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女儿带到遥石房间,说:“遥石,你的粉丝参见你来了”
女儿是在来深圳的路上给我发的短信,希望能见见遥石。
我们这个会议时间紧凑,明天中午匆匆结束,遥石对我说,她报社事情多,要赶下午五点的杭州班机,所以,我劝女儿,不如以后再说吧,但她坚持:“难得都在深圳,我真的很想见见遥姐姐”。
于是,次日天明,我只好对遥石说:“陈瑶真的想参见你,你就召见一下她吧”。
遥石道:“布衣大哥看你说的,什么参见召见,多难听,叫陈瑶过来吧,一起吃午餐,来得及”。
我女儿叫陈瑶。
我和遥石说话还是很随便的,毕竟从03年就认识她。
那年,我一家到上海,她带着我儿子到书店逛了一天,给买了一堆书。我女儿自从与她相见后,也把她当偶像,读大学期间,经常联系。
那次在杭州,我笑着说“遥石,我孩子叫你姐,你叫我大哥,这辈份乱套了,你改称我为大叔吧”。
她说:“拉倒吧,各算各的,互不相干”。
那时遥石供职某钱币公司,公司的网站也由她和几个同事策划组建并由她鼎力主管,这个网站挺热闹,但谈投资的文章太多太多,而谈收藏文化的太少,加之行情一好,新人不断加入,一大批藏者、炒者、笑者、骂者混在一起,氛围不是很好,遥石甚是忧虑,写了不少文章,引经据典,漫谈收藏文化、参与心态、做人涵养,那细腻的文笔,似春雨霏霏,似冬日暖阳,不嗔不怒,无喜无悲,让那些放荡不羁、傲视江湖、同室操戈的须眉汉们自惭形秽,论坛顿时安静、文雅了许多。
当时的网上名家大龙曾在论坛里说道:“究竟为什么一位纤纤女子能把很多须眉折服?是什么力量把叱咤风云的男儿不忍离去?”
是遥石淡泊的心境,是遥石真诚的笑意,是遥石待友的宽容,是遥石丰富的学识。
一些新参与者的收藏经阅历、收藏知识、文化素质以及投资思维等尚无法达到一定境界之时,浮躁之心相伴而来。
收藏事业的健康发展,没有收藏文化的支撑,很难以为继,光靠投资投机是无法让收藏市场繁荣的。
基于这,遥石渴望她管理的论坛具有更多的文化元素,能保持一种清纯与文雅的风格,她鼓动公司老板把我从上海接到杭州,交流网站发展的看法。
能倾听一位普通网友对网站发展的意见,足见其对文化执着的追求,虽然,我的文字只是一种草根文化。
如今我还保存着当初和她交流后所写的感受:
我问:“你对收藏网络真有兴趣吗?”
她说:“交易网是在公司的规划下,由我和几个同事共同创立的,我对它注入了很多的感情,我会一如既往的在这里辛勤耕耘”
我说,钱币网站均是商业性质居多,为了经济利益,会把宣传重点放在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上,比如倾斜于宣传自己手里的筹码。而你倾斜于收藏文化,会不会影响经济目标,与公司初衷背道而驰?
“经济利益当然有所考虑,但我更注重一个钱币网站的人文底蕴,最大限度的加强收藏文化气氛,使这种气氛能在这里永远沉积,形成自己网站的独特风格”
“但现在物质的追求胜过了精神的追求,赚钱成了主流,一味的强调人文氛围,会不会有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网络清谈的失落感?”,我没敢用萧条两字。
“从长期来说,不会,一个民族的鼎盛,必须有良好的国民素质,其中的文化元素很重要,同样,一个网站的兴旺,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大力提倡文化气氛,坚持这种风格,潜移默化地使它的网友减少一些浮燥,逐渐培养一个良好的参与心态,使之有一个质的飞跃,对收藏对投资都有着重要意义,现在,网站的文化元素在一天天增加,越来越多有较高素质的人进来,应该感谢大家,有了这么多朋友的热情参与和支持,我想,我们的网站会更兴旺。”
“你的很多文章中透出一种淡然与素雅,对网友自有一股引力,请问你这是为了网站的发展而改变了自我,还是性格本来就如此?”
“我不喜欢张扬,也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生活中,学会淡然,让心轻松,岂不更好?在卢工,就没有人认得我是遥石,对了,下午我们去上海卢工时,布衣大哥你千万不要说我是遥石,如果把我出卖了,把你丢黄浦江里”。
年轻轻的就有此淡然心态,难得!但说把我丢黄浦江,哼!
我说“网络竞争也很激烈,您是个网络名人了,说不定那天其它网站想把您挖走,您会离开交易网吗?”
“我算什么名人呀?我不会离开这里,因为这里留下了我的汗水和情感,网上有我众多似兄长般的朋友”。
我说:“这次生肖月活动,很有意义,但感觉你很疲惫,公司还要继续下去,能坚持吗?”
