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兑换 广告

泉友社区☆ 海阔天空副版 ☆『 军 事 观 察 』 → 印度撤军中场休息后,这一揽子战略可以把印度阿三打趴下!


  共有347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印度撤军中场休息后,这一揽子战略可以把印度阿三打趴下!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hnmxy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爱心天使
等级:版主 帖子:82821 主题:15108 积分:164148 精华:12 注册:2006/2/12 10:01:00
印度撤军中场休息后,这一揽子战略可以把印度阿三打趴下!  发帖心情 Post By:2017/9/4 11:45:00

文丨南山策士


印度边防部队从今年的618日非法越境进入中国洞朗地区,至828日下午1430分许撤回边界印方一侧,此次印军在中国境内非法滞留时间长达72天。在此期间,在中印边境西段的班公湖地区,双方士兵还发生了肢体冲突,互相拳打脚踢并投掷石块。


此次中印边境争端,事先并无任何征兆,其对峙时间之长,性质之严重,是1987年中印桑多洛河谷冲突之后30年来所仅见。


没有一种现象是孤立存在的。如果我们只看到印军入侵和退出这一个简单的事实,就事论事来发表意见,无疑会失之草率。这段时间,南山策士一直在关注事态的进展,并就中印之间的历史和地缘政治问题,做了一点功课,在此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与读者朋友们探讨。


在动笔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是中印睦邻友好政策的坚定支持者。理性地看,中印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有潜力的国际市场,互为最大邻国,全球1/4的人口生活在这两个国家里——这样一对邻国天然应该睦邻友好,因为只有睦邻友好才是这两个国家的最大公约数,才能对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


坦率地说,正是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的思想有了转变。我开始认识到,我们一直以来对印度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人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巨大的市场,而很少有人认识到,印度即将成为全球仅次于中美的第三大国,它与中国为邻,而且中印之间存在着很难扯清的边境争端,所以印度也有可能成为中国国家安全最危险的陷阱


没错,和平永远是世界的主旋律,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和平从来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需要我们努力争取,需要我们未雨绸缪。


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印度虽已撤军,中印关系的“地雷”还在。

 

一、中印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地缘政治学大厦的基础是由海权派的马汉、陆权派的麦金德和提出了“边缘地带说”的斯皮克曼等学者共同奠定的。其中,麦金德提出了“世界岛”理论,认为谁控制了亚欧大陆的核心(东欧平原),谁就能成为世界霸主,前苏联即由此起家。马汉提出了海权理论,认为谁掌握了世界核心的咽喉航道、运河和航线,谁就(变相)控制了全世界。美国正是践行了这一理论而成就当今世界霸主地位的。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则认为谁统一或整合了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边缘地带(东亚和欧洲),谁就会成为美国霸权的挑战者——实际上,美国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在西端控制欧洲,在东端扼制中国,防止挑战者的出现。


根据地缘政治学理论,全球有条件产生超级大国的地区有五个:美国、中国、南亚次大陆、欧洲和前苏联地区。其中美国已经掌控了全球海权,俄罗斯位于世界岛的核心位置,中国、印度和欧盟分别占据了世界岛的东部边缘地带、南部边缘地带和西部边缘地带。


二战之后,美国一直在忠实地践行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通过铁杆盟友英国,以及北约组织,将美国东部的海防线一直推到了大西洋东岸,牢牢地控制了欧洲;通过控制属从国日本,以及“第一岛链”,把美国西部的海防线一直推到了太平洋西岸,死死地扼制着中国——坐拥世外桃源北美大陆,远离是非之地亚欧大陆,把南美洲当成后花园,左手控制大西洋,右手控制太平洋——只要这一地缘战略不破产,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将牢不可破


前苏联的崩塌,完全是因为体制的原因。不过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来看,苏联也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因为它处于高纬度地区,远离世界核心的咽喉航道、运河和航线,如果它要站在世界舞台的核心,在东西两个方向都已受阻的情况下,唯一的出路,就只能南下印度洋。


早在1725年,彼得大帝在临终遗嘱中就已向后继者明确了他关于世界地缘政治的思想及争霸世界的战略目标:“尽可能迫近君士坦丁和印度,谁统治那里,谁就将是世界真正的主宰”。


当年苏联大军入侵阿富汗,许多人只看到了苏联对阿明政府的不满,实际上这只是原因之一,须知苏联侵阿决不是偶然和局部的行动,而是其全球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苏联继承老沙皇南下战略的衣钵,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的基地,进而打通陆上通道直下印度洋,最终实现其世界称霸的目的。


很欣慰老沙皇的遗愿最终落空。自1991年苏联解体至今,前苏联地区元气散尽,重新结合为一个整体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布热津斯基说过,“失去乌克兰的俄罗斯将不成其为大国”,遑论重回一流国家阵营,它今后能有资格作为一个小弟跟在前面四位大哥后面混就已经不错了。长远来看,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很有可能会类同于加拿大与美国的关系,这种地缘政治的变化对于中国是有利的。这个话题可参见本公号文章《强国”俄罗斯将渐行渐远》。


