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杂感: 渴望透明与公正
作者:天涯布衣 | 时间:2003-3-25 9:52:49
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开场白不是面向记者,而是面向他权力的授予者-----中国公众,他不仅把自己的家世和人生经历透明给全中国人,更重要的是表明:一个深知“人生的艰辛”、“一个国家建设的困难”的人,有信心与人民一道,把中国带向更加辉煌的高峰。显示了一位政治人物的磊落、坦荡、自信、充满底气!同时体现了新一届政府的“禅精竭虑,鞠躬尽瘁,不负众望”的决心,尽管任重而道远。
一个风云人物尚且如此,一届政府尚且如此,我们各级各部门更应以此为楷模。
定格在中国金币总公司。
应当承认,中国金银币发行二十多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顺应了世界潮流,顺应了经济发展,顺应了国情民心,发行思维不断的改进,发行政策不断的完善,发行渠道不断畅通,这,对中国金银币市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远远不够!
现在的金银币发行还存在较多的黑洞,暗箱操作还不少,发行价格的随意性;产品流向的云山雾海;分配额度的你知我知,销售方式的东藏西躲,无疑对金银币市场发展留下了太多的隐患。
一个企业的良性发展,争民心为天职,赚利润为目的,以公平为手段,如果目光盯着眼前利益,不顾多数人利益,那他离“树倒猢 狲散”也就不远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必须从别人的成败得失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远的不说,光看看邮总的昨天今天,便让人震撼:集邮曾经有过辉煌的整个八十年代,人们似潮水般的涌进了集邮队伍,那股如痴似醉情景,在中国收藏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可惜,错判形势,毫无节制的增加品种扩大发行量,各种违规邮品充斥市场;各种腐败行为的滋生,使得集邮者投资者资金大面积损失,无可奈何的伤心离去,邮政的这种短视的目光把这一大好光景扼杀了,象茂盛的森林过度砍筏得只剩下几棵老树在寒风中呻吟,令人痛心。
但邮政也有值得人借鉴的地方:发行渠道的发达,函盖了整个中国;实行预订扩大销售;官方严格的销售价格;发行期内不准提价销售;(指曾下文规定过,尽管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但毕竟曾经有过)。
因此,要使中国金银币市场健康发展,必须有远大的目光,有远景规划,以民为本,在具体上,应该加大透明度,对发行价格、产品流向,分配额度,销售方式,都应对公众有个交待,别把国有资产据为已有,想怎么瓜分就怎么瓜分。
如否可以这样设想: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舆论工具,有条件的多举办钱币展出,大造金银币投资集藏前景美好 的气氛,使金银币这一新兴的行业家喻户晓;
以各省地市的人民银行牵头成立金银币爱好者协会,办预订,让爱好者有其币,这样使得边远地区的爱好者免去来往大中城市或汇钱托人购买之烦恼;
下文规定,新币在发行若干时间内,最高不得溢价多少多少,违者重罚,让后来者有上车之机;
公布各承销商的分配数额,不准卖大户;
加大打击力度,对制造假币制造假证书之类绳之以法。
布衣的感慨太多,不说了,不说了,说得再多也是废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7-10 19:02:00编辑过]
布衣杂感:币在静处方觉美
作者:天涯布衣 | 时间:2003-3-26 11:43:39
行情回调了,终于可以把绷紧的神经松驰下来,没必要天天盯着网上看行情了,无事可以去打打球,和朋友喝喝茶,或者静下心来。细细欣赏买来的币,真是越看越喜欢,越看越觉得金银币的漂亮,每一套币所反映的信息,让人浮想联翩,政治风云、军事战争、经济建设、文学艺术、人文景观、山水风光、体育运动、国际时事等等,无一不体现华厦文明的精髓和融入国际社会和平历程。金银币那精湛的制作工艺,那令人赏心悦目的设计造型,早期精品,十几二十年过去了,还是那么光闪闪,亮堂堂,鲜艳艳,如出水芙蓉,似青翠欲滴,令人拍案称奇,奇怪平时怎么没注意到这些呢?
