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泉友社区 http://bbs.jibi.net/index.asp
编码:1990—0201—Au—12oz
材质:金币
质量:精制
重量(盎司):12
直径(毫米):70
面额(元):1000
成色(%):99.9
发行量(枚):500
铸造单位:上海造币厂
正面图案:曲阜大成殿
设计:曾成沪
雕刻:曾成沪
背面图案:徐悲鸿所绘《奔马图》
设计:余敏
雕刻:余敏
编码:1990—0202—Au—5oz
材质:金币
质量:精制
重量(盎司):5oz
直径(毫米):60
面额(元):500
成色(%):99.9
发行量(枚):500
铸造单位:沈阳造币厂
正面图案:曲阜大成殿
设计:曾成沪
雕刻:曾成沪
背面图案:徐悲鸿所绘《饮马图》
设计:王福德
雕刻:王福德
编码:1990—0203—Au—1oz
材质:金币
质量:精制
重量(盎司):1oz
直径(毫米):32
面额(元):100
成色(%):99.9
发行量(枚):6000
铸造单位:上海造币厂
正面图案:国徽
设计:顾杏宝
雕刻:顾杏宝
背面图案:张大千所绘《唐马图》
设计:顾杏宝
雕刻:顾杏宝
编码:1990—0204—Au—8g
材质:金币
质量:精制
重量(克):8
直径(毫米):23
面额(元):150
成色(%):91.6
发行量(枚):7500
铸造单位:沈阳造币厂
正面图案:曲阜大成殿
设计师:曾成沪
雕刻师:曾成沪
背面图案:徐悲鸿所绘《奔马图》
设计:?
雕刻:?
编码:1990—0205—Ag—12oz
材质:银币
质量:精制
重量(盎司):12
直径(毫米):80
面额(元):10
成色(%):99.9
发行量(枚):1000
铸造单位:上海造币厂
正面图案:曲阜大成殿
设计:曾成沪
雕刻:曾成沪
背面图案:徐悲鸿所绘《奔马图》
设计:余敏
雕刻:余敏
编码:1990—0206—Ag—5oz
材质:银币
质量:精制
重量(盎司):5oz
直径(毫米):70
面额(元):50
成色(%):99.9
发行量(枚):2000
铸造单位:沈阳造币厂
正面图案:曲阜大成殿
设计:曾成沪
雕刻:曾成沪
背面图案:徐悲鸿所绘《饮马图》
设计:王福德
雕刻:王福德
编码:1990—0207—Ag—1oz
材质:银币
质量:精制
重量(盎司):1oz
直径(毫米):32
面额(元):10
成色(%):99.9
发行量(枚):12000
铸造单位:上海造币厂
正面图案:国徽
设计:顾杏宝
雕刻:顾杏宝
背面图案:张大千所绘《唐马图》
设计:顾杏宝
雕刻:顾杏宝
编码:1990—0208—Ag—15g
材质:银币
质量:精制
重量(克):15
直径(毫米):33
面额(元):10
成色(%):90
发行量(枚):15000
铸造单位:沈阳造币厂
正面图案:曲阜大成殿
设计师:曾成沪
雕刻师:曾成沪
背面图案:徐悲鸿所绘《奔马图》
设计:?
雕刻:?
