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新华夏社区
实行省(都、区)直管市县,每省(都、区)一般辖约50个县,全国设约50个省(都、区)。
1、北京都:现辖区域不变。
2、渤海省:由现天津市、现河北省秦皇岛市、唐山市、承德市、廊坊市组成,省会天津。
3、辽东省:由现辽宁省大连市、丹东市、营口市、宽甸、桓仁、岫岩组成,省会大连。
4、辽宁省:由现辽宁除上述余下地区,合现内蒙赤峰市、哲里木盟组成,省会沈阳。
5、吉林省:由现吉林合现内蒙兴安盟组成,省会长春。
6、黑龙江省:由现黑龙江合现内蒙呼伦贝尔盟组成,省会哈尔滨。
7、雁云省:由现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现河北省张家口市、涞源组成,省会大同。
8、平原省:由现河北省邯郸市、刑台市、现河南省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新乡市、焦作市、济源市、现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组成,省会安阳。
9。内蒙古自治区:由现内蒙古自治区除上述地区以外的地区组成,首府呼和浩特。
10。山西省:由现山西除上述地区外的地区组成,省会太原。
11。河北省:由现河北除上述地区外的余下地区组成,省会石家庄。
12、胶东省:由现山东省青岛市、潍坊市、烟台市、威海市组成,省会青岛。
13、淮海省:由现江苏省徐州市、连云港市、滨海、响水、灌南、宿迁市、现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宿州市、亳州市、现河南省商丘市、现山东省日照市、临沂市、济宁市、荷泽市组成,省会徐州。
14、山东省:由现山东除上述地区的余下地区组成,省会济南。
15、上海都:包括现上海、现江苏昆山、太仓,现浙江嘉兴、宁波、舟山等地。
16、浙江省:由杭州市、桐庐、建德、淳安、湖州市、绍兴市、现安徽黄山市、宣城市、现江西婺源组成,省会杭州。
17、浙南省(东瓯省或雁荡省)——由现浙江温州市、台州市、丽水市、金华市、衢州市组成,省会温州。
18、江苏省:由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淮安市、盐城市组成。省会江阴(靖江)。
19、扬子江省:由现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现安徽省马鞍山市、滁州市、芜湖市、巢湖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组成,省会南京。
20、淮河省:由现安徽省六安市、阜阳市、现河南省周口市、驻马店市、信阳地区组成,省会潢川。
21、河南省:由现河南省除上述地区外余下地区组成,省会郑州。
22、襄(阳)荆(州)省(或淅川省):由现湖北省襄樊市、十堰市、荆门市、荆州市、枝城组成,省会荆门。
23、三峡省:由现重庆市、现湖北省宜昌市、恩施州组成,省会重庆。
24、湖北省:由现湖北省除上述地区外余下地区组成,省会武汉。
25、黔中省:由现湖南湘西州、怀化市、现贵州省铜仁地区、黔东南州组成,省会怀化。
26、岭南省:由现湖南省衡阳市、郴州市、现广东省韶关市、连县、连山、阳山、现江西省赣州市、吉安市组成,省会井冈山。
27、岭西省:由现广西柳州市、桂林市、河池地区、现湖南省永州市组成,省会桂林。
27、湖南省:由现湖南省除上述地区外的余下地区组成,省会长沙。
28、江西省:由现江西省除上述地区外的余下地区组成,省会南昌。
29、厦汕省:由现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龙岩市、现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梅州市组成,省会厦门。
30、福建省:由现福建省除上述地区外的余下地区组成,省会福州。
31、香港都:由香港、澳门、现广东省珠海市组成。
32、广南省:由现广东省茂名市、湛江市、现广西防城市、钦州市、北海市、玉林市、贵港市、梧州市、贺州市组成,省会玉林。
33、广东省:由现广东省除上述地区外的余下地区组成,省会广州。
34、广西自治区:由现广西除上述地区外的余下地区合现贵州兴义州、云南文山州组成,首府南宁。
35、海南省:现海南省不变,省会海口。
36、秦巴省:由现四川省南充市、巴中市、达州市、广安市、广元市、现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组成,省会巴中。
37、金沙江省:由现四川省攀枝花市、凉山州、九龙县、稻城县、乡城县、现云南省东川区、昭通地区、丽江地区、迪庆州、永仁、元谋、组成,省会攀枝花。
38、南诏省(大理省):由现云南省大理州、保山市、临沧地区、德宏州、怒江州组成,省会保山。
39、贵州省:由现贵州省除上述地区外的余下地区组成,省会贵阳。
40、四川省:由现四川省除上述地区外的余下地区组成,省会成都。
41、云南省:由现云南省除上述地区外的余下地区组成,省会昆明。
42、陕西省:由现陕西省除上述地区外的余下地区合现甘肃省庆阳市、平凉市组成,省会西安。
43、甘肃省:由现甘肃省除上述地区外的余下地区合内蒙额济纳旗组成,省会兰州。
44、青海省:不变。
45、宁夏自治区:不变。
46、西藏自治区:不变。
47、北疆自治区:由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哈密地区、吐鲁番市、昌吉州、伊犁州、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组成,首府乌鲁木齐。
48、南疆自治区:由现新疆巴音州、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咯什地区、克孜州组成,首府咯什。
49、台湾省:不变。
瞭望杂志: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九大问题等待破解
中新社北京六月二十四日电 (李迪) 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中共十六大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设计的长远目标。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科研部副主任薄贵利教授在最新出版的官方杂志《瞭望》上发表言论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从宏观角度来说,需要解决以下九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改革行政区划体制,适当缩小现行省级政区面积,增加省级政区数量和省级政