布衣漂泊在外,客居在异乡城市的小区里,夜深人静之时,放着悠扬而略带惆怅的轻音乐,把自己的金银币拿出来细细欣赏,让自己和币达到无语对话,心与心的贴近,情与情的交流,让思绪飘向远方,飘向了远古原始的刀耕火种,飘向了现代科学的宇宙苍穹。。。。。
窗外,抬头望,是一轮明月,低头看,是一个绿意葱茏的花圃,那柳树在明月的光环里摇曳出阿娜的绿影婆娑,花儿在清新的春夜里飘出诗情画意的芳香,那花儿一瓣比一瓣纯净,一瓣比一瓣透明。那窗前的柳枝,柔弱如水,在月光的辉映下,象是女孩的秀发,在窗外飘来飘去,悄悄的也来欣赏我手中的币,来分享我的喜悦,风儿吹着那“秀发”发出缠绵的低吟浅唱,似歌唱我在固执地追寻乐趣的梦------收藏。
我之喜爱收藏,那是我一直在收藏着苦涩而又充满梦想的童年,收藏着青春充满激情而无悔的岁月,收藏着壮年漂泊而奋斗不止的步伐,今后还将收藏夕阳余辉下恬静的笑容。
夜深了,一枚枚币跑进了我平静的心之湖,激起涟漪,一圈又一圈的向外扩散,象我的希望,象我的期盼不断的伸展。
行情回调了,心静了下来,得好好的了解每套币的发行背景,查查它的发行资料,再梳理前段时间是否违反了投资收藏的操作程序。让心态调整到良好的位置,以便更好地在今后的投资收藏中体验乐趣,投资可以失败,但钱币带来的乐趣不能失去,就象火山冷却之后,虽没有了热量,却转化为另一种物质永恒存在,追求不止,精神永存!
呼唤理性
作者:天涯布衣 | 时间:2003-4-22 8:54:52
感谢网络,为我们带来了信息带来了朋友带来了期待带来了心之愉悦!
憎恨网络,使我们徒遭嘲笑徒增了戒备之心,为我们带来了心酸带来了苦笑。
近来上网,有些网站经常打不开,霄小甚嚣,恶性封杀甚烈,网络之战,不知何时方休,可怜远方散户乘兴而来,到处拍门不开,求信息而无策,寻朋友而无方,败兴而归!金币虽好,心情却差,布衣只得象一叶小舟随波遂浪,何时触礁何处搁浅,无心多虑,随缘吧。
本来,适者生存,有情者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强者烈烈,庸者萧萧,社会竞争是必然的,但这种竞争,必须在理性中进行。
参与金银币的朋友,素质较高,对金银币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对钱币网络怀着敬意,怀着期待,希望通过钱币网络获得信息,获得效益,获得温馨,获得友情,获得心之愉悦,应该说,各大钱币网站为金银币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币友心中是一座丰碑,但近来却出现了不和谐音符,被封杀现象较多,我不知道这黑客来自何方,但我想应是接近钱币行业的人,机械行业不会来攻击吧?食品行业不会来攻击吧?服装行业也不会来攻击吧?那么是谁来攻击呢?不管是谁,此种情况的出现,必将对金银币的发展或多或少带来负面影响,至少,它堵塞了远离市场参与者获得信息的渠道,延缓了行情涨跌发布的时间,使市场之外朋友抢占先机的决心付之迷雾,这是直接的,简接的是心绪受到了破坏,令人扫兴!令人心寒!心情不佳,何来兴趣?既无兴趣,参与之心便索然,无人参与,金银币市场的发展岂不是一句空话?
因此,理性的竞争,应在信誉、人才、服务、技术等方面多下功夫,时刻想到:广大朋友就在你的身边,多少双眼睛在看着你,你的一举一动,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这些人,你对他们的吸引,体现在你的真诚你的热心你宽容的待客你给的回报,他们并不羡慕你攻击别人的高招手段,并不欣赏你抵毁别人的聪明才智。
因此,众多的钱币网络应该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共同为广大钱币爱好者服务,做到资源共享,相互交流,少一点嫉妒,多一点理智与宽容。让广大网友心情愉悦的在各家走来走去,或长住或小憩,享受主人的好客方式,感悟主人的良好心态,他们不在乎你的奉承你的诺言,只在乎你的一声招呼一声问候,如果你忙于厮杀忙于应战,他们岂敢打扰?这样,广大网友便离你们远去,留下你孤芳自赏,岂不寂寞?
其实布衣对钱币网站有着深深的眷恋,对网上朋友有着深深的思念,稍有空隙,便来浏览信息以币会友,它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布衣曾戏言道:“白天是单位的,上半夜是钱币网站的,下半夜才是妻子的”),但愿各个钱币网站门户常开,进门即见笑容,笑容中包含着温馨,温馨中让人留恋忘返,但愿布衣的一点小小心愿得到满足!
