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制纪念币的行情的确让不少圈里的人感到意外。新世纪精制币钞在短短的几周时间里有了3倍的增长,据说已经到达了5000元的高度,而去年市价是900元。其他精制纪念币也开始水涨船高,币商几乎每天都要更新价格。 作为一个普通爱好者,我和多数收藏者一样不赞成炒作精制币,因为太高了大家就玩不起了。但是,市场并不以我们的好恶为方向。精制币走强已经是没有太多悬念的大概率事件了。精制币行情如何走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不过,有些东西还是有迹可循的。 支持这一结论的考虑如下,和大家探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27 0:45:52编辑过]
宣传。首先,不能不提的是,近年来一些精制纪念币的大家极力宣传、推广,如早期的飞马等。特别是老孙对精制币的研究和有关精制币的专著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个特殊的收藏品种,可谓功不可没!此外,近年来对精制币的宣传比以前要多,虽然受众范围比较小。这是“群众基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29 16:18:59编辑过]
货币政策。由于2008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影响我国,我们的货币政策在2009年做出了重大调整。从2008年的“收回流动性”改变为“适度宽松”,但执行中变成了比较宽松。根据中央银行的报告,2009年和2010年货币投放增长很快。虽然自2010年初以来,央行多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但为维持经济的增长,货币发行量仍然以较高的速度增加。这些增加的货币中的一部分没有进入实体经济环节,而是流入了虚拟经济(包括以实物形式出现的)环节。于是乎,我们在2009年看到了房价和股市的飞速增长、2010年农产品的炒作、收藏品领域异乎寻常的繁荣,和今年以来,纸币、金银币和邮票的超级大行情。水往低处走,钱属水,走到精制币这个价值洼地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5 10:57:17编辑过]
货币时间价值。货币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是逐渐缩小的。举例说,我们存100元,存款利率是2%,一年后100元变成102元,但102元的购买力却相当于我们存款时的100元。财务分析上也叫贴现率,一般中等保守程度的投资项目,在做投资收益分析时贴现率是取8%。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在一个比较长时间里,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而实物的货币价值提高。精制币的逐年上涨是正常现象。 收入增长和通货膨胀。最近十年来,居民收入根据公布的数据是逐年上涨的,比例在每年8% ~ 12% 左右。可支配货币多了,对精制币价格的耐受力也应该是逐年提高的。关于通货膨胀,不能简单理解为就是CPI,而是同样数量货币购买力随时间的变动。精制币价格会反映通货膨胀因素,这是价格上涨的支撑之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5 13:32:50编辑过]
精制币具有收藏品、高档礼品和投资品的多重属性。长期以来,精制币只是作为收藏品和一般小礼品,所以价格基本稳定。最近几年来,由于发行数量增加,体量逐渐加大,其作为投资品的条件逐步成熟。而价格的不断推升,又将使精制币逐渐从一般小礼品演变为高端礼品。具备这种属性的其他品种有字画和瓷器,不妨参照一下。一旦属性变化,其价值被重估就理所当然了。也许我们今后就更看不懂精制币的价格走势了。 羊群效应。有一种观点认为,精制币盘子太小,大资金看不上,所以不会炒作。这或许是可能的。盘子大小是与基础价格有关的。比如,世纪精制币钞翻4倍,同样套数下,总价值变动就增长4倍,也许就不是可以忽略的小数。另外,在一个上涨趋势形成的环境下,入场的资金不一定全是炒作资金。就好比股市中有庄家,也有散户一样。散户虽然资金小,但炒作对象的盘子小,一样可以推波助澜。比如纸币市场里的资金也不都是庄家的。 一旦羊群效应形成,精制币一定会有一波升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5 13:28:13编辑过]
精制币沉淀和自然损耗。沉淀不必说了。后期黄铜合金精制币有一部分出现氧化,使得实际可收藏和可交易数量进一步减少,这些也会推高价格。 精制币之所以迟迟不能反映其价值,有些因素是需要我们考虑的。首先,群众基础偏弱。精制币的前提是普通纪念币,而普通纪念币对绝大多数老百姓是陌生的。发行数量相对于流通需求显得太少,导致纪念币根本不进入流通,而是直接进入收藏品市场,这就决定了知情者只是少数人。而几千万的发行量相对于收藏人口又显得太多。于是就产生了炒作、下跌、再炒作这种死循环。没有普通纪念币的普及,就不会有精制币真正的春天。举例说,美国发行的50个州纪念币直接进入流通,这样就家喻户晓,有品相偏好的人就会去买精制币,而精制币的收藏群体就大。简单以中国人口而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精制币的收藏人口在10万到100万之间比较正常,现在几千人的数量是不正常的,这个现象一定会改观。 从这个角度说,精制币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作为一个小小的爱好者,我不希望精制币大涨,但这似乎将成为一个美好的愿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29 16:23:2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