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兑换 广告

泉友社区☆ 品 牌 专 栏 ☆币市大家谈 → 金银币市场会步邮市后尘吗


  共有1681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金银币市场会步邮市后尘吗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gzjqtyjm
  1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14570 主题:2332 积分:32734 精华:2 注册:2003/1/28 13:25:00
金银币市场会步邮市后尘吗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3/27 17:01:00

金银币市场会步邮市后尘吗
来源:收藏拍卖导报     浏览:4181次    发布时间:2003-4-2 9:11:38

字体放大

进入2003年,金银币市场异常火爆,与此同时,管理层于2003年加大了金银币的发行量。   嘉宾:艾梅 报社记者   殷敏 邮币卡市场行情分析人士   如意 邮币卡市场行情分析人士   柳一 邮品、钱币收藏投资者   主持人:颜京宁   市场一冷一热   主持人:目前邮币卡市场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即邮品、电话磁卡及普通金属流通纪念币持续低迷,而金银币板块则“逆流而动”,进入2003年更是“牛气十足”。 艾梅:的确,以邮品为代表的其他板块已经整体走熊达6年之久,但金银币板块似乎脱离了市场大盘,走出了独立行情。这种“一冷一热”的状况还在继续。 主持人:这个“反差”有多大呢? 艾梅:邮票市场从1997年大高潮时的巅峰滑落至今,整个盘面一直在深幅跳水,低档小型张板块整体跌幅已超过70%,其中一部分市价已被除以10。编年邮票的绝大部分目前在面值以下,有的品种在二级市场以二、三折兜售。而金银币尤其是彩金币,目前市价大多高出发行价二、三倍,其中一部分已被乘10。 柳一:从绝对数看,8元面值的小型张许多都在3元附近,而发行价在2000元左右的彩金币有的已经高达几万元。而且,市场似乎没有调整的迹象。 殷敏:当然不可能因此而做出什么“调整”,因为币市与邮市本身就是两回事。 如意:是的,邮品板块与钱币板块本身就有许多不同点,所以导致在二级市场上两者有不同的表现。   主持人:请展开谈一下。   如意:邮品、钱币的市场行情发展阶段不同。如果说邮市是从1997年以后步入大熊市的话,那么钱币尤其是彩金银币板块则正好崛起于邮品板块一蹶不振之时。   柳一:这种说法显得奇怪,因为邮市、币市以及卡市早就合三为一了,三者的大行情总是同步进行的,这是事实,除非独立行情是小行情。   艾梅:我倒觉着邮、币、卡三者既可能总体出现行情,也可能轮番走出各自的行情。而行情的大小不在于是否三者联动,而是取决于场内资金的走向。   如意:我同意这个观点。所以说,尽管有长达6年时间的探底,但邮品板块要走上升行情,眼下仍没有太充分的理由。但钱币市场不一样,由彩金币板块领头的行情,由于彩银币板块、本色金币板块等的相继兴起,已经有形成较大行情的可能了。   殷敏:而且,这个行情肯定会持续。   主持人:大家都赞成“邮、币、卡轮番走出行情”的观点?   殷敏:不,我认为不是“轮番”,而是邮、币、卡都可能独立走出行情。目前邮品市场没有行情,这本身就是它的“行情”,即相对静态的行情。而目前钱币板块的行情是动态的,它可以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不愁卖不出去吗   主持人:这么说,邮市和币市还是有共同点,即都有“行情”。从邮市多年来的行情看,它走出了一段从盛到衰的路,那是不是可以认为,币市迟早也会步邮市的后尘,从现在的兴盛走向未来的衰落?   殷敏:不会。   柳一:我认为会,而且用不了太久的时间。因为币市与邮市从根本上是相通的,许多规律性的东西都一样。比如某些现象,邮票的发行量曾经不断加大,金银币现在也有这种情形   殷敏:金银币加大发行量是适度的,而“适度从紧”是金银币发行的主旋律。目前金银币的发行量少则数千枚,多则10万枚,但较之邮票无疑属于“超级小盘”的概念。   柳一:你应该知道,钱币集藏队伍比集邮队伍小得多,集邮者、邮商,加上散户投资者,属于邮市里的人应该以“千万”来计算。   殷敏:随着金银币市场的逐步发育,其集藏群体也在逐步扩大,目前仅中国金币总公司就有6万会员,各地的集币者和市场潜在的玩币、炒币者越来越多,金银币的供求关系已从原先的供大于求逐步向供求平衡甚至供不应求的方向发展。   