府的管理幅度,减少地方政府层级,由现行的省、市、县、乡四级结构恢复为宪法规定的三级结构,由省直接管理市县。
其二,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管理方式,真正实现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将政府职能尽快转变到维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电子政务,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其三,继续改革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中央与地方合理分权体制,依法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职责、权限,正确处理中央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其四,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强地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部门,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重多头执法等问题。
其五,改革和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依法坚持和维护各级政府行政首长的选任制,在地方,特别是在县乡两级探索和试行行政首长的直选制,以法律明确规定各级行政首长的职责权限,建立健全行政首长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或选民的报告制度、重大事件的责任追究制度、述职述廉制度、质询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等,使行政首长负责制真正落到实处。
其六,以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为目标,改革和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实行以政务类和业务类分类管理为重点的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行政首长的职务任期制、辞职制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完善公务员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公务员激励和保障机制,扩大党员和群众对政务类公务员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其七,继续改革和完善地方行政体制。当前,在与国务院机构改革相衔接,继续调整、改革和优化地方政府机构的同时,要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是结合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搞好乡镇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减轻农民负担,有条件的地方继续推进乡镇合并。二是按照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推进城镇行政体制改革,依据城市型和广域型行政建制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改革市管县体制,实行市县分置,探索和创新城镇行政管理模式,健全社区服务功能,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其八,加强和完善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以法律明确政党监督、权力监督(即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行政监察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的职权范围,扩大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关的勤政、廉政和责任机制,依法保障公共权力的廉洁和高效。
其九,要研究和制定行政体制改革的战略规划,建立行政体制改革科学决策的智囊系统,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翻烧饼”现象,使行政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科学的改革战略指导之下,分阶段、累积性地实现改革目标。
中国新一届中央政府组成后,积极组织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目前,新设立、组建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各项工作已步入正常有序轨道。作为历史上第五次大规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这次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改革呈现出转变政府职能等鲜明特点。
中共中央党校微观经济室主任韩保江教授对改革面临的困难有深刻的洞察。他表示,任何机构调整,不仅要触及机构取舍、人员去留、权力交替和利益调整等实际问题,而且会遇到旧体制的惯性和利益受损者的阻力影响。所以,建立起来的新机构要真正发挥预期的威力,不仅需要通过“磨合”来克服旧体制的束缚,寻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契合点,而且需要在运行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