也许,我这是杞人忧天,也许,我不自量的冒犯虎威,但我并不针对任何网站不针对任何人,只为那些黑客的攻击感到悲哀!
如果布衣的此贴无意中得罪了那位朋友,敬请饶恕,布衣自当登门致谦!
精品咏叹调
作者:天涯布衣 | 时间:2003-1-24 12:28:22
现在彩金币中的精品已是价格直上青云,高高的价格与自己微薄的俸禄形成强烈的反差,本人无力攀登了,今生恐怕与之无缘,经常自责当初为什么就迂腐得对它稍涨一点就不屑呢,除错龙凤外,其余的贵妃、宝玉、红玉、群英会等我是见过的,只在彩金鱼,万象及生肖币上买了点,而且量不多,用现在的话说,当时价格很低很低,但对贵妃宝玉红玉等就不买,去年夏天起,这些精品币一天一个价,扶摇直上,不买吧,可惜,买吧,心有不甘,“哼,以前我见的时候,价格才如何如何”,始终没有下决心,象湘云一上市不到五千元,当初就想买一两枚算了,还写了一首打油诗《但愿有缘绿罗裙,何时大胆追湘云?美人身价可低点?香车宝马就迎亲》,但还是想等它回调到四千元左右才买,结果,高傲的美人就是一走不回头,凡夫俗子她那能看得上?还有闹天宫,盘古,这些可能成了永恒的遗憾和回忆,这些故事已没有了文字而只变成了一个感叹号!
孩子向往美好的未来,青年喜欢在现实中搏击,中年之后则喜欢眷恋失去了的时光,也许是自己过了凡事容易激动的阶段。因此,对精品的失之交臂,倒不会悲痛欲绝,只是有着深深的遗憾和淡淡的回忆。回忆那曾经与精品失之交臂的经过。这种遗憾,并非是可惜失去收益的享受,(就算当初买了一枚,现在涨得再高也舍不得卖的),而是遗憾自己的集藏故事缺少了金银币板块中最精彩的一页,遗憾这些华厦文化的精髓没有在自己的集藏故事中驻跸!
也许,以后当朋友聊起这些精品的时候,我还是那句话:“哼!当初我见的时候,价格才如何如何!”。
金银币:我想有个家
作者:天涯布衣 | 时间:2003-1-24 11:28:19
我对炒作的看法
金银币发行的目的,是为了人们的收藏,一件藏品的价值,浓缩在以它为载体的各种信息中,它的价格随着需求人数的增减而涨跌,一般而言,价值与价格成正比,但有时价格并不完全说明它的价值,在战乱期间,人们或忙于保家卫国,或忙于争相逃命,对金银珠宝也是无暇顾及的,而太平盛世,人们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会对精神享受有强烈的欲望,因此,对自己喜欢的物质进行收藏,便变成了收藏品,当某种收藏 品需求的人数越来越多,其价格就越高,价格越高,知名度就越大,这种知名度是理性的自然延伸,而炒作,价格超越了现阶段客观存在,改变了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虽然也对金银币带来一定的知名度,但这种知名度是非理性的强行扩散,英属圭亚那1856年洋红色帆船邮票,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三十万美元,经过多次的拍卖,到八十年代的近百万美元,梵。高的《加歇医生》创下了八千二百五十万元的天价,全世界著名的收藏家都知道,但它并没有在市场上炒作,只是通过多次的拍卖,理性地升值。
当年炒作的东北君子兰,南宁的宠物,海口的房地产,九七年的邮票、磁卡,股票中的亿安科技,都对某地某事带来了一定的知名度,但这种知名度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它留给后人更多的是尴尬与酸楚。
现阶段的金银币知名度还不高,收藏人数还不多,这跟早期的发行政策、宣传手段有关,要提高它的知名度,除了有良好的发行政策外,应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电子网络、专业书籍等来大力宣传,以及畅通发行渠道、透明发行价格,让它家喻户晓,提高人们的收藏欲望,相信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会迎来灿烂的明天,因此,金银币并不需要炒作来提高知名度,也违背了发行的初衷。炒作会带来不良后果,会延缓了金银币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使价格超越了现阶段的客观存在。一件藏品,在各个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价值,是和当时的经济环境与人们的收藏兴趣密不可分的,炒作会使某些品种在短期内价格裂变,超越了现阶段的价值,透支了今后的提升空间,应该肯定,金银币会有更辉煌的前途,现在的彩币和一些早期精品,会越来越升值,但不能把若干年后的预期价格拿到现在来支取,应该象彩金虎,它从几百元、一千多元。。。。一步步走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升值希望,而彩金羊一面市就两千多,这样下去,过两年发行的彩金生肖一面市还不得五六千?这样,风险加大,会吓退不少后来者,客观上封住了想来参与金银币的人。
