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泉友社区 http://bbs.jibi.net/index.asp
本稿刊载于2007年6月上旬出版的第十一期《钱币》报上,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www.jibi.net),谢谢!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在“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二组)贵金属纪念币即将发行之际,笔者颇想就“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组)贵金属纪念币的银币包装谈点看法。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组)贵金属纪念银币的外包装纸盒与木盒上的京剧脸谱,和北京奥运会标志显示出了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召开。作为中国文化传承的一种国粹,京剧是众多剧种的代表,组合而成的脸谱引起收藏者无限遐想。木盒内象征获奖奖牌的缎带引发人们拼搏奋进的勇气。缎带后衬装饰布上的钱币图案显得有些缺乏,显现出中国两千五百多年钱币文化,落入市场装饰布的俗套。图案中选用了海贝、铜贝、直刀、三字刀、六字刀、明刀、三孔布、殊币当新、方足布、银铤,而在方孔圆钱上的表现相对较贫乏,上面仅选用了清朝乾隆、咸丰两代年号钱,其中还有一只花钱,而中国钱币历史流传有序的就是方孔圆钱,作为第1组装饰衬布,其实际意义也是宣扬中国悠久的钱币文化,早期钱币的四大体系:刀、布、贝、环钱,偏偏独缺方孔圆钱的始祖――环钱。作为方孔圆钱的始祖,环钱这一环节是不可或缺的。流传影响巨大的半两、五铢,历朝历代有影响力的钱币代表名誉品,珍、稀、罕钱币数不胜数,其中外族入主中原,获得一统的有几个,也由此说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作为第1组的设计者没有给后面两组留下较大的空间。如何更好地宣传中国钱币文化,在第29届奥运会贵金属纪念币包装上做足文化内涵,使我国的钱币文化像隋、唐钱币实物一样,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但一定要注意不要采用大唐、大宋、大明、大清这样的朝代钱的形式,因为它们都是朝代没落的预兆。在第2组和第3组的内衬布上增加丰富的历代钱币元素,更好地表现设计者的大智大勇吧。