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库钱中国历朝都有铸造镇库钱的记载,镇库钱为中国古代钱币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寓意吉祥富贵,兴旺发达,永镇财富。它见证着中国悠久的货币史,承载着古老的东方文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韵,作为一种吉祥物而深受广大钱币爱好者喜爱。
镇库钱,为了镇灾驱邪,祈求吉祥富贵、永镇财富,朝廷在铸币时,多在库房中设神堂,以供奉财神、仓主、土地、火神等神位。神堂香案上方,大都悬挂一枚特制大型钱币,其上披红绸,下挂流苏,即谓之镇库钱。
镇库钱,为非流通硬币,其铸量甚微,由工匠们精心铸造,工艺甚精,堪称当时先进铸币工艺的代表作品。
现知最早的镇库钱为“大唐镇库钱”,由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王朝铸造,迄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我国历朝都有铸造镇库钱的记载,镇库钱为我国古代钱币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寓意吉祥富贵,兴旺发达,永镇财富。它见证着我国悠久的货币史,承载着古老的东方文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韵,作为一种吉祥物而深受广大钱币爱好者喜爱。
为弘扬钱币文化,我国自1982年开始发行仿制“咸丰重宝”金质纪念章以来,已先后发行了七组金、银仿镇库钱纪念币、章。其仿制多为清朝和唐朝时期的镇库钱,现逐一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他们是:“咸丰重宝镇库金钱”金质纪念章1枚、“宝源镇库金钱”金质纪念章1枚,“大清镇库银钱”银质纪念章1枚、“大清宝源金、银钱”金、银质纪念章,各1枚,“五福金钱”金质纪念章1枚、“大唐镇库金钱”金质纪念章1枚,“大唐镇库”金、银纪念币,金币、银币各2枚。
从我国发行的以上七组仿镇库钱纪念币、章来看,多以仿制清朝和唐朝镇库钱为主,这两朝的镇库钱“制式”大体相同,但清朝镇库“通宝”、“重宝”钱的“边”明显比唐朝镇库钱的“边”要宽。 1990年发行的《大清宝源金银钱》与1985年发行的《宝源镇库金钱》除规格、重量不同外,其正背面图案完全相同。 “大唐镇库”古钱的背面原是光背的,在“穿”与“边”之间的钱体上并无文字。为了美观在铸造纪念章时光背上铸上了繁体“吉祥”和“中国金币总公司”字样,在铸造纪念币时光背面上铸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98”年,及面额等当代社会文明的标志。面额、国号是区分当今纪念币与纪念章的主要标志之一。 将古钱币与现代金银纪念币结合起来,在同一枚币上既能欣赏到古钱币的神韵,又能观赏到现代金银纪念币的风采。是“大唐镇库”金、银纪念币的一大特点,也是她的魅力之所在。
《国务院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我国对外发售金、银币(章)管理的请示报告的通知》加强我国对外发售金、银币(章)管理的请示报告
(一九七九年九月十四日中国人民银行报告,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二日国务院批转)
国务院:
为了给国家多创外汇,今年初,我在香港首次试销了《北京名胜纪念金章》,受到国外藏币家的极大欢迎。建国三十周年纪念金币和联合国儿童年纪念金币,也将在国内外发售。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三月十七日的批示精神,我行将继续设计制造各种式样的金、银币(章)向世界市场销售。为提高纪念币的质量,国家计委已批准我行进口部分先进设备,以增强我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目前有些部门为了给国家赚取外汇,也拟制造和发售纪念金币。外国商人也主动与我有关部门联系,要求合作制造发售纪念金币。
我们认为,纪念币不同于一般纪念品,按照国际惯例,纪念币是带有面值的货币,只能由国家银行制造发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制造和发售纪念币。金银章在世界金币市场销售,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发行数量过大,或质量低劣,不仅销售不了,并且也会影响我国声誉,给以后再发行造成不良影响。为了加强货币管理和金银管理,维护我国对外发售纪念币(章)的信誉,提出如下意见:
一、 金、银质纪念币,统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设计、制造、发行。其它部门和单位一律不得铸造和发行(包括其它材质的货币在内)。
二、 向国外销售纪念金银币(章)统一由中国银行(及其在国外的分支机构)负责经销,以利于外汇收入的统一管理。
三、金银质纪念章应由中国人民银行所属中国造币公司统一制造。各单位需要制造金银章时,可向中国造币公司商洽。金银章销售后所得的外汇利润分成办法,报国家计委批准执行。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执行。
————————————————————————————————————————————————
从早期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中可意会:《新中国金银币图录》中的早期金银章的立项、铸造、发行都是比较严格的:人行牵头,甚至“惊动”国务院。这与近年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造币厂厂家个体行为订制、自制发行金银章性质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在金总的《新中国金银币图录》中,1998年以前的金银章只有那么多种,而其间造币厂自行发行的甚多金银纪念章却上不了金总的《新中国金银币图录》。收藏金银章,选择品种其实不难,买一本《新中国金银币图录》,按图索骥,挑选图录中1998年以前的金银章收集即可。这样比较简单。收藏图录以外的金银章,太多太复杂,选择品种有一定难度了,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