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集币在线嘉宾对话(6月1日)
新中国贵金属纪念币收藏知识系列讲座之二:中级藏家进阶之路
主讲:路过蜻蜓
词曰:
IT生活忙碌,
秋月春风几度。
叹韶华渐逝,
幸谙金币妙处。
妙处,妙处,
与君一曲上路。
调寄“如梦令”
各位晚上好,祝大家六一快乐。
上期我们讲了初级藏者入门之道,
我们知道对初入门者来说,以下的几点非常重要:
币缘、逻辑思维、币识、精品、交友和信息对称。
当我们逐渐跨越金银币的门槛后,我们会发现,天地豁然开朗了。
那么在超越初级的水平之后,我们如何顺利进入中级水平呢?
以下的几点因素就变得甚为关键!
首先是确立专题。
这个专题和集邮的专题有所不同,它的解释可以是多方面的。
因为我们时间和子弹都有限,再加上渠道的原因;
只有专题集藏才可以让我们每个人都成家。
比方说,
按题材:可以专注于石窟类的题材,因为石窟本身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精华;经二次创作搬到金银币上,绝对有震撼力;
再比如,
按工艺:可以专注于加厚币的题材,加厚币迄今为止的品种非常稀少,而且珍贵;对藏家来说,绝对有机会玩得非常出色;
再比如,
按规格,可以直接藏1/2盎司金币,这种主流规格里也蕴藏了无数精品。
只有专题确立,我们才能打破地域、信息、渠道、资金、币识等等方面的不对称;
才能在集藏的路上越走越远。
换句话说,专题集藏者到了最后,在币坛都有响当当的话语权。
专题的确立不是盲目的,最好从自身的情况出发。
经济实力许可,当然可以玩大家伙;
但是,即便是玩小银币,只要持之以恒,一样出彩,获得别人的尊重。
那么当我们经过严谨的思考,确立了个人专题之后,
我们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是正确地对待收藏时间。
很多人,初接触金银币时欣喜若狂,恨不得一下子让自己拥遍泉界珍品。
但实际上,任何有深度的集藏并不是完全靠钱砸出来的。
试想如果单纯用钱砸的话,没有人在收藏方面能超越Bill Gates或沃伦巴菲特。
我们玩收藏,讲究的是:在长跑中取胜。
所以最好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
罗马非一日建成。
同样,属于自己的珍品库绝非几日之内一蹴而就的。
而且,收藏的乐趣不仅仅在于结果,更在于过程。
“衣袋渐宽终不悔,为币消得人憔悴”,
这样才会加深你和得来不易的珍品之间那种刻骨铭心的感觉。
所以,收藏的乐趣不仅仅在于拥有,更在于寻觅。
讲完收藏的预期时间,
我们再来看看收藏的次序。
对于初入门者来说,收藏的过程往往如同做高考题,先易后难;简单的说,他们很容易按最新的年份从后至前追溯去藏币。
但对于中级藏家而言,
如欲取得更好成就,一定要打破这种常人的惯性思维。
先啃硬骨头(币筋),拿下硬骨头之后,就可以一马平川、一骑绝尘了。
币筋,如同围棋中的手筋;
一旦拥有,进可攻,退可守,十分自如。
比方说,拿了82金足球,就不用担心体育币的配套了;
再比方说,拥有出土文物一组金,肯定会招来旁边人艳羡的目光。
得币筋者得大势,绝对如此。
当然,在时间和次序方面都清楚之后,
对中级藏家来说,也是他们区别于初级收藏者的本质一条,就是:
学会放弃。
俗语说,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如同下围棋,自己有两块孤棋同时遭对方猛烈围攻,那么必定要学会腾挪转换。
对中级藏家而言,一定永远记住以下的话:
丢卒保车,丢车保帅。
天下精品,绝对不可能入一个人之手。
勤奋有心多财富者如马定祥、施嘉干和耿爱德,尚只能在弱水三千中取几瓢喝着;
何况我们。
因此一旦学会放弃,我们就奠定了迈向中级藏家的重要一步。
取舍之道,说说容易,但如能练好实属不易。
王尔德讲过名句:“我什么都可以抵御,除了诱惑”。
对收藏者来说,这些琳琅满目、熠熠生辉的精品币章摆在那里,使吾等垂涎三尺,
那种对我们心灵的诱惑是无与伦比的。
但我们的荷包终究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虽然不能做到斩钉截铁的取舍,但至少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可忘却取舍之道。
除了专题、时间、次序和取舍之外,对中级藏家的修炼过程而言,