再看欧洲,自从拿破仑和希特勒试图统一欧洲失败之后,今天的欧洲以欧盟的形式正在谋求整体优势,但这种联盟是比较乏力的,欧盟至今仍面临解体的危险,纵使其今后能生存下去,但它成为一个坚强有力的超级联盟的可能性并不大。


这样一来,世界岛上的四位超级玩家中,真正能陪美国一直玩下去的,只剩下了中国和印度。


为什么美国数十年来一直对中国步步紧逼?抛开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岷主国家天然更乐意跟岷主国家交朋友,而将非岷主国家视作“非我族类”),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早就认识到,全球唯有中国,才具备跟美国竞争的地缘政治优势。


中国单独拥有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人口总量世界第一,国土面积世界第三。中国的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虽然国土面积只有俄罗斯的56%,耕地面积只有印度的87%,但粮食产量是俄罗斯的5.3倍,是印度的2.3倍。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最为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并拥有丰富的战略资源。苏联解体之后,来自北方边境的压力顿失,中国的陆上安全形势大大好转,从此全力以赴发展经济,GDP排名从1991年的第11名跃居至2010年之后的全球第二。


如果真像美国人说的那样,他们是上帝的宠儿,那么中国则是在太平洋西岸守候了数千年的竞争对手。


当然,中国的地缘条件并不如美国那般完美。


一是中国陆上邻国众多,关系复杂,安全环境不如美国简单可控。第二,中国海岸线面对的不是广阔的大洋,而是海权关系错综复杂的内海,且被一条完整的岛链所包围,而这条岛链已经被美国打造成封锁中国的“第一岛链”,对中国的海洋战略带来了极大的桎梏。第三,中国的石油、铁矿石等战略资源严重依赖进口,2015年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达84%;截至20175月,中国原油进口比例逼近70%,成为全球原油最大的进口国,而中国进口原油的海上运输大约75%需要途经印度洋—马六甲海峡——这就为印度从印度洋上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带来了便利。

 

那么,让彼得大帝至死还在惦记着的印度,到底有什么样的地缘价值呢?


在进入近代以前,印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印度半岛上土邦林立,语言各异,教派纷争,种姓对立,其现代化的起点比中国还要低。


是英国人统一了南亚次大陆,现代的印度这个国家,实际上也是在英国的一手扶持下建立起来的。假设印度能够幸运地接收英国治下南亚殖民地的全部地盘,向东控制着完整的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平原并延伸到缅甸,向西控制着完整的印度河平原,向北完全控制着克什米尔,向南一直控制到包括斯里兰卡在内的印度洋上的岛屿,在这个完整地理单元的南亚次大陆上,印度完全有可能壮大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实际情况是,印度幸运地掌握了印度半岛,但没有足够幸运到拥有整个英属印度1947年的印巴分治,从印度分裂出来一个世仇巴基斯坦,后者又分离出一个孟加拉国,并在印度北方遗留下一个克什米尔问题,成为印度至今无法愈合的伤口。1948年斯里兰卡正式宣布独立,又给印度的印度洋战略下了一块绊脚石。而印度的北部边境有一个强大的邻国——中国的存在一直让印度如芒在背。



尽管如此,印度仍然拥有世界一流的地缘条件。印度半岛直插印度洋中心,使得印度扼守着印度洋的海上通道,并拥有7500公里的海岸线,2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经济专属区。近几十年来,随着日本、亚洲四小龙尤其是中国经济的腾飞,东亚与中东、欧洲、非洲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印度洋航线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贸易和能源运输通道,承载着全球2/3的石油运输、1/3的散装货物运输以及一半以上的集装箱运输,这又无形中加大了印度在世界地缘政治版图上的权重。


海权理论奠基人马汉曾经预言:“谁掌握了印度洋,谁就掌握了亚洲……二十一世纪将在印度洋上决定世界的命运”。对于这一预言,世人将信将疑,但很多印度人笃信其真。特别是随着其经济快速增长以及有核国家地位的确立,崛起的印度更是把相当多的资源投向了印度洋,试图将印度洋变成“印度之洋”,走出一条海洋强国复兴之路。

 

综上所述,基于地缘政治学理论的分析预测,最迟在二十一世纪中期,全球将出现美、中、印三强鼎立的格局也就是说,如果按照综合国力排序,世界第一强国依旧是美国,第二强国是中国,第三强国是印度。


印度位列三强,恐怕出乎很多中国人的意料,也很难被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但这就是即将到来的事实。


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


为什么当年日本要入侵中国?因为它知道,要想称霸世界,就必须据有中国这块土地。


为什么美国要遏制中国?因为它知道这块土地上有条件产生超级大国。


为什么印度一直对中国持敌视态度?因为它感受到了中国的威胁。


正如南山策士今天将印度列入世界三强,并不是因为它现在所拥有的实力,而是因为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赋予了它成为世界强国的潜力。如果我们不早作应对,今后必将陷入战略被动。