编码:1990—0209—Pt—1oz
材质:铂币
质量:精制
重量(盎司):1oz
直径(毫米):32
面额(元):100
成色(%):99.95
发行量(枚):2000
铸造单位:上海造币厂
正面图案:国徽
设计:顾杏宝
雕刻:顾杏宝
背面图案:张大千所绘《唐马图》
设计:顾杏宝
雕刻:顾杏宝
正面图案:曲阜大成殿(1990—0201—Au—12oz,同图同例)
1990中国庚午(马)年金银铂纪念币包括4金4银1铂共9枚,正面图案有二,其一是“国徽”,另外一款,则是“曲阜大成殿”。
“曲阜大成殿”图稿的设计与雕刻均出自曾成沪之手。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正面图案创作,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建筑”题材。常规理解,背面图案创作意义高于正面图案。通常赏析与研讨,也多侧重于背面图案的得与失。其实,对于中国现代金银币,正面图案与背面图案作用相同,正面图案是货币信息的传递,背面图案是货币主题的表达,二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曾成沪创作“曲阜大成殿”,就是抱有这样的心态。
曾成沪到曲阜孔庙大成殿采风,最先被震撼的,是它类似于皇家建筑的华丽气势。大成殿之名,始于宋徽宗赵佶,崇宁三年(1104),宋徽宗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其旧名“文宣王殿”为“大成殿”。作为建造年代最早的祀孔建筑,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鲁哀公将其私宅改庙堂,一直延续至今。中国祀孔庙堂中,曲阜孔庙大成殿规模最大,它与泰山岱庙天贶殿、北京故宫太和殿,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殿。曾成沪带着敬仰之情,环大成殿前前后后绕行多周,心中有了明确的表述方案。
币面上的“大成殿”,构图类似1982中国壬戌(狗)年金银纪念币正面图案上的“祈年殿”。同样中规中矩的手法,同样直面正视的角度,也同样把建筑置于币面最中端的位置。不同的是,“大成殿”在布局上似乎更正规,上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下缀“1990”年号,既有端庄之肃,又有威严之重。出彩之处在于后期的雕刻,本是平平淡淡的线条稿,经由浮雕制作精心打磨,大成殿九脊重檐,黄瓦覆顶,以巍然之势,拙朴而厚重地浮于币面之上。殿前以蟠龙、行云等纹饰相缠的10根檐柱,高悬正门之上皇帝御书“大成殿”竖匾,以及廊柱之间的前后层次关系,等等,也有恰到好处的细密描绘。
背面图案:徐悲鸿所绘《奔马图》(1990—0201—Au—12oz,同图同例)
徐悲鸿画马虽有无数传说,但大家公认的,只有一点,“马”是画家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八年抗战,大半个中国在日本铁蹄之下沦为焦土,徐悲鸿正值壮年,血气方刚,“哀鸣思战斗,回立向苍苍”。无奈一介文弱书生,能做的,只有利用手中画笔,表达一片愤慨。“秋风万里频回首,认识当年旧战场。”忧国心如焚,忧民心如焚,通过笔下“马”的万千形态,强烈地表达出来。
“徐悲鸿所绘《奔马图》”图稿是余敏首次接触“生肖”题材,也是首次接触名家作品。任务下达时,并没有太多的要求,只是强调两点:一,徐悲鸿的“马”;二,徐悲鸿的“双马”。当时在脑海里浮现的,便是大师力作《八骏图》。但想从中分割出独立的两匹,难。于是又四处翻阅资料,最终选择了正处于飞奔状态的另外两匹。
余敏非常满意自己的构图:两匹马背上无马鞍,鼻上无缰绳,野性中带着狂放的色彩,强健中带着刚烈的个性。尤其是前面的马匹,高扬的马尾,以及呈落地之态的前蹄,不仅有呼之欲出之生动,而且在币面形成一条斜线,起到连接与贯通的功用。画面虽然简洁,但表达出来的意境却深远。马尾高飘,马鬃飞扬,骏骨开张,气势壮硕,能让人零距离感受到马的神骏气昂。
落笔之前,余敏对大师作品进行了长时的揣摸。贵金属币再现大师作品,不能是简简单单地复制,而是要运用金银币创作特殊也是特有的表述语汇,转述出大师作品中的神韵与气势。徐悲鸿的画作,喜欢以大块墨团来直抒胸臆,转换成浮雕语言,其浓其淡,就要以体积的起伏变化来体现。这之中,既要严格把握住他的笔墨走向,同时,还要调动平时对马的细致观察,在原作基础上,做一些形体上的复原与突破。尤其是后者,如两匹马高高抬起的马头,马头上望向远方的马眼,以及风动之感的马鬃,等等,不同的朝向,不同的状态,不同的神情,都刻绘到细腻而逼真,且具有贵金属的张力。大师原作中用笔的简淡、高逸、泼辣、凝重,在币面以浮雕体现,奔放处不狂狷,精微处不琐屑,越发淋漓,越发酣畅,越发刚劲,越发壮美。如此画面,又能让人想像一望无际大草原的博大与宽广,想像骏马奔驰的无拘无束的激情飞扬。
