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40.webp.jpg

滚边
问:请问在铸造工艺中滚边是先进行的还是后进行的或是在压制时同时形成?
答:现代钱币的铸造是先进行滚边工艺。
问:袁大头为例呢?
答:有部分资料显示是后滚边,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都是银饼先滚边后上机器,因为在大量的银币有不少都是边齿由于压制时形成的痕迹。
问:那有没有光边或是半光边?
答:当然会出现,现代本色银币来说这样的情况也经常出现。
成品率
问:那整体的成品率呢?
答:现代银币的成品率在50%左右,外国在30%左右。
问:民国时期的铸币工艺呢?
答:跟现在差不多。
问:大概能到多少?
答:有个工序是挑拣,这道工序下来后能流传出来的可能性基本上为0。(笔者汗了下)
问:本人有枚袁像银币为光边的,还有枚是1/5边齿剩下为光边的。
答:很有可能,半光边的应该就是先滚边后上机器的例证。
修模
问:请问一枚银币的工作模可以制作多少枚银币才需要修模?
答:这个是造币厂的职责,他们有他们的制度
问:假设一枚银币工作模在制作3-4000枚银币后有了严重损伤情况,是在雕刻机上进行的修模还是在工作模上进行翻修?
答:工作模有很多,一般损伤严重的都会更换新的。现在有些银币报道说只发行多少多少套,模具已经封存其实只是封存的工作模
问:那是不是随时都能拿出来进行铸造?
答:国家的有严格规定,是拿不出来的。
问:我知道人行金库手里有一批天津造币厂的祖模跟工作模,是不是可以拿出来翻刻工作模进行制作?
答:已经拍照留档封库了
问:86年时候上海造币厂不是造了些么?
答:是有这么回事,但都是单面的铜镀银。
问:不是还有苏维埃一分、五分及赤化全川?
答:这个不是上海造币厂造的,这三种硬币使用的铜质与真品是不同的
综述修模
第一,所有的工作模都是中央造币厂颁发有数量限制
第二,所有造币分厂中央都有严格的产量控制
第三,民国期间,各造币分厂实际并不按照中央财政部规划制造银币数量
第四,对于超额部分,有铸造权的造币分厂需要自己对工作模进行修葺。或是取消铸造权的造币分厂更要对工作模具进行大量修葺
第五,对于没有铸造权的造币分厂花重金购买工作模,或是直接进行雕刻。
后铸
问:刚刚您谈到民国中央政府造币是在1935年停止,事实上后来是否又曾经铸造袁像银币?
答:是的,在解放战争中后期民国中央政府是造过。
问:委托其它国铸造还是自己?
答:都有,包括北洋龙有很多都是民国时期造的。所以在收藏品市场上才会出现成卷的非流通北洋银币。
问:新中国政府是否造过?
答:当时的西藏、新疆等地并未解放还是通用银元的。
问:这个铸造量有多大?O版三角元和三角元是不是特征?
答:很可能,这个不清楚。
辨伪
问:您刚才所谈到的研究真假的手段科技越来越先进,是不是有什么秘密武器?
答:目前主要还是要靠肉眼。
问:是不是可以对银币进行表面电离子及分子排列结构测试?或是进行金属疲劳度测试?
答:这几种测试都是对银币本身有破坏作用的,不建议使用。而且罕见品种本属珍惜,用这些设备恐怕。曾经有人请我去国子监看过一批银币都是样币级的,其中有枚XX(保护这个类别银币免的某些别有用心的泉友到处说这个类别的银币都是假的,仅以XX表示)是十分罕见的,底章镜面效果都出来最后我们几个人断定是假的。原因就是由于该币的铸造中坡度不同,压力不同导致的。所以说现在的仿制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只有真假两枚币放在一起对比才能发现是否真伪。
来源于钱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