写到这里,南山策士忍不住要说几句题外话。作为中国人,我们是幸运的,虽然我们的运气还没有好到美国那个份上。我们得感恩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为我们据有了华夏大地这一片膏腴,为我们繁衍了众多的人口,为我们奠定了扎实的家底,否则,今天我们凭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想想至今还在为一片立足之地而打拼的以色列,想想那些至今还在不毛之地上苦哈哈求生的民族,中国人真的应该好好爱护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这是我们的皇天后土,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安身立命之地,我们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去污染它、破坏它、伤害它,否则,我们将何颜面对我们的祖先?

 

二、轻敌必败,中国千万不要轻视印度

 

中印之间,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这两个世界大国的国民之间,相互都有点儿不服气,逮着机会总要给对方上点儿眼药。正如中国人私底下叫印度人“阿三”一样,印度人也给了中国人一个蔑称,叫“眯眯眼”。两国人民都喜欢拿自己国家跟美国比,也更乐于往欧美国家跑,很少正眼瞧身边这个体格庞大的邻居。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数据是,北京与曼谷之间,每周有65个直飞航班,而北京与新德里这两个世界人口最多国家的首都之间,每周直飞航班仅仅3个——民间交往的低迷,折射出两国关系的冷落。


刚刚过去的这场边境争端中,两国的民族主义者都在喊打喊杀,但是我们要知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经济的延续——所谓打仗,打的是战争资源,打的是综合国力。


那么,从62年至今,55年过去了,龙象之间,实力到底是个什么状况了?


以下数据能从一些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您嫌阅读数据费时的话,也可以直接读图:

很明显,从体现综合国力的许多数据来看,中国对印度都可以用“碾压”一词来形容。


不仅如此,国人轻视印度,还有许多感观上的理由,诸如卫生状况之脏、城市治安之乱、基础设施之差、识字率之低、贫民窟之多,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如种姓制度之复杂、宗教冲突之频繁,等等,这些也都是实际存在的事实。这些状况,有的是因为印度经济落后造成的,有的正是造成印度经济落后的原因,并将长期拖累印度的发展。


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手下败将,1962年的中印战争,印度被中国打得很惨。


但是,正如最近的一句流行语所说的那样,中国已经不是62年的中国,印度也已经不是62年的印度,国力尤其是战争能力的消长是动态的,是难以量化的。如果我们一直惦记着印度曾经被我们打败这件事,惦记着纸面上的那些数据,岂不是现代版的刻舟求剑、纸上谈兵?


《道德经》上有一句古老的名言,“祸莫大于轻敌”,对于印度,轻敌必被祸。


更何况,印度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它在很多方面正在接近甚至超过的中国。


以下理由足以让中国重新调整对印度的视角:


(一)印度的人口优势。


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2022年印度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与中国人口同等量级的印度,目前刚刚开始享受远比当年的中国更诱人的巨大人口红利。到2020年印度将成为全球最年轻的国家,全国人口年龄中位值将为29岁(中国最年轻城市深圳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1岁)。在未来15年里,印度将拥有规模最大、最年轻的劳动力大军,这意味着印度将一直位居全球劳动力成本最低国家的前列,印度作为制造业基地的优势将将不可撼动。


上图是印度的人口结构图,下图是中国的人口结构图。很明显,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过度干预,中国的人口结构严重失衡题,导致中国可能面临“未富先老”、劳动力不足甚至后备兵源不足等诸方面的问题。

 

 

(二)更快的经济增速和更优的经济结构。


从新世纪开始,印度的经济的增长速度,在所有的主要经济体中一直屈居第二位,仅次于中国——这个情况在2015年发生了变化,自从莫迪执政以来,印度政府展现出了惊人的改革决心,印度经济也逐渐走出低谷。2016财年印度GDP增长了7.1%,中国为6.7%,这是印度连续3年经济增速超过中国。国际经济、金融界的一致预期是,未来这种经济增速的差距会拉得更大。

由于两国经济结构和税收、福利政策的不同,导致消费成为了中国经济的短板,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来实现,这种增长方式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高,风险较大。而印度经济模式有很多令中国黯然失色的优点,包括国内消费是拉动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对外部的依赖程度较低,服务业在其经济结构中占较大比重,私营企业较为发达,等等。印度经济之长,正是中国经济之短,其所拥有的优点使印度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值得我国研究和借鉴。

 (三)可靠的制度保障。


说到印度的岷煮制度,中国人往往不屑,因为它并没有让印度看上去像中国这么富强。是的,印度的制度在拆迁征地搞“铁公基”方面是比中国差远了,这也是印度的基础设施要比中国差得远的主要原因。因为印度已经实现直选,他们的政客需要讨好选民,中国不用。2013年印度有12109种日报,基本上都是民间办报;中国只有1915种日报,还都是喉舌。印度可以自由上网,中国不能。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多的Whatsapp用户,且已经成为Facebook上第一人口大国,其活跃用户已经超过美国。我们不能用Facebook,但我们有微信和微博,当然我们还有4~0~4