相比之下,余敏二次创作的“徐悲鸿所绘《奔马图》”,减了一分宣纸材质的阴柔,增了一分金属材质的阳刚。减增之中,大师的创作意图,以及创作过程中的抱负与情感,在币面得到最大程度地展现。
背面图案:徐悲鸿所绘《饮马图》(1990—0202—Au—5oz,同图同例)
《饮马图》为徐悲鸿先生在55岁(1950年)时所做,画品集聚了中西绘画之长。从马的外观来看,徐悲鸿先生酷爱画野马,长期的大量写生,奠定了其画马一代宗师的地位;他将野马骠实、刚劲、矫健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自由和向上的力量。币画的表达集中在马饮水时的动态,兼顾形体的表白。马以尖耳、宽鼻呈现,马鬃、马尾随风摆动,在少数关键部位如骨关节、鼻孔等处加以线条勾勒,马体刻画丰满翔实,充分体现了原画之精髓:构图均衡大方,气势磅礴雄健,造型准确生动,笔墨娴熟酣畅。堪称形神兼备之佳作。
币画以雕刻见长,故在马体的躯干上注重浮雕语言的特写,设计者扎实的素描基础和浸淫多年的版画功底,表现在构图上注重元素间的疏密关系。为使画面完美协调疏朗有序,马腿、马体与马的下腹部,原画上采用笔墨色块一笔带过,而在雕刻时就不可能使用绘画的手法;又如画中的重叠交替部分则更不可能仿丹青,去借助墨色的浓淡,按照马的形状结构施加晕染,既表现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的做法。因而雕刻的处理只能间或疏离,留出间隙空间,但又不能过于牵强,失衡于骨架结构。经此权衡梳理,币作仍能工丽疏朗、清爽跳脱,成为一帧难得的精工制作。
马尾的刻画极尽工巧,马尾根根舞动,马尾的甩动,使本为静态描绘的双马,活脱俏皮,在观者的眼前动了起来。整幅图画在清边的烘托下,景中画,画中景,近景远景,马群和天际都入眼底。观者的视点很容易首先集中在高位的马臀,沿通脊至马颈、再至马首;马背上以坡面勾勒肋排,突出马之饥羸疲重,而腹部则以半圆为之,较好地应用西方绘画中的明暗比例,将画面置于一种审美的动静平衡中,使两只马的造型各呈异趣,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出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
最能代表和体现徐悲鸿艺术水平、反映其个性、也最能表达他思想感情的,莫过于他对马的描绘。他一生爱马,画马,为马的画像寓于着崇高的意境;他立意高远豁达,对马的挚爱深入骨髓,怀有“愿作东南风,长逝入君怀”的执拗和痴念,且至极坚守,做到了终身未改至死不渝。“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就是著名大师徐悲鸿的座右铭。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难得的操守,先生一生践行之,终其一生,未敢假时日相忘于或庙堂之高,或江湖以远。这位江南“布衣”傲世的艺术成就,因其崇高的人格力量而愈加璀灿。
背面图案:张大千所绘《唐马图》(1990—0203—Au—1oz,同图同例)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大师级人物。他与张善子共同创建的“大千画派”,是唯一不以某个具体区域划分和命名的画派,也是一个延续、开放、包容性极强,且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中国画综合性画派。
张大千画马,受二兄张善孖影响。相比之下,张善孖更善于动物画,以虎以马为最。张善孖画马,相为先,画为后。张大千从兄习画,耳濡目染,自然也有造诣。1940至1942年间,张大千两访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多达276幅。莫高窟一行后,大师画风裂变,由明清之飘逸,上溯至唐人之雄浑,且融入大量面壁揣摩的反思与领悟,令人耳目一新。《唐马图》正是画家画风裂变后的新作。画家笔下的“唐马”,用笔古朴,线条考究,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形神兼备,清雅之中带有一分劲丽,威武之中一分刚烈。“画马当以唐人为最,盖于物理、物情、物态三者有得,是以为妙。”张大千如是说。
顾杏宝接受“张大千所绘《唐马图》”雕刻任务,内心多少有忐忑不安之情。虽然他拿到手的素材,只是原作的一幅照片,但画面流溢出来的大师气韵,让他心生无尽膜拜与敬仰。从设计素描图稿,到油土浮雕制作,再到石膏模型修整,在他看来,每一次创作,都是与大师心灵碰撞的过程。他不敢对原作有任何变动,全部笔墨,就是将大师原作的精髓,原汁原味地复制于贵金属币币面。