二、炒作有欺骗的嫌疑:从房地产、股票、邮票的炒作来看,具有不真实的宣传,连空穴来风的“国民党遗留大陆宝藏图”也有人大炒特炒,因此,炒作是人为的制造气氛,夹杂着非理性,为了对自己筹码的拉升,会隐瞒真相,散布与事实不符的消息,这和理性的投资不同,比如说,上海正成为国际大都市,世界很多大集团进驻上海,投资者通过考察,理性分析后,认为上海将会经济腾飞,那么决定在上海投资房地产,以时间换空间,期望若干年以后有较大的收益,而炒作者不同,他也会在上海购置房地产,但他没耐心等待,想在短期内使资金膨胀,会散布各种不切实际的言论,什么“普京、布什、比尔。盖茨要来上海定居了”“联合国总部准备迁来上海了”。。。。。。,通过制造各种气氛吸引不明真相的跟风者。集藏市场上最近的找错,制造各种利好消息,便如此.
三、打击了收藏者的热情:大家知道,在浩如烟海的藏品中,各人根据自己的喜爱程度和经济能力,只偏重于某一板块某一专题,比如集彩金生肖,现在的彩金羊一面市就两千多,或集藏或投资各类参与者的各阶段利润都被别人截取了,望着高高在上的价格,他们只有望币兴叹,“你可以买别的啊,”“没有叫你买呀”,难道集生肖专题的人会买个熊猫来搭配吗?
“你可以买别的呀”“又没谁叫你买”,这两句话可以用以下事例来形容:
假设京沪之间的硬座二百元,而卧铺提到五千元,要是别人有牢骚,你也可以说“你去坐硬座呀”
地下黑彩庄家也可以说“我没叫你买呀,是你自己愿意掏钱的嘛”,但为什么黑彩会受到打击?因为它欺骗了善良的人们,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掠夺了别人的利益。
只不过一种是法律监控范围,一种是道德遣责范围罢了。
收藏欲望与资金能力是参与者的基础,当炒作价格对收藏欲望和资金造成威胁时,他们只得无奈地放弃。
别对收藏二字嗤之以鼻,不管你承认不承认,金银币的最终归宿是收藏,它最终会被收藏者当作神灵来供奉,它在收藏者心中有一个神位,没有收藏者提供的神位,币就成了孤魂野鬼,就成了象黑奴一样被人贩来贩去,人人都想有个家,金银币也想有个家,有个对它呵护的家。
哲学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精神与物质可以互为影响,每个人,每一个群体,当他的生存环境受到漠视时,便会产生离心力,一个政权的失败,便是从最初的不满情绪开始的,一个企业的破产,除了决策者失误之外,也是因为少了凝聚力,同此理,一个集藏市场到了收藏者被漠视,当广大的收藏者牢骚满腹时,离他衰落不远了。有人说,没有最终的收藏,错!恰恰相反,它最终才是收藏,从某个人来说,可能不会永远收藏此品,那怕他一生一世痴迷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他死后他的后代可能出让,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死之前也会转让该藏品,或委托卖出,或通过拍卖,或干脆拿到市场上出手,但不管何种形式,都是从一个收藏者到另一个收藏者手里,最终性质都属于收藏,流通是手段,收藏才是目的,即便是现在整件整箱的品种,他最终会被分流,散落于各个藏者手中,炒作时间再长,也会有曲终人散的时候,并不能把该藏品的流通过程作“没有最终收藏”的定义,要是按这个逻辑,故宫博物馆都可以改为“故宫物品购销馆”了。
炒作形成的价格暴涨,会打击了收藏者的热情,集邮者锐减就是对炒作无声的反抗,也许有人说,这不是炒作所致,而是新邮扩容的结果,不,没有炒作,便没有扩容,邮政是见到炒作者需要“量”才投其所好,不断开发新品种、加大发行量的,当初一千多万的集邮大军象森林,现在已变小树林了,成了散兵游勇,森林尚且如此,何况金银币的队伍只不过是一片小苗,再不注意培养,早晚会枯萎。