众所周知,岷煮制度并不是最好的制度,它只是相对好一些而已。正如印度的岷煮虽然有种种问题,但它的人民已培养出岷煮意识,它能实现政权和政党的平稳过渡,可以保证整个国家稳定发展,不会出现大的倾覆性的危机。而在非岷煮制度的国家,由于缺乏制度保障机制,仍然存在着发生黑天鹅事件的潜在风险,如果此类事件一旦发生,多年的发展成果就有可能毁于一旦,“一夜回到解放前”。

 

(四)即将跻身三强的国际政治地位


前文已有论述,我们重视印度,并不是因为现在所拥有的实力,而是因为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赋予了它成为世界强国的潜力。也就是说,我们能够预见在南亚地区,今后一定会崛起一支跻身世界三强的力量,而中国作为它的邻国,必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它的影响。


一个足够强大的印度,向北能威胁到中国大后方的安全,向东能直接控制东南亚,向南能控制印度洋航道,向西能控制中东石油产区——如果到那个时候我们才想到要重视印度,遏制印度,一切都已经太晚。


纵观世界历史,还从来没有一个大国拥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同时与两个以上的大国对抗。从同时与英俄对抗的拿破仑、同时与英法苏开战的希特勒,到二战时同时与中美开战的日本、朝鲜战场越南战场上同时与中苏对抗的美国,以及冷战后期同时与美中对抗的苏联,无一不以失败告终。


在未来的全球格局角力中,我们时刻必须牢记:中国决不能同时与美国、印度展开对抗如与其中一方有所较量,必须取得另一方的支持或者至少是默许,否则国运堪忧。

 

(五)强大的战争潜力和抗打击能力。


战争潜力,指国家或战争一方进行战争可能动员的潜在能力,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科学技术和精神力量等。战争潜力是评价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参数,也是一个国家总体战争能力的基础。


具体来看印度这个国家,它的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总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尤其是海洋区位优势,使得它拥有很大的战略纵深和回旋空间;总量达13亿人口且比中国更合理的人口结构,让它拥有比中国更充足的兵源;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号称世界最大的岷煮国家,这个头衔有利于它在国际上呼朋唤友,赚得更多的同情,赢得更多的支持。



众所周知,印度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根据保守的估算,截至2017年,印度大约拥有120-130枚核弹头。印度的导弹已经具备覆盖全中国的能力,其中烈火-5弹道导弹的最大射程达5000公里,打到中国东北都绰绰有余。2016年,印度共进行了7次航天发射,成功率100%。也就是说,印度是一个拥有核武器并具有实战投射能力的国家。只要两个国家都是真正的核武拥有国,那么从战略层面来说,就基本处于均势了。


类似印度这样的大国,对于战争的承受能力是超乎我们想象的。大家不妨回想一下当年的日本侵华战争,当时日本与中国的实力之悬殊,远在现在的中印之上,结果怎么样?日本把中国吞下去了吗?不要说“要不是有美国……”之类的话,现在没有美国吗?当年的中国还是一盘散沙,国内山头林立,和日本比根本就不在一个世界;而未来的中印之争,是发生在老二和老三之间。


假设中印开战,凭中国的实力,从战术上打败印度,取得一些战役的全胜,甚至打到新德里,都不是难事。难在哪里?出兵容易收兵难,进入容易退出难打到什么时候?打到什么地方?怎样保证能够全身而退而不被反咬一口?怎样保证中国不像苏联陷入阿富汗、美国陷入越战那样的泥潭里?却是天下第一等的难事!


须知中印实力之比,差距要远远小于当年的苏阿、美越,相对于印度,阿富汗、越南不过蕞尔小国,苏联、美国是何等武功的国家?都被陷于泥潭,急欲脱身而不得,苏联甚至因此而亡国——前车倾覆,其辙犹新,中国不可不鉴。

 

三、中印关系的症结

 

1962年的中印战争,是中印关系的一个关键节点。


在此之前,中印之间有一个短暂的蜜月期,其高潮在万隆会议。


中印战争中,解放军的凌厉攻势,确实把印度给打懵了。战争以中国主动撤兵结束,我方还主动从实控线后撤20公里,所以中印边界争端并没有因为此次战争而结束,而是一直延续至今。


记得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分别来自中印的两位同事,相互之间从来不提1962年的中印战争,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交换观点,才知道中国人不提是顾及到印度同事的面子,因为印度吃了大败仗;印度人不提,也是顾及到中国同事的面子,他们认为那一仗让中国丢了大片肥沃国土,提起来担心中国人脸上挂不住。