接触实物一定不可或缺,这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因为,任何艺术品收藏,如果仅仅触触网、看看图录,
而不接触实物,无异于纸上谈兵,最后象赵括一样会溃不成军。
只有接触到实物,我们才能了解很多当代币章的曼妙。
比方说,83年1/3盎司马可波罗金币,仅从图录上看,是根本无法认识到雕刻师能把马可波罗的眼神雕刻得如此深邃,如此智慧,完全令人割舍不下。
比方说,89年观音菩萨银章,如果不是见实物,你很难想象到观音菩萨如此祥和而又端庄的姿态。
再比方说,90年八仙献寿银章,正面为寿星图,背面为八仙献寿;每位仙人的仪容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实物太漂亮了。
另外,许多的特殊工艺,如加厚、背逆、边缘滚字,在图录上是根本不可能看出来的。
还有,对中级藏家来说,如果要开始欣赏一枚精品币更加内在的东西,如:高浮雕、多层次喷砂、线刻......,在图录上也基本不太可能。
当然,很多令人击节赞赏的包浆,如原色包浆、五彩包浆等等,配以精品币固有的风韵,
见实物足可令人浮一大白。
这,又岂是图录能克隆出来的?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意思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中级藏家如欲提升自己的集藏水平,一定要不断以币会友,一定要多看、多问、多存资料。
记住:很多罕见精品的珍贵只是存在于我们的脑海。
只有当实物偶然亮相时,我们才知道:那种狂分泌肾上腺素的感觉最让我们心潮激荡不已。
从藏品实战上来说,中级藏家如要提升自己的水平,一定不可以忽略对新中国贵金属币最平凡最普通的品种:熊猫币的研究。
对任何一个新中国贵金属币收藏者而言,只有真正地了解熊猫币,才能感受中国当代币的博大精深和气势磅礴。
熊猫币里有太多的精彩品种,而且有我们能想象的任何优异精品:
加厚币、背逆币、双金属币、彩色币、钯币、铂币......
了解了熊猫币,我们自然就可以梳理出对其它币的评判。
好比是我们进餐馆,熊猫币让我们遍尝了燕翅鲍、鱼香肉丝、自助烧烤、麻辣烫......
熊猫币一旦感受过了,我们自然对粤、川、淮扬、杭、东北、潮州等各派驾驭就熟。
还有,从中级藏家开始,也不能忽略对新中国贵金属章的研究。
因为币章同源。很多早期章甚至专门为国外资深藏家和钱币学家所设计和发行。
能顺应他们如此挑剔和苛刻的眼光,这些发行量极少的章当然居功至伟。
从国外的价格看,精品章的表现从来不输于币。
那么我们应该关注哪些章呢?
我们要关注的主要是官方章。
所谓官方章,是指可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发行章的机构。
如:中国造币公司章、中国金币总公司章和中国钱币有限公司章。
当然,早期的(97年以前)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章、沈币和上币所出的一些章也相当出色,属于半官方章的性质。
早期的章有极多属于精品,比方说:
香港、美国和慕尼黑系列会展章;
宗教系列章;
镇库系列章;
此皆精华,现在还可以偶露峥嵘;有识之士当轻轻揽其入怀,精心呵护。
日后必成镇宅之宝。
对中级藏家而言,眼光不应该只局限于币本身,而要把更宽广的视野投向币的衍生品:章上。
当然,对章而言,我们肯定是择其精华而纳之;
其不精华而婉谢之。
一般来讲对新工艺,比方说:斜丝滚齿、异形、隐形雕刻......,总是会先行在章上做试验。
所以我们研究章,反过来又能促进自己集币水平的提高。
讲完章,我们再讲讲对中级藏家颇为有用的一个实战技巧:那就是价值发现。
价值发现有很多途径,常用的一种技巧就是比价关系。
即便是比价关系,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
这需要从不同参照物的各种系数(发行量、实铸量、题材、工艺性、材质、沉淀程度、精美度、是否得奖、包装......) 中总结出能用逻辑和经验加以判断的函数。
按照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的观点:
逻辑的方法可导出因果论;
而经验的方法可导出预测论;
而比价关系正是因果论和预测论的综合函数。
我们从最简单的比价关系入手,介绍一下中级藏家如何建立符合逻辑、又能不断积累经验的比价关系理论。
首先,我们可选取2组参照物:
1盎司金生肖和1盎司铂生肖。为什么选取它们呢?
