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泉友社区 http://bbs.jibi.net/index.asp

中国集币在线(www.jibi.net)是中国金银币业内的领航网站.汇集金银币、邮卡、精制币、古钱币、纸钞、纪念币等收藏品的海量信息是全国领先的网上认证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首家拥有诚信商铺、行情直播、论坛交流、认证交易、今日收盘、成交总汇、大盘综述、名家看盘、专家答疑等栏目及40000注册会员的金银币电子商务网站;成为中国金银币、邮卡、精制币、古钱币、纸钞、纪念币等藏品爱好者销售产品;了解行情及交流的首选网站.
共10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系列(第四组)杜甫银币

1楼
陈酒 发表于:2023/3/4 10:02:00
 中国现代银币上的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杜甫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1987年央行发行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系列(第四组)金银币,其中一枚银币主题为杜甫。主题设计雕刻:曹春生。

【银币发行信息】
银币质量:精制;重量(克):22;直径(毫米):36;面额(元):5;成色(%):90;发行量(枚):30000;铸造单位:沈阳造币厂。

【银币主题的创作】
曹春生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曹春生早年师从刘开渠、王临乙,后留学前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作为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设计与雕刻创作的艺术顾问,曹春生亲自操刀参与创作,“杜甫”银币是唯一作品。

曹春生对诗人杜甫真心尊崇。杜甫的诗歌多以“安史之乱”为大背景,“不虚美,不隐恶”,直接触及社会最底层。字里行间表现的也是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层次思考。“杜甫”币面上折射出的,则是现实主义的凝重与悲凉。         曹春生把握的“杜甫”,更多是透过外在形象的刻划,深刻挖掘复杂而困惑的内心世界。写实手法朴素再现的“杜甫”,半斜的身躯,宽大的长衫,坐于杜甫草堂之外的石凳之上,一手握诗稿,一手执毛笔。石凳是一块天然青石,整体成左低右高的倾斜之态。而“杜甫”,右腿叠架于左腿,躯体也随石凳的倾斜度而偏向左侧。看似随意之笔,其实也是有心而为之。半倾斜的身体,也是向天发问:“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天理难容之现象,为什么会在天下频频发生?
    脸部神情的细微描述,又是“杜甫”的精髓所在:饱经风霜的一张老脸,双眉皱处是对百姓疾苦的关爱,两唇抿处是对朝廷无能的嫉恨,短须飘处是对官员腐败的讥讽,颧骨耸处是对社会黑暗的无奈。尤其是似睁似闭的一双眼睛,看透了人生,看透了社会,也看透了人世间一切一切。此时此刻,诗人脑海里浮出的,是怎样的诗句?或“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或“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或“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笔在手上,眼在世间。心意凝重,诗意悲凉,也感时,也伤事,更是振聋发聩的呼唤。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有丰富的社会内容,有强烈的时代色彩,也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因而,杜甫本人被尊称为“诗圣”,诗作也被尊称为“诗史”。

【资料来源】王世宏先生主编《中国现代贵金属币赏析》第一册...
2楼
陈酒 发表于:2023/3/4 10:04:00
 
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系列(第4组)一金四银,一枚金币主题李世民,四枚银币主题分别为:李春、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杜甫、李白。

3楼
芭比娃娃 发表于:2023/3/4 13:00:00
曹春生对诗人杜甫真心尊崇。杜甫的诗歌多以“安史之乱”为大背景,“不虚美,不隐恶”,直接触及社会最底层。字里行间表现的也是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层次思考。“杜甫”币面上折射出的,则是现实主义的凝重与悲凉。
4楼
芭比娃娃 发表于:2023/3/4 13:06:00

公元745年,杜甫在洛阳结识了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

同样的仗剑远游,不融世俗;同样的才高八斗,诗情万丈;同样的怀才不遇,踌躇满志。


两个人一见如故,饮酒论诗,把酒临风,其乐融融。


人生中一定要有这样一个朋友,同悲欢,共喜乐,能举杯畅饮,也能静坐抒怀,不问世俗,只问真心。


无论日后风云怎样变幻,无论多年后身在何方,总有一人,让你一想起来便觉得温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3/3/4 13:20:31编辑过]
5楼
芭比娃娃 发表于:2023/3/4 13:08:00

记得初中时,语文课曾经学习过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至今还能倒背如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3/3/4 13:24:16编辑过]
6楼
芭比娃娃 发表于:2023/3/4 13:10:00
以下是引用芭比娃娃在2023/3/4 13:08:00的发言:

本娃娃比较喜欢李白,苏东坡;

不过杜甫有几首小诗我还是挺喜欢的: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7楼
陈酒 发表于:2023/3/5 15:10:00
以下是引用芭比娃娃在2023/3/4 13:08:00的发言:

记得初中时,语文课曾经学习过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至今还能倒背如流。
三好学生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楼
女儿红 发表于:2023/3/6 13:38:00
以下是引用芭比娃娃在2023/3/4 13:08:00的发言:

记得初中时,语文课曾经学习过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至今还能倒背如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9楼
海哥 发表于:2023/3/6 13:41:00
 
以下是引用芭比娃娃在2023/3/4 13:08:00的发言:

记得初中时,语文课曾经学习过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至今还能倒背如流。



10楼
十里荷塘 发表于:2023/3/13 15:23: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共10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