中国人喜欢说中印战争打出了三十年和平,此话有对有不对,对的是55年来中印之间确实没有大的战事;不对的是,几十年来两国之间龌龊不断,印度针对中国的战斗、战术甚至战略动作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


  • 19679月,中印乃堆拉山口战斗,10月卓拉山口战斗。

  • 1974年,印度进行第一次核试验。

  • 19754月,印度政府出动军队废黜锡金国王,随后把锡金吞并为印度的一个邦。

  • 1986年,印度在中国藏南地区成立非法的“阿鲁纳恰尔邦”。

  • 19873月,中印桑多洛河谷之战。

  • 19985月,印度在西部博克兰地区连续进行了5次核试验。

  • 201345月间,中印在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的“帐篷对峙”持续了20多天。

  • 2013年,印度利用经济手段操纵不丹大选,使试图与中国建交的不丹首相吉格梅-廷莱在选举中落败。

  • 20159月,印度对处在中印两国之间的尼泊尔实施禁运,意在继续控制该国。

  • 20176月—8月,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过中印锡金段已定边界进入中国洞朗地区,在中国境内非法滞留72天。


所以,你可以说1962年的中印战争打出了50年的和平,我也可以说中印边境从来就没有过真正的和平——印度似乎在卧薪尝胆,力图赶超和压制中国,报当年的一箭之仇,重拾当年亚非老大、不结盟运动世界领袖的荣耀。


多年来,印度的军费占比一直高于中国,大肆扩张军备,从世界各大国引进尖端武器,以一个GDP世界排名第七的经济体量,维持3艘航母的海军规模(航母数量全球排名并列第二),足可见印度之用心,决不仅仅在印度半岛。


每一个大国都希望有自己的战略缓冲地带,例如中苏之间就有一个蒙古,这个缓冲地带一般都由弱国提供,蒙古就是从中国分裂出去的。由于文化秉性的原因,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例如我们就从来没有考虑过要在中印之间建立缓冲地带,历史上西藏的属藩锡金、不丹、尼泊尔,印度说拉过去就拉过去了,中国从未出手阻挠。

1962年之后,它仍然在鼓捣这个事:吞并锡金、控制尼泊尔和不丹、屡屡制造边界争端……印度在按丛林社会的规则办事,但是它忘了一个基本的事实,缓冲地带一般都是从弱国划出来的。


可以断言,如果中国弱于印度,西藏早就不在中国的版图之内了——正如当年的中国弱于苏联,蒙古就成为了中国奉献给强国的牺牲。


只有仔细研读过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中期西藏被侵略历史的人,才能深切地感受到我们这个邻居印度是多么地奇葩和厚颜无耻。


我们常以为中国把印度打怕了,错!事实是,印度人打不怕,只要伤疤一好,它就忘了痛。当它个头小小的时候,却自视为巨人,更奇葩的是,它还敢采取只有巨人才敢采取的行动。


中国应该担忧的是,一旦印度真的长成了巨人,我们该怎么应对?


如前所述,印度原本是有条件成为超级大国的,无奈从英国接手这片土地之后,边边角角被砍去了不少,陆上三面都失去了屏障和羽翼,使其地缘优势大打折扣。


尤其令印度不爽的是,中印边境问题对于双方存在着严重的战略不对称。

边境争端的存在,并无碍于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但它却是印度强国之路上不得不迈过的一道坎。因为地理距离、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原因,这个问题对于中国而言只是疥癣之疾,对于印度却似利剑悬顶,一旦形势失控,足可酿成灭顶之灾。



众所周知,中国的西部几乎都是不毛之地,承受炮火打击的能力大大高于印度北部富庶的平原地区,而且中国方面有平均海拔高达6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的阻挡,中国易守难攻,印度易攻难守。中国在边境线上用WS-2D火箭炮即可对包括新德里在内的大中城市实施攻击,而印度攻击成都等中国大城市就必须动用成本高昂的导弹。


中印两国都有“心病”——中国的心病在海上,印度的心病在陆上。海上的心病会制约发展,陆上的心病能威胁生存


曾经中国和印度一样,在北方都有强邻压境,不同的是,中国的强邻苏联解体了,而印度的强邻却越来越强大。


强大的中国,就像一只脚踏在印度房顶上的大象,令其寝食难安。


这就是印度时不时要在中印边境撩拨一下的真正原因——现状让它严重缺乏安全感,它期待改变。


以此次洞朗入侵事件为例,莫迪就选择了一个很好的时间和空间节点:中国在中不争议地区修路(外交辞令叫“改变现状”),印度为小弟不丹出头,理由冠冕堂皇。时间节点选在十九大之前(中国求稳避战),厦门金砖峰会召开在即(中国有求莫迪出席),更大范围内来看,印度背后有美日撑腰,剑指“一带一路”(如有印度作梗,“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就很难玩了),令中国进退两难。


印军入侵中国72天,看似一无所获,实际上莫迪收获颇丰:


  • 逼中国跟他好言相商(内容不得而知);

  • 拉拢美日关系。俄罗斯走下坡路之后,印度需要重新寻求战略伙伴,入侵洞朗可视为印度向美国交出的投名状,意在告诉美国:我是可以帮你给中国制造麻烦的。

  • 整合国内民意,提升莫迪在国内的威望;

  • 给小弟出了头,提高了印度的国际威望,阻遏不丹和中国走近;

  • 扫了中国的威风。面对这几年风头正健的中国,莫迪成了敢摸老虎屁股的人。

如果有人问我,中国有什么收获?我只能回答:中印边境争端是个零和游戏



那么,中印边界问题是否有和平解决的可能呢?


