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15日晚,由上海油画雕塑院主办,上海春天国际艺术沙龙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拉上帷幕。
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开幕当晚,24只盖着红布的巴迪熊一定还让您记忆犹新。当德国学校的小朋友将红布揭开的刹那,参加开幕式的来宾无一不为这些憨态可掬的艺术巴迪熊所吸引。在德国柏林街头随处可见的艺术巴迪熊是和平与友谊的象征,此次由上海春天国际艺术沙龙有限公司首次引进。
作为上海春季艺术沙龙的衍生项目“上海•非凡停泊——彩绘雕塑巴迪熊群展”将于十一期间在“黄兴公园·十一金秋游园会”隆重登场。由20多位知名艺术家及德国小学小朋友绘制的艺术巴迪熊将在此作为期1周的展览。必将为节日的上海增添喜庆色彩。
地点:上海黄兴公园
时间:2003年10月1日-7日
巴迪(Buddy),在西方语言中有“兄弟、朋友”的含义。一个脱胎于德国柏林的独特艺术形象——熊,被冠以“巴迪”的昵称,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柏林,著名的德国城市,它曾经经历过长期的分裂、对峙局面,使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人民承受了难以言喻的精神痛苦,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历史才被改写。柏林墙被推倒,东西柏林统一,完成了史无前例的民族宽容和融合。基于“宽容”和“统一”的民族精神,德国两位艺术家Eva和Klaus Herlitz博士创造了以“熊”为象征物的“柏林形象代言者”,目的是向全世界发出倡导和平、相互信任、彼此了解的心声。他们的创意理念是:艺术能跨越一切语言障碍,成为联系世界各国人民的纽带。
2001年6月20日,在德国柏林的大街小巷出现了“朋友”行走熊、“舞蹈者”站立熊和“杂耍者”倒立熊三种色彩斑斓的“巴迪”雕塑艺术形象,这些憨态可掬、一人多高的“巴迪熊”自亮相始就征服了每个柏林市民和前来观光的旅游者,为柏林街头树立了一道奇特新景观。市民欢欣鼓舞,争相与“巴迪熊”合影,儿童更是兴高采烈,爬上“巴迪熊”的身上、背上嬉乐玩耍,一些熊的复制品被游客竞相购买收藏……
由于“巴迪熊”的原创理念起点很高,它的创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艺游乐品和商业产品,策展人确定了以著名艺术家进行自由空间想象创作的原则,因此,每座“巴迪熊”均为高质量的视觉艺术品。2002年5月7日,首座巴迪熊横渡大西洋,来到了美国纽约的南曼哈顿公园,柏林市政府将象征着和平与友谊的巴迪熊捐赠给了纽约市政府。同年6月20日,首场大规模的艺术活动在柏林拉开了序幕。在柏林的勃兰登堡这一当年东西柏林的分界地,在城堡门边的帕里色广场上,代表与德国建交的125个国家,每个国家选出一位本国的著名艺术家绘制了125座站立巴迪熊。125只站立巴迪熊高举双手围成了一个大圆圈。此次活动被命名为“联合国——艺术无国界”,由德国与联合国共同发起。此后,巴迪熊曾来到中国北京,一座由北京小学生绘制的象征中德友谊的“朋友”行走熊展示于中德建交三十周年德系列展览上。
2002年11月5日,在结束了为期六个月的展览后,联合国展览中的46个巴迪熊参加了拍卖,所得款项用于联合国救助非洲贫困儿童。同时安置在柏林街头的巴迪熊结束了为期一年半的展览后,被集中拍卖,许多企业出巨资收藏,所得款项捐赠给慈善机构用于儿童的援助基金。巴迪熊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与和平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上海,这座太平洋西海岸的东方明珠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和速度吸纳着全世界多元文化成果,“巴迪熊”被引进的速度足以佐证。由上海春天国际艺术沙龙有限公司出巨资独家引进的24只白胚巴迪熊,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邀请了来自本地和海内外的著名艺术家为其穿上了美丽而富有中国特色的衣裳。他们是:柯罗夫(德国)、邱瑞敏、李磊、王劼音、陈家泠、魏景山(美国)、赵渭凉(美国)、周长江、卢治平、张培成、夏阳(中国台湾)、杨春华、周一清、殷雄、葛千涛、任戎(德国)、刘亚平、孙良、边平山、王向明、万芾、刘曼文、穆昉澜和穆昉昀,他们日以继夜、冒着酷暑、执着努力地创作和绘制,才使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巴迪熊”有幸展示在上海人民面前,一睹它们的神采。其中一只为德国小学的小朋友们集体创作。彩绘巴迪熊的活动被命名为“上海·非凡停泊”,并于2003年9月10日晚在首届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开幕式上集体亮相,受到各界的关注和好评,它的下一个旅程为“黄兴公园·十一金秋游园会”将停泊在黄兴河畔大草坪上,接受广大市民的检阅。
上海版巴迪熊的诞生以传递和平、进步、文明的心声为己任,同时承载着传播新上海城市精神和迎接2010世博的使命,开始了它漫长而愉快的旅程。它们将巡游在中国这块改革开放的大地上。
地址:上海市虹桥路农工里100号上海油雕院艺术沙龙办公室
邮编:201103
电话:021-62087569 62089227
传真:021-62197231
联系人:邢宇萍
email:artsalon@cnarts.net
http://www.artsalo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