顾杏宝雕刻的“张大千所绘《唐马图》”,无论金币还是银币,最终的视觉效果,都源于原作又高于原作。这种“高”,是充分展现贵金属币制作浮雕工艺的“高”。它以深浅不一的体积起伏,和强弱不一的线条转换,为“唐马”营造出庄重氛围和浑厚效果。再加上底面锃亮平滑的镜面效果衬映,浮雕“唐马”比纸质“唐马”,多了些绝伦的古雅,多了些生动的姿态,多了些非凡的神韵。抬足有一种狂野之气,垂首有一种沉思之稳。尤其是马背上的马鞍,马全身的肌理,马臀部的马尾,均变宣纸材质的生动之风,为贵金属材质的浮雕之劲。变动之中,马的气韵,如烈烈秋阳,如瑟瑟山风,如滚滚流云,既具有刚健之野,又具有苍劲之力。而这,恰恰也是画家力图达到的效果。
传,张大千多有骑马体会,还下气力研究过《相马经》,故而画马,满怀自信。顾杏宝创作“张大千所绘《唐马图》”,一定程度,也体现了画家的这种自信。
背面图案:徐悲鸿所绘《奔马图》(1990—0204—Au—8g,同图同例)
中国庚午(马)年8克金币的原型是徐悲鸿在1948年赠给史
学家邓蜀生的礼物。这幅《奔马图》作于1948年初冬,其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三大战役,傅作义部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提议,北平和平解放在即。画高3.26米、宽1.12米的这幅《奔马图》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也是徐悲鸿平生所绘最大尺幅的作品。大师采用了豪放的泼墨和劲秀的线描写意方法,着重刻画出马的神韵和气质。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轻疾,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奔马强壮有力,生气勃勃,不仅表现了马的精神和特征,更赋予了画家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为振兴民族艺术而奋斗。
配图134:徐悲鸿所绘《奔马图》
金币上再现这幅尺幅巨大,气势磅礴的《奔马图》,除了形象上的精确真实,特别要抓住徐氏奔马那种英俊无双、健劲积极的精神气概。这是一匹驰骋荒原、昂首苍空的“野马”,让人忍不住跟随着奔跑天涯,享受自由自由无拘无束的畅快感觉。
贵金属浮雕艺术很有意思,兼具了平面绘画和圆雕的双重特性,附着在金属底板上,有凹凸起伏和前后高低的层次变化,因此造成不同受光面的明暗对比,表现出形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而这个作品由于是浅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强,因此更多保留了徐悲鸿在画马时的描绘手法及透视方式。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地表现出充满生气的艺术形象,并贴切地展现出徐悲鸿对于奔马的内在情感依附。尤其还考虑到马的姿态倾向、环境位置和不同角度金属的光线等因素,很好地处理了这些关系,从而使方寸之间的奔马也达到非常出色的视觉效果。
背面图案:徐悲鸿所绘《奔马图》(1990—0208—Ag—15g)
中国庚午(马)年15克银币中选用的仍然是徐悲鸿的《奔马图》。“凡美之所以感动人心者,决不能离乎人之意想。意深者动深人,意浅者动浅人。”这是徐悲鸿的艺术观。徐悲鸿的奔马作品都以高超的技巧与深邃的意境激起我们强烈的共鸣,并激励着我们向人生的更高境界进取。
此幅《奔马》,是徐悲鸿晚期作品中的一幅精品佳作。在这幅作品中体现了悲鸿先生高超的造型能力与深厚的笔墨造诣,将西洋画的明暗技法融入中国画大写意风范,对于马的描绘达到神形兼备、酣畅淋漓的至高境界。
这枚银币的起位极低,块面起伏不大,但是以行云流水般涌动的绘画性线条,传递着舒畅的奔驰情调,用透视来表现原作高超的明暗技法。它表现出来的视觉空间是自由的、可选择的、具有无限发展的广阔空间。方寸之间这匹姿态矫健的骏马正在奋蹄扬鬃、腾空飞奔。马头神采飞扬,冲击力极强,似乎要破纸而出,筋骨强壮肌肉发达,肢体曲线极富弹性,倜傥洒脱,尤以前蹄扬起,更觉有四蹄生风之感。鬃毛及马尾潇洒飘逸,随风而舞,有横扫千军之势。那风劲剽悍、姿态优美的形象,也仿佛是自由和力量的象征,令观者在欣赏之余,引发美好的联想与遐思。
配图135:北京金币有限公司印刷的1990中国庚午(马)年生肖金银铂币宣传折页
配图136:中国钱币有限公司印制的1990中国庚午(马)年生肖金银铂币宣传折页之一
配图137:中国钱币有限公司印制的1990中国庚午(马)年生肖金银铂币宣传折页之二
(《中国现代贵金属币赏析》丛书(第1册)陆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