答案是令人沮丧的——可能性极小。


如果有和平解决可能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已经被解决两次了。


第一次是在周恩来与尼赫鲁时期。


中印战争时期的《泰晤士报》记者马克斯韦尔(名著《印度对华战争》作者)透露,“中国的周恩来总理曾提议中印双方就边界问题展开谈判,而这位印度领导人认为中国总理的这一提议是对自己的冒犯——尼赫鲁认为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与外国之间的边界已经是清晰明确的,谈判是没有必要的”。


对于周恩来总理“以尊重边界现状为基础,在东西两段边界上以互谅互让的方式解决边界问题”的提议,尼赫鲁却表示:“边界问题上不存在物物交换”。他将边界东段已占的9万平方公里地区视为既得利益,对西段印军从未进入过的3万平方地区还继续索要。


第二次是在邓小平与瓦杰帕伊时期。


1979年,邓小平在接见印度外长瓦杰帕伊时指出:“中印两国应该求同存异,世界问题可以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地一揽解决”。针对中印边界争端,邓小平根据毛泽东、周恩来当年确定的方针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向瓦杰帕依提出:中国在东段让,印度在西段让。


遗憾的是,印度依然没有接茬。


时过境迁,随着中印两国综合国力差距的拉大,现在我担心如果中国仍然提出“放弃藏南,保住阿克赛钦”的边界方案,中国老百姓是否还能接受?因为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法理上来说,藏南和阿克赛钦完完全全都是中国的领土。如果我们公然放弃连北洋军阀政府都没有放弃的藏南(大致相当于江苏省或浙江省的面积),汹涌的民意恐将成为中国政府无法承受之重。

 

四、印度的战略目标及其与中国的冲突

 

站在印度的角度分析,它的战略目标可能是这样的:


  • 向北:吞并锡金(已达成)和不丹,控制尼泊尔,吞并藏南(已实控),再跟中国就阿克赛钦讨价还价,总的目标是将印度与中国的边界线推进到麦克马洪线和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雪线以北。

  • 向西北:完全占有克什米尔。

  • 向西:取得对巴基斯坦的压倒性战略优势,再向中东地区延伸势力。

  • 向东:通过缅甸、安达曼群岛和尼巴群岛,向东南亚、亚太地区施加影响。

  • 向南:通过影响和控制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牢牢掌控印度洋航道。


或者说:谋求南亚次大陆和整个印度洋的霸主地位。北面严防死守,堵死中国势力的南下通道;南面积极经营海洋,控制印度洋航线;向东伸手东南亚的物产,向太平洋施加影响;向西掌控波斯湾的能源,谋求中东地区的话语权。



尼赫鲁早在印度独立前的1944年,就在其纲领性的著作《印度的发现》中公开声称:“印度虽然并非一个直接的太平洋国家,却不可避免地将要在那里发挥重要的影响。在印度洋地区一直到中东,印度也将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以中印在东南亚的竞争为例。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长远来看,中国必须将南海视作中国的内海来经营,东南亚必须是中国的势力范围。但印度偏不信这个邪,频频插手东南亚:


在中印洞朗对峙期间,缅甸三军总司令敏昂莱访印并受到印军方高层的高调接见,报载印度总理莫迪或将于96日至7日访问缅甸,印缅之间的民间关系千丝万缕,密切的官方关系更为中国经营缅甸出了难题。


印度与越南关系也不一般,双方高层互访频繁,军售业务火热,军事合作密切,两国还在南海中越争议地区联合开采石油,越南金兰湾基地亦已经对印度海军开放。印越如此高调的政治军事经济合作着实令常人难以理解。


专家评论指出,与中国相比,印度在社会形态、历史沿革及文化传统上与东南亚地区大相径庭,印度与上述国家合作而对中国因素视而不见,其制衡对抗中国的意图暴露无遗。


如下图所示,中印两国的地缘政治利益相关区高度重叠,注定了两国之间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地缘政治的竞争和冲突。



图中的三个圈,都是中国的利益所在,同时却被印度觊觎。其中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印度却把它当作梦想中的战略缓冲区,这个区域南缘的“喜马拉雅防线”,因为夹在亚欧大陆最大的两个国家之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都将是媒体关注的热点地区。