柳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少集币爱好者和投资者普遍担心:金银币的发行量会不会重蹈邮票扩容的覆辙?   殷敏:对于这个问题我持否定态度。因为金银币的情况与邮票完全是两码事,两者具有不可比性。可以说,金银币的属性和特点,决定了它与邮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艾梅:这倒听着新鲜。   殷敏:不是吗?金银币是以贵金属为材质铸造的,邮票则是以纸张为原料印制的,两者之间的价值不可同日而语。   艾梅:这太偏激了吧?大家花的百元人民币也是纸做的,论重量,它可比金子贵。   殷敏:艾小姐挺会开玩笑。   艾梅:殷先生倒是一本正经,总不是想拿贬低邮票来抬高钱币吧?   殷敏:没那个必要。我可以拿钱币本身说明发行量的问题。比如目前市价1700元的《申奥成功》银币吧,它的发行量是6万枚,以其庞大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题材,以及广泛的社会需求而言,即使发行量增加到10万枚甚至20万枚的话,作为一个系列的龙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不愁卖不出去。   艾梅:但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人民银行及其下属的中国金币总公司并没有采取类似邮票发行的做法,而是将金银币的发行量控制在一个适度从紧的范围。 柳一:但愿他们能从一而终。就是说“不愁卖不出去”这话有点大了,现在什么东西能“不愁卖不出去”?殷先生这话可有点“炒市”之嫌。 权威性不是“挣钱机器”   主持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邮政局分别是钱币、邮品的发行管理部门,它们的做法有本质不同吗?   如意:应该有所不同,首先是权威性不同,前者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应当要高于后者,这是没什么可怀疑的。   柳一: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同样作为国家的管理部门,都具有权威性。   如意:难道你没有看到,由于邮品发行过程中经常发生随意性和不严肃性,这已经引起邮品投资者和收藏者的不满。   艾梅:这表明权威部门做了不严肃的事,不过,从部门来讲,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邮政局都是具有行业权威性的。咱们应该跳开这种“权威性”来谈,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部门做了什么。   如意:这就是我要说的另一个问题,即邮品和钱币的主体依赖性不同。自从电信和邮政分营后,邮政一直面临扭亏的重任,国家对邮政的补贴由多到少乃至取消,邮资票品的收入一度接近邮政业务总收入的三分之一。目前尽管这个比例由于邮市行情欠佳而有所下降,但邮资票品收入仍然是邮政较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正是邮票发行主体对这一块收入的严重依赖性,导致了发行政策的短期行为。   主持人:钱币发行主体就完全不同吗?   如意:在金银币发行之初,国家外汇短缺,金银币主要面向海外发行,有为国家创汇的目的。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便改成以内销为主,但是这一块的收入并不会构成发行主体的主要收入。   殷敏:但作为邮票发行和管理的归口部门,国家邮政局的行为更多地带有“抽血”、“融资”的性质,意在弥补邮政行业的缺口和亏损。   如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发行金银币仅仅是中国人民银行归口管理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方面。   殷敏:另外,金银币的发行是列入当年度货币发行总量中的,没有特殊情况的话,随意增加发行绝不可能。但邮票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每年都有不少未列入计划的“超生儿”降临邮市,两者之间发行的权威性、严肃性大相径庭。   艾梅:听二位的意思,邮、币两方面的管理层的意识有着天壤之别?   如意:当然了,而且他们对收藏投资者的态度完全不同。   殷敏:从邮品方面来看,为什么那么多邮票会跌破面值?为什么新邮屡屡早产?