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庄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旧式信用机构,它起源于货币兑换及因经营货币兑换业务而引起的存放款业务。钱庄萌于明朝后期,盛于晚清年间。早期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后向南北范围逐渐扩大,从《山东省志——金融志》中我们可以得知,山东省从明末起已有从事银钱兑换的“钱桌子”(钱摊)和店铺(钱铺),至清朝乾隆嘉庆年间,钱庄、银号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独立行业。据道光元年(1821年)济南福德会馆的“公立石碑”上记载,在福德会馆登记的济南钱业已有163家。鸦片战争后,山东凭借其沿海的优势,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金融亦得到迅速发展,光绪年间,仅一个黄县就有钱庄168家,而青州在胶济铁路通车前已有钱业120多家,成为中国金融发达的省份之一。
钱庄除经营货币兑换、存放款及汇兑业务外,一些钱庄还发行钱票、银两票和银元票,所发之票均可随时兑换铜钱、纹银和银元。当今有些收藏者习惯将这些票据与商会、工商企业所发之票统称为钱庄票,其实这是不准确的。我们知道,在清代,由于民间发行票帖不受政府干预,成为一种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法”行为,于是为了流通的需要,各种钱庄、银号、当铺或地方商会、工商企业等非官方机构或个人发行了能在一定区域和范围内流通的信用票据,这类土生土长票证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姓“私”,因此俗称为民间私帖、私票或私钞,以区别经政府允许的姓“公”单位所发之钞券。狭义的钱庄票专指由钱庄发行的私钞,广义的钱庄票还包括银号、票号、钱铺、钱店等民间信用机构发行的私钞。在繁杂纷多数以万件的各类私帖种,钱庄、银号等民间金融业所发私钞远比商会、杂货商铺发行要少,而真正以钱庄名称发行的钱庄票又要少于银号、钱店所发私钞。存世所见钱庄票有上海的同和泰钱庄、裕丰钱庄(图一)、大成钱庄、协康钱庄、荣大钱庄、源昌钱庄等,此类钱庄票均发行于民国年间,面额大都为铜元念枚(廿枚),如按其流通使用性质命名应称为轿饭票更为确切(妓院支付的车马费)。此外还見有山西五臺廣生钱庄銅元票、忻縣義興恒钱庄銅元票、安徽亳州萬豐源钱庄銅元票、福州厚光钱庄銀元票、成都公济钱庄铜元票、內蒙多伦县裕盛魁钱庄钱票等钞券。目前所见数量最多的则是山东省钱庄票,如烟台的聚源湧、德顺、德成公钱庄,威海的衛復豐、威通钱庄(图二),文登的葛家聚钱庄,莱阳的同茂、謙盛钱庄,棲霞的華茂钱庄,博平的永順钱庄,蓬莱的東興钱庄,临沂的震東钱庄,招远的元興利钱庄,青州的興業钱庄等都发行有钱庄票。上述这些钱庄票都发行于民国年间,清代的钱庄票十分稀少,目前各类书刊杂志中有记载的仅三枚,一枚光绪三十年烟台餘豐祥钱庄上海通用銀元伍圓票藏于上海博物馆,一枚光绪三十三年威海上海福泰钱庄单正面样票(图三)藏于私人收藏家,另一枚则是烟台顺泰号汇兑钱庄壹圆(图四),该三枚都是银元票,而后者则是目前仅见的以汇兑钱庄命名的钱庄票。
汇兑业务出现在清道光年间,由山西票号首创。早期钱庄并不经营汇兑业务,直至鸦片战争结束后沿海六市开埠,钱庄在向银行业转化过程中,少数实力雄厚者开始向外埠设庄,或联号,或代理店,经营起汇兑业务。如山东济南的瑞生祥钱庄,在北京、天津、芝罘等地都有分号,除经营存取放款业务外,还兼营棉丝、布匹、杂货。上海的金源钱庄,总庄设于上海,另设重庆分庄、昆明分庄、硖石办事处,通汇地点延伸至汉口、杭州、天津、嘉兴、宁波等地。汇兑业务的出现不但降低了异地商品买卖往返长途运送银两的风险,大大节约了社会劳动力,而且沟通了全国东西南北广大地区货币经济联系,使地域与距离不再成为贸易的瓶颈,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也使金融机构成为工商业资本划拨和资本融通的重要力量。