东南亚是中国事实上的“前院”,印度却不甘寂寞,不断伸手,尤其莫迪上台以来,在亚太方向将“向东看”政策升级为“向东干”,中印在此的斗争方兴未艾。


中国是中东石油的最大买家,也即中东是中国的能源供应基地,印度却提出了野心勃勃的“大中东战略”,目前在中东地区生活和工作的印度人口高达700万,双方利益胶着,前程未卜。


南亚次大陆西侧的巴基斯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处于中国南下印度洋、直抵中东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印度势力向中东延展的必经之路。维护和巴铁的关系,不但有中巴经济走廊,有克什米尔的并肩战斗,还斩断了印度的西向之路,意义非常重大。当然,巴基斯坦也是中印关系的一个梗,一个很大的梗。西侧因为有巴铁,我们一直是占优势的。


东侧的缅甸,目前是中印争夺的热点。因为缅甸既是中国南下印度洋的通道,同时也是印度势力伸向东南亚的通道。中印之间谁得到了缅甸,就获得了一条重要的通道,同时堵死了对手的一条通道。


再往南,印度洋上的国际航线,其重要性前文有述,它是印度必须牢牢掌握的战略控制线,但同时它也是中国的海上重生命线。尽管中印双方谁都不会轻言放弃,但是,因为地理距离的原因,相对于印度,中国在印度洋上将长期处于弱势和守势。

  

五、南山策士对印一揽子解决方案

 

总的指导思想:


1、中印矛盾是中国崛起过程中必须要面对、要解决的矛盾,是回避不了的矛盾。


2、解决中印矛盾不能用全面战争或大面积战争的形式,必须讲究斗争的策略和技巧。


3、远交近攻,决不能两面树敌。着手解决中印问题之前,必须保证中美关系的和谐稳定。


4、解决印度问题的目标,并不是要瓦解这个国家,更无意侵占它的领土,而是要让它安于亚洲老二这个位置,和中国睦邻友好,共同繁荣,绝不能与中国为敌。


具体对印策略,详解如下


(一)顶住印军干扰,发扬南沙筑岛的奋战精神,以促进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的名义,在中印边境中国一侧大举兴建、扩建军民两用设施,包括在林芝、山南、日喀则、阿里等沿边一线修建、扩建军民两用机场。有备才能无患,只要想到西藏对我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就能理解我们为什么需要在这一线投入资源,这实际上是一种“补课”之举。我国的实力强于印度,之所以中印边境屡生事端,关键是我们在兵力投送和后勤补给方面存在短板。只要在这些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就能够轻松应对中印边境的任何局面。


(二)抓紧与不丹的建交和转化工作。边境争议地区谈判可以北边放,西边(当比山、洞朗)收,拓宽亚东的战略宽度。不丹是个小国,久受印度控制,不印之间是有矛盾的,时机对我有利。经济上可以适当予以支援(收买),鼓动不丹向联合国提起对印度的控告。今日中印之争不丹,犹如清末中日之争朝鲜。


(三)重新鼓动锡金独立。锡金是南亚平原通往青藏高原的大门,自从失去锡金之后,“西藏门户洞开”(清史稿)。新中国对印斗争中的最大失误,就是以承认印度吞并锡金为代价,换取印度承认西藏属于中国——印度用虚无缥缈的一句话,换得了实实在在的一个锡金邦——如果锡金国还在,就不可能会有此次印度入侵。


(四)继续抓紧对尼泊尔的拉拢工作,抓紧中尼铁路、中尼公路的建设,密切中国与尼泊尔的经贸联系,积极促进中尼两国的民间交往。


(五)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地区(中国网民称之为“鸡脖子”)的居民以廓尔喀人为主,当地民族主义者有独立倾向,相应的组织为廓尔喀民族解放阵线。中国可扶持该组织,促使该地区独立或者并入尼泊尔(以廓尔喀人为主的国家),切断印度与其东北地区以及锡金、不丹两国的联系。


(六)支持以阿萨姆邦为首的印度东北六邦的独立运动(重中之重)。


印度东北部的梅加拉亚、特里普拉、米佐拉姆、曼尼普尔、那加兰等五个邦,是从原来的阿萨姆邦之地析出的新邦,故可以合称为“大阿萨姆地区”。大阿萨姆地区非但极端贫穷落后,而且跟恒河本部的地缘关系比孟加拉还要疏离的多;此外,由于与东亚大范围接壤,阿萨姆地区的居民属于汉藏语系,蒙古人种,长得像中国人。受汉藏文明乃至缅甸的影响较大,印度文明在该板块的影响力非常微弱,时至今日依旧是整个印度版图内分离主义倾向最强的板块。


在大阿萨姆地区活跃着众多的分离主义组织,著名的有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那加兰民族社会主义委员会、波多民族岷煮阵线、特里普拉民族解放阵线、全特里普拉部族猛虎军、曼尼普尔人民解放军、卡尔比民族志愿军和卡塔普尔解放组织等。这些组织正在通过武装斗争谋求民族独立,与中国的战略取向不谋而合,真可谓天赐良机。


