水准。

第三部分:熊猫金币不仅是艺术现象,它是综合现象

熊猫金币不只是艺术,不只是经济,也不只是技术,它是和国家形象、国家政治结合在一起的。

问:你是1989年版熊猫金银币的设计师与雕刻师,这套币的背景图案与其他年份的完全不同,怎么想到这样设计的?

罗:早期的熊猫金币,仅有姿态的变化,刚开始无论哪个熊猫都是熊猫,但老这么下去,没有意思了。我在设计1989年版熊猫金币时,背景加上这个网格是为了让币面变得更有设计语言。这样一个有秩序状态的线条布局和可爱的熊猫形象从状态上就形成强烈反差,视觉效果上比较有新意。

而且加了这些线条并不只是为了美观,对加工技术也提出了挑战。不要小看这几根线条,每根线条都是可以比较的线条。我们的一个钱币产品,从设计开始,油土型翻到石膏型,再做到铜型,上雕刻机雕刻原模、翻压工作模,整个过程从浮雕开始到模具结束,随时存在一个变形的过程。

花纹有高有低,密度各不相同,从湿的变成干的,和石膏的时候很有可能和的不均匀,所以凝固以后就可能产生平面的不平整。即使平整了,后期到了钢模上,受到加工过程的影响,材料本身质量的不均匀也会造成不平整。经过过程中种种的不平整,累加起来,到了模具上再去磨,因为它的不平整,有些地方会被多磨去一些,有些地方会被少磨去一些,所以就可能造成线条粗细高低的不一致。如果是一般收藏者可能只是觉得加了几根线条为了视觉上增加点效果,但是当时对于工艺的挑战还是比较大的。

问:设计1989年版熊猫币,有没有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

罗:当时设计完这套熊猫币时,我还接到总公司传来的传真件,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区的销售商都选择了这幅图稿,觉得它很好,跟以往的熊猫币有了很大不同,好不好先不管,但它是不一样的。

1989版熊猫金币发行以后,海外有人妄自臆测,说中国没有民主,把熊猫关在笼子里。现在我们可以对这种臆测付诸一笑,这只是某些西方人出于政治原因的恶搞,但这个现象也确实说明,当时熊猫币就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了,如果没有人关注,就不会有这种臆测。

问:虽然您参与主创设计熊猫金币作品好象并不是很多,但听说有一种说法,说您差点改变了熊猫金币的命运,到底是怎么回事?

罗:有这么一件小花絮可以告诉你们,但谈不上改变熊猫币命运。熊猫是中国金银币最具有代表性的系列,虽然我在熊猫金币上没有太大贡献,但我认为熊猫币的特殊位置牵动了很多人的心。

除了1989年版熊猫币之外,我还设计雕刻了1990年版的1/2盎司熊猫铂金币,在这之前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设计1990年版熊猫币时,朱纯德曾经找我讨论,熊猫金币很难突破,压力也很大,大家一直在思考,包括国际国内都有这样的议论,考虑让熊猫币定型不再变,他要我设计一个定型版的熊猫金币。

如果要定型版的熊猫,我想把熊猫金币设计成一个比较纪念碑式的造型,既有熊猫本身姿态的特点,又像一个雕塑,拥有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无论是竹子还是熊猫的姿态,造型都很标志化,尽量优化到不是可以随意挪动的。以往我们太考虑熊猫的特别姿态,那是因为每年都可以换一个造型,哪怕小丑型的花脸型的都可以。但如果不换,那就必须是一种轮廓上非常精确,特别的经典,特别的浓缩,甜酸苦辣必须要兼顾到,非常本质,也非常熊猫,所以就做了这样一个设计稿。

但是熊猫被定型,在当时牵涉到很多问题,我们也要被市场或舆论推着走,所以这个事情最终没有做成。那个时候,国际政治风波依然没有停止,国外又传来恶搞言论,说这只熊猫站在一个孤岛上……虽然没有成为定型版,因为设计本身还不错,后来被改用为1990年版的1/2盎司熊猫铂金币。

从这两个花絮我们也可以看出,熊猫币不只是艺术,不只是经济,也不只是技术,它是和国家形象、国家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所以我从事这个职业,总结出来两句话:比艺术政治一点,比政治艺术一点。艺术上可以千姿百态,政治上一定要四平八稳,这是我们这个职业的最重要特征。我们的设计师必须充分理解独特的工作意义,必须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尤其是设计熊猫金币,一定要把它提升到这种高度,才能设计出真正的精品。

第四部分:领略熊猫金币之美

领略熊猫金币之美,一定要知道它是金属艺术,它的美到底美在哪,首先是画面的美,然后是它如何挖掘贵金属的语言功能和表现力。

问:“猫迷”遍布全世界,代表他们问您一个问题,作为设计大师,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领略熊猫金币之美?

罗:领略熊猫金币之美,一定要知道它是金属艺术,它的美到底美在哪。

首先是画面的美,设计稿可以千万,选择哪一个更恰当需要水平。对于设计者来说,表现一个熊猫题材,我可以选择很复杂很简约很现代很传统等等不同的表现手法,但是立场一定要站对,是站在个人审美立场,还是站在熊猫金币立场,还是站在中国金银币整体形象立场,还是站在把中国金银币放在国际视野立场,这是设计师肩有多宽的问题,立场越宏阔,立意越高远。

一个作品体现出来的对金属材料的认识与运用,如何让材料去说话,钢的尖利、铁的朴实、金的骄狂、银的古老、铜的圆滑、锡的柔顺,金属其实与人一样,只是它自己从来不说。各种金属都有各自的代表性格,不说话,不等于没有性格,就像菩萨一样,从来不说话但它很了不起。所不同的是,人只能是思想的长久,而金属却可以物质的长久,人把自己的思想注入金属以求永远,而金属因为有了思想产生了价值,就这样“文”化了。人和材料怎么互融,怎么让金属讲你要讲的话,当一件熊猫币作品能够充分挖掘出贵金属材料的语言功能和表现力,它就拥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了。

对于熊猫金币的审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注点,就是中国人怎么看事情,思维方式是怎么样的,你呈现出来的形象是一种什么状态的,譬如中国人很讲究作品的叙事性、文学性,很会追究背景,怎么样表达出来,也是我们鉴赏熊猫币的一个重要观察点。

记者:遥石(文中仅为设计师个人观点,并已经设计师本人确认)

罗永辉简介

罗永辉,1955年8月18日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修深造。现为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专家,正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副总工艺美术师,上海市工艺美术系列高级技术职称资格审定委员会委员库专家,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专家人才库专家。曾出任北京奥组委奖牌评审委员会评委,北京奥组委奖牌设计制作工作组专家。

罗永辉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并灌注以丰富细腻的情感。在设计创作方面,将创意与情感结合,设计作品如栩如生,其作品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许,尤其是他所擅长的多种雕刻工艺在国内目前无人可比。他的币章设计雕刻作品不胜枚举,件件精巧构思,工艺精湛,且往往具有颇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投资价值。2006年,罗永辉设计的作品中国石窟艺术麦积山5盎司金币获得了本年度世界硬币大奖“世界最佳金币”奖。罗永辉还曾获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他作为建国后第一套纪念币“建国三十周年纪念金币”的主创人员之一,荣获纪念币首创奖。


分享到: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