因为它们同年发行,同年结束;而且规格相同;图案完全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众所周知:
1、铂的材质价格一直在黄金的2倍左右;
2、从发行量来看,1OZ金生肖里最少的牛、虎、兔均为1600,而1OZ铂生肖里最少的92猴到99兔均为300;
1600/300=5.33;
从1和2我们可以马上推出:铂生肖的全套价格至少要远超过黄金生肖价格2倍。
但实际上,目前1OZ黄金生肖的市场价格在145000左右,而铂生肖的市场价格在290000左右。
290000/145000=2;
如果是各位,看到以上的信息,应该心里都可以去慢慢衡量自己究竟要先买什么币品了。
再比如,甚至在前段时间,我在卢工看到某些年份的1盎司精制银猫价格居然和当年的1盎司普制银猫价格相同,比方说,89猫、 90猫、92猫,等等。
这如果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国外有时也会发行图案相同的精制币和普制币。
对精制币来说,发行量远小于普制币,而且制作工艺成本要大于普制币。另外,对集藏者而言,精制币更能体现其集藏水准。
如此综合来说,假设上述的各款猫如果价格相近;对我们,当然是弃普制而选精制。
所以,如果我们能开始建立起自己的比价关系体系,就可以更加自如地遨游于币海。
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借助于自己的研究,在市场上不断去买进性价比最好的精品。
这种符合逻辑的行为能极大地保护收藏者,而且能部分防止和币商间信息不对称的缺点。
也正是从建立比价关系开始,初收藏者会破茧而出,披上中级藏家的美丽蝶衣。
总结一下:
欲脱离初收藏者的青涩之气,而进入中级收藏境界,以下的各点请好好运用:
1、提倡专题收集;
2、把握自己对收藏目标正确的时间预期;
3、按最优的收藏次序进行收藏;
4、学会放弃;
5、实物至上;
6、熊猫不普通;
7、关注早期官方章;
8、建立自己的比价关系理论。
做好以上的几点。再加上机缘、努力和财富,我们就有机会再拔高自己,从而逐步站到令人仰慕的台阶上。
好,讲课到此结束。
接下来我来慢慢回答各位提出的问题,谢谢。
回到拉萨:提个问题先:中级藏家的定义或者标准是什么?
答:回到拉萨兄,其实初级收藏者、中级藏家、高级藏家和顶级藏家之间并没有十分清晰的界限。
我之所以要提出这些名词,只不过想用更好的方式来给大家一些建议,尽可能去帮助大家在集藏的道路上向前顺利迈进。
以我的浅见,初级收藏者和中级藏家的区分应该如下:
| 初级收藏者 | 中级藏家 |
币识 | 浅,尚无精品意识 | 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学术研究 |
藏品 | 林林总总 | 开始有一定质量,其中部分藏品属于币展级,如:世界得奖币、大套币(8克生肖、历史人物、文化名人等) |
赏币 | 欣赏币的外观 | 不仅欣赏外观,而且注意工艺:浮雕、喷砂、异形、加厚、边缘滚字等 |
币及衍生品 | 只关注币 | 不仅关注好币,也关注好章 |
方法论 | 无 | 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明确方法论 |
专题 | 无 | 开始建立专题 |
收集渠道 | 币商 | 币商、藏友交换、币展、拍卖会 |
收集方法 | 眉毛胡子一把抓,或按年份追溯 | 有贵金属币章全局观,开始学会放弃 |
朋友 | 圈子狭窄,信息不对称 | 圈子大,通过BBS/QQ/MSN以及线下和朋友动态交流 |
北方:请蜻蜓老师谈谈如何欣赏和看待一枚金银币的艺术价值,金银币中哪些品种艺术价值较高!
答:谢谢!很好的问题。
因为金银币是立体的艺术、是设计师和雕刻师多次创作的艺术,是机器生产的艺术,外加包装的艺术;
所以要真正欣赏一枚币,我个人会从以下角度来进行:
1、第一眼的美感。有些好币,第一次入眼就仿若一位绝色女子,令人心头怦怦乱跳。比方说,出土一组金币、8克生肖、射艺金币,等等;
2、深入些:加厚、背逆、异形、双金属、彩色、镀金银、边缘滚字,等等;
3、更深些:浮雕(高、中、浅浮雕)、线刻、喷砂(反喷砂和多层次喷砂)、腐蚀、硫化、隐形雕刻,等等;
4、最后是附件,如外包装盒子、证书、说明书,等等;
对一枚好币而言,只有这样的仔细欣赏,才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极大满足。
至于金银币中哪些品种艺术价值高,我个人认为:
得奖币、名画题材币、石窟艺术系列币、早期(88年以前)的大部分币,等等。
当然,还有很多币无法一一提及。
史努比娃娃:偶也来提几个问题:如何从初级藏家过渡到中级藏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Snoopy娃娃,你好。
从初级藏家到中级藏家的过渡没有明显界限,希望我上面的帖子能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鼎:
蜻蜓老师晚上好!很喜欢看您写的8克生肖的文章,非常经典!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经典之作让我等入市不久的爱好者学习。
请教一个问题:初级藏家普遍面临一个问题,不象新品,在全国各大城市都能购买到,最多就是价格的贵贱而已。但老币就不同了,有时候,出了好价,都还找不到自己心仪的藏品。您觉得目前阶段,我们该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您有好的建议吗?