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真的到了要改的时候。这五项原则正是周恩来总理在1953年中印谈判中提出来的,9年之后中印就开打了,哪有什么和平共处?尤其是其中“互不干涉内政”这一项,后代领导人迂腐地、机械地执行这一教条,使得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吃了多少哑巴亏!以中印之间的3个共同邻国为例,一个个都被印度啃掉了,此次边境争端中因为不丹是印度的附庸,关键时刻力挺印度,给中国造成了极大的被动。


为了国家的安全,我们必须抛弃教条,积极干涉有重大利益关切国家的内政,不但要跟印度争抢锡金、不丹、尼泊尔,还要出钱出枪出智力,支持大阿萨姆地区的分离主义组织,支持他们崇高的民族解放事业——当年我们输出革命,干了多少里外不是人的傻事,今天为了国家的长久安全,有什么值得顾虑的?


阿萨姆地区独立建国之后,印度将与缅甸脱离接触,斩断了印度伸向东南亚的陆路通道,整个缅甸通道将为中国所独专,中缅关系亦将得到大幅提升和彻底的巩固。


(七)收回藏南


阿萨姆地区独立建国之后,藏南成为印度的飞地,回归中国水到渠成。甚至在阿萨姆独立过程中,中国即可兵不血刃,轻巧收回藏南——舍此一途,中国已再无可能收回藏南



以上七项策略,将彻底解决中印边界东段约650公里的边界争端(因为它不存在了),并收获三项最重要的战略成果:

1)收回藏南地区9万平方公里的被占领土;

2)实现中国与印度在东段边界脱离接触,即中印之间将只相隔一个尼泊尔,其他地区都已经成了印度梦寐以求的所谓“战略缓冲区”——不过这些缓冲区都是由印度提供的,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历史惯例。

3)切断了印度伸向东南亚的陆路通道,因为东南亚对于中国实在太重要,容不得别人染指。


(八)中印中段边界长约450公里,共有约2000余平方公里的领土争端,是三段当中问题最小的。建议在东段阿萨姆独立战争高潮阶段,通过小规模战斗的方式,不以争夺土地为目的,只以抢占易守难攻的战略战术要点为目标,即将国境线推进至有利于我军的长期防卫,不利于印军侵的地形上,随后即予固定(包括可以通过边界条约的形式)。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方不以抢地为目的,在国际上包括印度国内都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响,就是几场小型的边界冲突而已,彼时全球的眼光都在盯着阿萨姆呢。


(九)关于中印西段边界,我们的宗旨应当是:长期保持争议,悬而不决,围而不打,让中印边界争端和克什米尔问题成为悬在印度脑门上的一支“留置针”。


此举的理由:中国的陆上地缘优势强于印度,印度的海上地缘优势强于中国,所以我们必须通过陆地支援海洋,一旦印度的海军欲在印度洋航线上对我们图谋不轨,我们的陆军就在印度北部边境的留置针”里推一支冷静剂,让它静一静。


保持中印边界西段争端和克什米尔问题,对于中国还有其他好处:一是中国西部一直存在着不稳定因素,一支处于临战状态的解放军部队长期驻扎在新疆—西藏边界,对于“三股势力”将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二是面对共同的敌人,有利于保持中巴之间的长期密切合作。


当然,西段边界也有一个“三步走”的策略,如下图所示。其中第一步应是我方的底线(现有边界战术上不利于我方防守)。三步之间要掌握好节奏,就算推进到了第三步(拉达克,中国故土,传统藏区),也不要急于签订边界条约,除非我们无论从海陆空天,在全球范围内都已经获得了无与伦比的优势,正如今天的美国。



(十)从战略高度重视中国与巴基斯坦、缅甸、斯里兰卡三国的关系,务必与其结成全天候的战略合作伙伴。现阶段中巴关系已经够铁了,中斯关系正在走向通往铁哥们的道路上,只有缅甸有些摇摆。建议利用中缅边境的民族关系,彻底搞掂缅甸,一定要把这个国家拉进包围印度的四国同盟中来——中国在北边,利用边界问题扼制印度;巴基斯坦在西边,切断印度与中东的联系;缅甸在东边,切断印度与东南亚的联系;斯里兰卡在南边,为中国维护印度洋航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山不容二虎。只有把南亚的这只孟加拉虎困在这个由中、巴、斯、缅四国围成的铁笼中,中国这个亚洲老大的位置才能坐得安稳,与美国的竞争才能无后顾之忧。


当然,等到老三认清形势,接受现实,能和老二和睦相处的时候,老大的宝座也许就该换人了。



偶滴集币博客:http://blog.jibi.net/u/hnmxy/index.html
分享到: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爱飞的一哥
  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排长 帖子:1761 主题:0 积分:9160 精华:0 注册:2016/11/7 15:4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7/9/4 12:01: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分享到: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