为什么预定者难以购买紧俏的邮资票品?为什么过高的面值不能大幅下降?为什么大量的垃圾邮品迟迟难以真正销毁?……这一系列问题说明什么?邮资票品的发行管理部门除了赚钱外,是否考虑过二级市场投资者和收藏者的利益也是需要维护的?   艾梅:邮市的长期低迷,邮政管理层的确有推卸不掉的责任。但这并不能说明另外一个问题。   殷敏:你指什么?   艾梅:有一个事实,大家可别含糊。即使中国人民银行不会像国家邮政局那样靠发行邮品来“扭亏”,但中国金币总公司做金银币生意可并非没有赚钱的成分。   殷敏:但现实是什么呢?邮品的收藏投资者,至少近年都是输钱的;而金银币板块的收藏投资者,则基本都是有赢利的。   柳一:不会吧?我记得2001年3日前后,《幻彩观音》金币从550元开始被炒作,价格很快爬到近2000元左右时,很多所谓的市场人士放出烟幕,说它的投资前景如何美好,甚至在一两个月内就可以看到3000元、5000元,导致大批散户跟进,结果价格急转直下,很快连1000元都没人要了,这一轮行情不知道套牢了多少人。   艾梅:市场就是市场,无论钱币发行管理部门怎么做,也不能保证金银币市场永远会是大牛市。同时,我们更不能由此做出另一个推断——邮市永无出头之日。   主持人:看来艾小姐另有高论。   艾梅:许多事情都不能绝对化看待,尤其像邮市、币市这种集收藏与投资于一身的市场,变数太多,除了来自管理层的因素制约外,还有市场本身的因素和规律。邮市长期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所谓的市场人士恶意炒作,这种现象在金银币市场同样十分严重。他们的行为也可能会把金银币市场推向深渊。   柳一:我也正要表明这一观点:由于左右市场的绝不是一个方面,所以币市肯定要步邮市的后尘,即先涨后跌,最后走向死亡。   殷敏:这话太没根据了。   柳一:我以长期玩币的经历得出一句话:实践者最有发言权。钱币市场最初的主流并不是金银币,而是普通金属流通纪念币板块。多年来,流通纪念币的市场表现与邮品一脉相传,经历几次大的行情波动,尤其是经历1997年大高潮后,流通纪念币紧步邮品的后尘,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至今也是死水一潭。   殷敏:那你为何现在还在玩币?   柳一:“死市”不等于不能赚钱,“死”只是相对的。大家都说邮票板块“死”得一塌糊涂,可是邮商们年年、月月都有“进项”。俗话说,高有高的玩法、低有低的招数,高潮、低潮都有赚钱的“道”。问题是大多数人不适应低潮,他们个个被“套”,所以大家都期盼市场走出低迷。   主持人:柳先生实战经验如此丰富,可否从市场角度概括说一下金银币的前景?   柳一:现在咱们的话题是拿金银币与邮品比较,其实与金银币性质最接近的是流通纪念币。而流通纪念币已经步了邮品的后尘,所以用最简单的逻辑推理,金银币必然要步流通纪念币的后尘。   市场规律与轮回效应   主持人:我倒对艾小姐的一个观点感兴趣,她的话换一种说法就是:邮市还有出头之日。   艾梅:当然有。因为管理层的问题只是一个方面,况且中国邮政局也在做出一些“救市”的举动。   殷敏:那恐怕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因为集邮者和邮市参与者已经大量流失,他们对邮品的收藏和投资信念已经被摧垮,要么改了行,要么转向了其他收藏品市场,或者股市,留在邮币卡市场内的,也大多投入了集币、炒币的行列。要知道,这些人不是那么容易回头的。   艾梅:既然他们能够转向其他领域,那么就有可能再转回来,只要邮市具备一定的条件。   如意:现在或者将来,邮市能具备什么“条件”呢?难道靠邮政当局来“救市”吗?   艾梅:你们刚才强调了半天管理层的作用,现在怎么又否认管理层的作用了呢?既然币市能够得益于管理层的“护市”措施,那么邮市同样存在希望。   柳一:我觉着艾小姐说得有道理。   艾梅:相信持我这种观点的人为数不少。而且,左右市场的因素还有许多,比如宏观经济状况、周边市场环境,以及社会游资寻找投资机遇等,由于诸多因素同时存在,而现在许多条件都是具备的,况且邮市、币市都脱离不了“市场”二字,这是自然规律,或者说是“市场规律”。   主持人:你是不是也想说,如果按照“市场规律”,金银币市场必然会步邮市的后尘?   艾梅:其实不是谁步谁后尘的问题,而是任何一个市场都有“轮回效应”,所谓久跌必涨、久涨必跌,邮市“熊”得太久了必然会重振旗鼓,币市“牛”得太久了也必然会走下坡路。具体到咱们今天的命题,如果说邮市的衰退先走了一步,那么对于金银币市场来说,要是它的发行量再继续扩容,淡化广大收藏者的利益,就必然会走邮市的老路。


QQ:393308574
分享到: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