真到了币市抛弃收藏者那天,只剩下炒作者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时,炒作者们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唉,回头一想真无趣”。近几年炒作新邮便是最好的证明,因为少了收藏者的介入,面对堆积如山的邮品,从邮总、各地集邮公司,各炒手也感到疲惫了。
四、使国有资产流失,容易滋生腐败:有些利润是合法的,取得一定的差价是对其劳动的肯定,尽管发行价格的倾斜度不尽人意。比如,邮票公司的紧销品,国家邮政本身就预留了相当的空间,而有的集邮公司偏偏又搞什么期货,8元面值的提到20元甚至更多的价位上抛售,这中间的利润都到那里去了?有没有进私人的腰包?金银币的发行价格不透明,同样存在这种情况,随着炒作的升级,金银币板块也容易形成各个集团之间的利益约定,经过层层的利益支取,抛向市场的价格便会居高不下。
此外,还有个人收入所得税问题,暴炒必定带来一部分人的暴利,并非人人都依法纳税,因为,税收的触角还没有完全伸到这里,税收法规还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控。
五、打乱集藏结构,降低收藏质量:收藏,有着怡情、益智、储财功能,毋休违言,藏品升值到一定的空间,由于各种原因,收藏者为了经济利益而出让自己的藏品,这并不奇怪,但收藏者的初衷并不是以经济利益为第一位的,而是以精神享受为第一位,有些有特殊意义的藏品,再高的价也不会出让,如影响自己人生环境而得的藏品,又如亲人朋友在灾难中留下的物品,一般而言,是不会出让的。
各种信息以藏品为载体,永远随着藏品流传下来,政治、经济、科学、人文、史料等相关知识,让人们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从而提升了生活质量,真正的收藏者,会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地方的集藏人数多少,从某方面来说,体现了该地方的经济发展与道德水准,以及人口素质。而炒作,夸大了收藏品的功能,在利欲的支配下,各行各业的人都加入了进来,有些并不懂收藏,连炒作的品种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全是道听途说,别人吹什么就买什么,目的只有一个,赚钱!当暴跌时,成了套牢族,造成了经济损失,影响了正常的家庭生活,正常的心态受到了破坏,在没有解套之前,他成了被动收藏者,但此收藏非彼收藏,这种收藏是没有质量的,还不如叫他“保管员”更恰当些。
即便是购入藏品的初衷为收藏,在炒作的的影响下,收藏者也会受到利益的影响,注意力也会随着价格的涨跌而转移,过去那种悠然自乐、细细品味的心境弱化了,君不见,过去的书刊有不少收藏研究文章,而现在更多的是被每天的价格代替了。过去各地基层集藏协会还定期的开什么座谈会,帮收藏者牵线搭桥配藏品,鼓励集藏者参加展览,走向世界,每当我国某位藏家在国际上获奖时,大家都欢呼雀跃,而现在,有的集藏者对自己藏品的暴涨欣喜若狂。无暇品味自己的藏品了。
六、影响了金银币的发行政策:金银币的发行政策是根据国家的宏观经济与公民的微观收入、收藏兴趣以及国际趋势来制定的,近几年的注意力由国外转到了国内,如长期恶炒,会造成虚假繁荣现象,给币总的发行政策造成误导,或是以为需求大了,或是投炒作所好,大幅度扩容,这样,会制约着金银币的发展。
七、影响金银币的品相:金银币虽没有邮票、古画等藏品娇嫩,但对币总、投资者、收藏者来说,也应树立长期保护的观念,频繁的炒作,换手率的加快,破坏了它的密封性,当他长期裸露时,空气中的水分及各种有害物质、交易过种程的触摸都对它造成氧化、退色等,影响了视觉效果,弱化了藏品的价值。
八、对社会稳定来有潜在的影响:并不是小题大作,九七年和去年的邮票恶炒便说明这种担心,当时动用了多少警察来维持秩序?当一部分参与 者因为炒作使自己的经济崩溃了,心理便开始扭曲,各种不健康的想法就出现了,当然,现在的金银币市场还不到这个地步,可以忽略不提,但既提出来,也并非就是多余的话题。
以上是个人对炒作的一点看法,如有不妥,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