答:鼎兄好。
咨询口碑好的币商和加入当代币爱好者沙龙均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老币精品的确越来越稀缺,所以它们以后注定是要进入大型拍卖会的。
我个人的建议是:对于比较贵重的精品老币,最好能多向几个币商询价,最终挑选一个自己最满意的币商交割。
当然,也建议在藏友沙龙里交换或购买;
因为随着时间流逝,将来的精品币绝大部分都将沉淀在藏家手上。
所以藏家之间的互通有无也非常重要。
王健:从战略的角度,您觉得今天主讲“中级藏家进阶之路”的意义何在?
答:王健,你好。
有关你提的这个问题,我个人感觉今天主讲的意义在于:
更好地树立精品意识,帮助大家提高“藏德、藏识”。
因为中级藏家群体对新中国当代贵金属币领域至关重要。
中级藏家就好比社会中的中产阶级。
任何社会,如果是中产阶级占大多数,富人和穷人占少数的橄榄型社会,那么这就是最好的社会结构。
其实当代币收藏领域也一样。
只有中级藏家群体不断扩大,才能真正推动新中国贵金属币领域的稳定和繁荣。
灵灵:
路过蜻蜒先生:你好!问一个话题,熊猫1/10盎司金币有没有出过15周年.20周年的大全套.我在卢工市场上看见有15周年大全套,还有一张很大的证书,不知是否真假?如要收集这些币证书应该是怎么样子的?从82年到07年1/10盎司金币最难搞到的是那一枚?非常感谢!!
答:回灵灵兄,熊猫1/10盎司金币,据我所知,官方并没有出过15周年或20周年的大全套。
从82年到07年中,1/10盎司熊猫金币最难找的应该是以下3款:
82年、95年和98年。
amin:
蜻蜓老师您好!
请与我们分享您研究麒麟金银币的心得,谢谢!
另外,三两三的金银观音币意下如何,谢谢!
答:Amin兄好。
有关麒麟金银币,请参考葛老师的文章,他那篇关于麒麟币的文章很经典。
至于3两3观音菩萨,绝对值得请回家中。
鹤舞泉海:
请教问题之一:关于品相
现在电子商铺十分发达,钱币市场也不例外。不少钱币商在出售币品时,注明的都是“全品”。“全品”给我的感觉应是全新原封无一点瑕疵的。但我的经历却是不尽如此的。
如我在很有名的币商处所邮购的1999年明清扇面画银币,其中2枚各出现了几处白斑,电话再询问时,答日:老币均如此的。我语塞。
再如经历的所购1994年梅兰芳银章,镜面底面上已被大面积的如涂了一层肥皂的雾状物所覆盖,已无一点镜面的美感了。询问得到的答日:是币面产生的包浆。呵呵,包浆?不理解。
还有如经历所购的1992年壬申猴银币,收到时,底板镜面上已有多处“铜色”泛上来。
前2种成色都是99.9%的,后一种成色是90%的(第一轮生肖币成色大都如此)。现在我想讨教的是:
1、这此白斑、雾状物、泛色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成色不足的恐还好解释一点,足成色的是仍含有那么一点微不足到的杂质造成的吗?
2、因我接触到的实物非常有限,请问第一轮生肖银币是否均有泛色现象?还是早期成色不足的银币是否也有此同类现象?
3、“全品”到底应如何定义?
答:鹤舞泉海兄,非常钦佩你严谨的治学精神,向你学习。
1、有关银币的白斑,原因是坯饼的镜面没有足够平整,一些局部的微小气泡和化学药水反应而成。白斑就由它去吧,我们拿它没办法,它是中国当代币一段时期里质量没有精益求精的见证。雾状物最好拍张照片给我先看看。泛色现象一般是自然包浆,没关系的。
2、第一轮生肖银币很多有泛色现象,早期银币也有很多如此。包浆不是坏事,尤其如果你玩过老银币。关键是包浆色泽要均匀,某些五彩包浆还能平添这些银币的沧桑感和魅力。
3、全品其实也很难完全定义。如果你的币没有擦、碰、撞、咬、挫、刮、划等伤;那么从简单的说法来看,可以认为是全品相。如果要追求精细的定义,你可以参考国外对钱币的评级制度。但他们那套做法也不一定适合于国内。如果你有兴趣,我们线下可以详细交流。
好,又已经过11点。
谢谢大家的大力支持和倾情捧场。
有关未回答的问题我会在接下来几日内尽量给出答案。
再次祝大家周末愉快。
六一快乐,愿我们通过玩币而永葆童心。
下次再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 9:53:5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