烟台顺泰号汇兑庄是一家历史悠久的钱庄,早在清末已是山东民间的一家著名金融机构,注册资本最多时曾达150万两白银,并代理保管山东的盐税,成为实力雄厚的钱庄。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顺泰号与芝罘的谦益丰钱庄共同出资,在胶澳开设了谦顺银号,最初资本银10万两,1908年增至20万两,成为山东省境内最大官方金融机构——山东官银号在胶澳地区的代理店,并经收关税,经办存款、放款、汇兑、贴现等业务,至1910年已发展成为拥有资本银40万两的大银号,还在上海、济南、胶州等地设有分号。但不幸的是受谦益丰钱庄破产影响,该银号于1911年倒闭清理,次年由山东银行接管,受此打击,顺泰号钱庄亦一蹶不振开始走下坡路。
这枚顺泰号钱庄票尽管未标明印刷年代,但还是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这是一枚清代银元票,理由:一是钞券上的两条蟠龙,这是清朝钱币标志性的图案,如晚清的中国通商银行、大清银行、上海四明银行等银行及各省官银钱号的纸钞上钧采用大龙图案,又如清代各地所铸银币、铜元也取龙图。直至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象征清王朝的龙形图案才随之在钱币上消失。纸钞上取而代之的是双狮、五色旗或铁血十八星旗等图案;二是钞券的整体设计,乃效仿清代中国通商银行纸钞的式样,一面中文,一面英文,一改中国历代纸钞直式且单面印刷的传统,但又有异于民国年间双面印刷的风格。
钱庄为显扬声誉以招揽更多的客户,在钱庄票印刷上一般较为讲究,在设计上则追求精美与个性,除配以图像、人物、告示及相关文字外,还各自展示其不同与它庄的某些特色,而这些又成为防伪核对的要素。该枚顺泰号钱庄票票幅为14.6×8.7厘米,正面上方是钱庄中英文号名“山东烟台顺泰号汇兑钱庄、CHEFOO
BANK”,此时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对外的英文翻译均译为银行(BANK),中间是“通用洋員
壹圓”。两侧印有发行公告,“本庄之票認票不認人,徑本庄主人親筆簽中西文字為凴,用者鑒之”,“本庄兌換各路金鈔金条金錢銀,與各國金票滙票與各客存款岀款,皆可承辦”,下方有庄主的中英文签名。背面(图五)左侧是头戴瓜皮帽面含微笑的庄主半身像,纸钞上印人像,这在清末比较常见,如大清银行纸钞上印有李鸿章像、上海信成银行上印有载振像、浙江兴业银行上印有浙江三贤像等。右侧方框中的内容则是此票最为珍贵与称奇之处,直式印有该庄在十五个城市的汇兑庄号,依次分别是:“上海茂太锦、香港廣順太、仁川怡太棧、皇城怡太號、釜山福泰號、旅順盛太號、大連灣通太號、威海財太號、青島源泰號、九江興泰號、福州義記棧、天津四合盛、神戶忠信和、橫濱德蔭、鎮口華泰號”,其中不但有中国的主要城市如上海、香港、天津、福州等,还有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的神户、横滨,韩国的仁川、皇城、釜山等城市,可见此时顺泰号钱庄的汇兑业务已充分利用烟台沿海城市的优势,发展到了韩国、日本等国。而这种异地能够取钱的兑换券,不但证明了该钱庄与异地庄号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而且一定在资金链环节上与这些庄号还有着完整规范的资金往来划拨上的章程制度,同时也证实了清末烟台的工商业与隔海相望的韩国、日本在贸易中已可通过钱庄汇兑来进行结算。
这是目前仅见印有包括国外如此之多汇兑城市庄号的钱庄票,为研究钱庄历史、私钞发行及对外贸易结算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23 15:58:3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