她托了托眼镜,嫣然一笑:“当然能啦,根据领导的设想,我还有很多很多具体计划,这种活动会长期搞下去,累,真的很累,那一段时间,每天都加班到深夜,,但感到能为钱币爱好者做点工作,甘心、开心,而且你也知道,金银币发行当初对资料并不是很重视,现在想找到一套完整的,太难了,不过,最后还是找到了不少,我们还要继续朝这个方向努力”。
“谢谢你为钱币事业、为金银币爱好者做了件大好事,很多网友都敬佩你,也会记住你”。
“没什么,收藏网站的发展靠大家,如果我做的一点工作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就心满气足了”
那时,收藏网站以上海金币网和交易网较为红火
上海金币网以热烈取胜,似烈酒,交易网以飘逸、淡雅见长,似香茗,金币网以雄辩夺风头,交易网浅唱低吟迎客来,在金币网的版主中,老虎、浮云象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而交易网的遥石似嫣然一笑的友好使者,各有千秋,不分伯仲。
以布衣性格,喜欢幽雅处品茗,所以,在上海金币网说话不多,却常常在交易网徜徉。
那时大家都遥石兄遥石兄称呼,大有请遥石:“来来来,我们猜拳划令,咱哥们一醉方休”的豪爽。
只可惜,遥石终是不甘与须眉为伍,扯下头巾,露出一头秀发,原来不是哥们而是个才女,又后来,有人说她是某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大家见她不愿当哥们了,况且又和她有文化落差,有些傲视江湖的男子汉们,想起平时在一个女秀才面前说话口无遮拦,粗犷庸俗,大为尴尬和汗颜,但还是对她崇敬有加。
遥石对文化的追求很执着,她一直提倡收藏论坛要具备更多的文化氛围,“收藏市场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体系,这才是钱币市场发展的根本”“ 我们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特立独行的文化解读根基,凭什么生存,凭什么发展?”
她鼓励更多的普通大众参与钱币文化的探讨与争鸣,不应拒绝草根文化,在众多的草根文化中提炼成一种高尚的收藏文化:“现代钱币收藏文化要真正走入社会语境的主流,很多时候已经不完全在于币自身的本质,或许在以往的传播手段和表述方式上,我们过于强调其艰深专业的一面,阳春白雪固然高尚纯洁,但是如果到达不了“凡有井水处”,也难免形成曲高和寡的寂寥。面对大众视野,我们更应该学会分解和稀释,把厚重的文化内涵包装得更具亲和力和大众性”
即便是投资,也要做个儒商,在文化内涵中凸现收藏价值,在收藏价值中寻找商业价值,她希望论坛有更多的文雅之士:“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泉”之岁华,其曰可读”。
在遥石的引导下,论坛文雅气氛日渐浓厚,虽然也有争论,甚至有语言的激烈交锋,但多从学术角度辩论,更多的是交流收藏乐趣,我们在这里坦荡交流,心无戒备,各人说着寻觅到的心仪的藏品,情不自禁的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他的愉悦,把这里当作一个生计疲惫之后将息的精神乐园,犹如风浪之后回到碧波荡漾的静静港湾。当然,或许因为那时的网友多数有收藏经历,受传统收藏影响颇深,心态较好,又或许那时的投机思维没有今天浓厚吧,但是,遥石对论坛文化的引导是很有影响力的。
可见,文化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切行为,尤其是收藏品这种文化物质,更凸显它的文化魅力,一个钱币网站,没有浓厚的文化元素,多少让人遗憾,犹如一个没有植被的石山,只有物质,没有秀丽。
交易网的植被是绿意葱茏的,这是遥石用她似西湖般的柔和、雅致性格,用她似西湖般的坦荡、豁达的情怀,更是用她似西湖般的深沉、丰富的学识,为绿化收藏文化的长廊契而不舍地躬耕。
遥石见我从来不写投资贴子,全写些收藏经历的旧闻趣事,写些收藏感悟,所以,便希望我多写点收藏怡情益智方面的贴子,于是,我便写了个几十回的《漫漫收藏路,此生无天涯》和一百多篇的《布衣日记》两个系列。
虽然,交易网的老板后来无心收藏事业,转行了,交易网从此淡出收藏界江湖,遥石也去营造另一种文化风景了,但昔日的网友,至今谈起当年的往事,除了嘘唏之外,还有着一种深深的怀念和感谢,怀念那个让我们相逢相识相知的文雅平台,感谢那个淡雅的遥石为我们营造一个相聚相谈相约的幽静乐园。
遥石壮志未酬,去当了她的记者。但我知道她一直怀念着她曾经辛勤耕种过的网站,情依依,不忍离。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9 14:21:3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