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泉友社区 http://bbs.jibi.net/index.asp
犯罪嫌疑人自制的“错版”人民币。 通讯员 张小林 摄
华龙网讯 潼南的一家水泥销售门市老板,花2万元买了一张“错版”的50元人民币。谁料,这张“错版”的50元是骗子王强从古玩市场买来的,并非真的错版,而是有人将50元的纸币泡了药水后制造出来的。昨日,潼南县法院透露,王强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零八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老板,买个打火机。”3月17日,30多岁的王强走进潼南县一家水泥销售门市店,王强掏钱时,露出了一张50元的钞票,正好被店内的另一个顾客李勇看到,“朋友,你这张钱是错版,可能还是值点钱哦。”
“这张钱至少值3万元,我不卖”,王强转身离开。“先别走,我有个朋友在银行上班,我打电话问一下”,李勇拨通了电话,“真的遇到错版了,你不信问问老板娘嘛”。
老板娘彭英接过电话,对方告诉她,错币是央行发行的,共10张,已收回8张,还有2张没有收回,一张号码是38573143,另一张是38573146,交到银行,银行会支付30万元的奖金。
“我们把那个人喊回来,30万元我俩平分”,李勇追回王强,并当着彭英的面核对了“错版”钞票上的号码,和他银行的朋友说的两个号码之一吻合。
“你把这张钱卖给我们吧”,经讨价还价,李勇和彭英决定以5万元购买。李勇说没带现金,要去银行取钱,便走开了。
“我不认识那个男子”,王强对彭英说,他不愿意将“错版”钞票卖给李勇,“我爷爷住院急需用钱,2万元卖给你吧”。听到这话,彭英直接跑到银行取来2万元,买下了“错版”的50元钞票。然而,当天彭英就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并报警。
6月,警方将犯罪嫌疑人王强抓获归案。据他交代,他先将50元纸币在化学药水中浸泡一天,再用小刀将50元字样挑起来,翻转后用胶水粘上去,就成了一张“错版”人民币。然后,他和李勇,还有电话里那个“银行朋友”,其实是一伙的。(文中人物系化名)(记者 饶金兰)
答:首先肯定地说,所谓“错版货币”是不存在的。因为印钞厂印制钞票时使用的印版、制造硬币使用的钢模等,是一个整体,在印制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局部倒置或颠倒的问题。因此,也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收藏价值。
问:那么“错版货币”是如何形成的呢?
答:目前发现的所谓“错版货币”,不仅有人民币纸币,还有硬币,包括纪念币,还发现有外币。但无论什么币种,都是在原有货币的基础上,经过人工制作的。对所谓“错版货币”如果认真地观察或借助放大仪器观察,就会发现刀切、粘贴、修刮的痕迹。从目前破获的案件看,社会上确实有一些利欲熏心之人,为牟取暴利,专门制作、兜售所谓“错版货币”,希望广大群众引起警惕。
问:这种“错版货币”的社会危害是什么?
答:这种“错版货币” 社会危害很大。它不但败坏了人民币和其他货币的形象和信誉,扰乱货币市场,而且一旦诈骗得逞,将造成人民群众财产损失,应该坚决打击。
问:人为制作“错版货币”触犯了那些法律、法规?
答:人为制作“错版人民币”属于“故意毁损人民币”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43条规定:“故意毁损人民币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利用“错版货币”进行诈骗的,有关执法部门将依法制裁。
问:群众遇到“错版货币”该如何处理?
答:三句话,叫做“一不相信,二不上当,三要抵制”。自已不相信,并规劝其他群众不要上当,并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举报,避免造成更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